APP下载

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2012-08-15文丨谢悦晖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播音员新闻节目民生

文丨谢悦晖

1 何为民生新闻

从字面上看,“民生新闻”由两个分别具有独立意义的名词“民生”和“新闻”组合而成。“民生”,一般被看作与“国计”相对,指“平民的生计”。“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从“民生+新闻”这个层面理解,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反映民众生计的新闻”。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被“定义”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法治新闻,还是财经新闻、娱乐新闻、科教新闻等等的相关新闻,只要它是为了民众的需要,并且反映民众的生活,那么就都可以被叫作“民生新闻”。

近年来,我国的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出现“民生新闻”类型的新闻栏目,比如大家熟悉的江浙地区的《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绝对现场》,还有我们广东本土的《今日关注》、《今日一线》、《今日最新闻》、《新闻最前线》等。民生新闻为什么那么热呢?细细想来,它不同于其他类新闻之处就在于多了“民生”两个字,这一加上民生,新闻的受关注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2 播音工作中的民生意识

笔者认为,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如此蓬勃的发展,是因为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播音工作中,也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才能够将民生新闻主持好。

2.1 坚持平民的立场

民生新闻播音主持要树立与观众平等的观念,以平视的眼光看待新闻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具体到播音方面,如果我们在播民生新闻时依然还是追求字正腔圆、四平八稳,这显然不适合贴近性强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需要主持人、播音员有亲和力、需要平民化的主持风格。新闻播音的行为必须是严肃的、认真负责的,这样观众才会产生信任感。但是严肃不等同于板着脸、高高在上。板着脸、高高在上会给人感觉高于受众,不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和观众就有一种距离感。同时,播音员、主持人在叙述新闻事件时应该有声有色,有新鲜感,以一种比较亲切的态度来表达新闻,以避免生硬和刻板。 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平等”观念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播报”模式,在百姓看来,他们并不是在播报新闻,而是像“邻居”、“朋友”一样,用彼此熟悉的言语拉着家常,表情丰富、话语生动地聊着身边的事、周围的人,还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评说几句。《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被南京人亲切的称作“市民的儿子”,这个称呼正是观众对他“民生情怀”的认同与赞赏,而在节目中,孟非也始终会站在百姓的角度说话。节目当中,在一条与春运有关的新闻过后,孟非评说道:“客运部门不断提醒旅客错开高峰出门,但是每年春节就这么几天假,要乘客错开人流高峰,怎么可能?”。在春运的高峰,大大小小的新闻节目都在说“买票难”。在这些声音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就是播音员口中那串串“抽象的数字”——“截止到记者发稿时,XX站已经迎来了XX万人,比去年增加了X万人,人数上涨了XX%。客运部门提醒大家现在已进入春运高峰,建议旅客避开旅客出行高峰”。看似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每年春节就这么几天假”,所以他们的话语都无关百姓的痛痒,自然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孟非却并没有淹没在众媒体的声音中,他一开口就与众不同。他就是站在“乘客”的角度,以乘客的语言状态,犀利冷峻的直指客运部门,一句“要乘客错开人流高峰,怎么可能?”痛快、直白的讽刺了客运部门对现状的无计可施。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声音,简洁、干脆、直白、有力,它一语道破了百姓的心声,同时也体现出孟非冷峻、犀利、直白、一针见血平民式的语言个性。

2.2 关注受众 加强互动

多年来,我们对新闻报道的理解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偏差,总认为,我们只要能说清楚事情的五个“W” ,就算是一条合格的新闻,但这其实只是新闻报道的初步要求。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新闻的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更何况新闻最终是给“人”看的,要体现栏目的人文精神,就要去关注受众,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在民生新闻的播报中,让我们的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注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这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自觉意识。民生新闻关注的“人”,自然就是“广大群众”,是社会上最普通的广大老百姓。

要使我们的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程度上为观众接受并认可,为他们关注并喜爱,就必须要加强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因此,在主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采用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在这里,“民众话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民生内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别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多采取“说新闻”的形式,使观众产生“拉家常”的亲切感和收视愉悦。二是让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再加上电话热线、短信平台等交流形式,使媒体成为民众言合理表达意愿的公共领域,较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就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尽可能发挥电视媒介的特长,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人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观众成为传播链条中的一分子。正如传播学者乔治·米德所说的:“传播的理想状态是受众对传播者态度的强烈共鸣和大量复制,任何传播都必须依赖这种合作,必须以个体本身积极参与的某种合作作为参与交流的惟一可能基础。” 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是互动,节目与受众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本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南方电视台的《今日最新闻》,主持人每期节目都会抛出一个与观众互动的讨论话题,且放在节目的一开始,让观众实时发短信投票与发表自己的意见,且用大家都容易接受的方言“一毫(角)几分,表达内心,等住(着)你的意见”,在节目的结尾,主持人还会就大家讨论的话题发现属于自己的意见:“好,又到看数(统计投票数)时间”,且观点鲜明,语言通俗,让观众既参与其中,又能听到主持人独特的观点阐述。主持人的这种主持方式更关注到了观众想要的是什么,想听的又是什么,并提供了观众参与的机会,在观点的阐述上客观、尖锐,一改以往新闻节目只有播音员在播,观众在看的单调局面,为大家所喜爱。

2.3 亮出自己的观点

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都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虽然“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但是如果播音员、主持人追求平淡、毫无态度的话,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而这样的播音也可以说成了文字的传声筒。在传播效果上来看,我们的观众不喜欢这种传播方式。现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现场直播以及主持人在演播室与现场的记者、外地嘉宾的连线等,就很受观众的欢迎,原因是这种方式符合共时性传播的特点,更加及时、更加真实客观,从而满足了观众的知情权。目前,有不少的民生新闻都采取了直播的方式,同时适当地增加了主持人的评论和个人感受。但是,由于在直播的状态下,主持人缺乏系统思考,所以评论不一定句句得当,因此有人会反对在新闻传播中有个人感受,但是笔者认为,在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完全是有话可以说说的,这种形式可以说是类似于“编者按”、“小评论”,播音员、主持人适当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突显栏目的特点、表达编者的观点以及引导社会舆论是非常重要的。把正确的是非褒贬的观点流露出来,更容易使传受双方达到“认知共识”,同时也是栏目亮点的体现,但是在亮出自己的观点时不要说的太多,太随意,要恰到好处,所谓语多有失,严重的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政策性强、心理素质成熟。正是因为有这种情感,播音员、主持人才会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能够融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批评和抨击社会丑恶现象,为弱者伸张正义,关注民生疾苦,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比如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今日关注》,主持人在节目中嬉笑怒骂,以幽默的方式评说新闻事件、是非对错,尤其是说到某些部门不作为的现象,更是用语辛辣,毫不留情。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今日关注》栏目从开播以来,一直深受广东观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这场呼之即来的及时雨给和谐社会的大背景还有人民的实际生活都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改变,人们被重视、受关注的满足感得到提升,而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富亲和力和交流感,凸显个性魅力的播音风格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清远广播电视台,广东清远 511515)

猜你喜欢

播音员新闻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