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以《资本论》为视角

2012-08-15时统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主义魅力

时统君

(徐州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4)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以《资本论》为视角

时统君

(徐州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4)

当前因国际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的《资本论》的再度热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皆昭明,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由内及外而自发生成的强大吸引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魅力合法性的双重依据;必须从整体特性、历史发展、时代特征三重维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资本论》;马克思主义;魅力;合法性

一、问题的缘起

2008年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有的甚至至今动荡不安,不仅经济复苏未见明显好转,复又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泥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再度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著作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的宏篇巨著《资本论》特别受欢迎,销量不断飙升。①对此,不少西方舆论指出,“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增加”、“马克思当年的预言得到了验证”。②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开始,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尽管当前学界有观点认为“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祸根,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马克思《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依然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所在。而且,以《资本论》的逻辑来看,无论在何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只不过现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生产过剩不以古典危机中商品形式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出来,而是表现出虚拟的“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这种虚拟的需求泡沫一旦破灭,危机便随之俱来。③可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诊断和批判并没有过时,只要在资本统治的制度框架内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不可避免。因此,从《资本论》的再度热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所在。所谓马克思主义魅力,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由内及外而自发生成的强大吸引力。

二、马克思主义魅力的工具合法性依据

人类社会有史至今,因延续人类智慧文明而留下历史印痕的历代思想家可谓灿若星海,他们的理论和学说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中尽管不时的交相辉映,然而,迄今尚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到如此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工具合法性魅力,即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世界观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根本看法。尽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往往是自发、零散、非理论性和常识性的。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④因此,人要理性地、自觉地规约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需要超越这种自发的、零散的和常识性的看法,形成理论化的、系统化的世界观,即哲学。和其它的哲学世界观相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新世界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一种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正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唯心主义对世界的颠倒性认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内涵的辩证法维度,即辩证法从根本上融入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中;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则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的“半截子”性缺陷,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了”,⑤这又突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内涵的历史性维度,即唯物主义在被贯彻到自然领域的同时,又被贯彻到历史领域之中。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对资本主义一切现实的经济矛盾运动的分析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展现了自身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规律性。此外,在实现两个统一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新世界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还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它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之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就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是站在资本主义内部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表示“理解”,而是站在它“之外”去透视、剖析其病症,进而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内在矛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确保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和人类历史发展前程客观分析的科学性,正是在此意义上,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这与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密相关。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或本质而言,首先是科学,它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彻底严整的理论体系。列宁就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块整钢,他说:“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⑥因此,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又是理论创新和科学性保证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⑦这个著名论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以往所有理论、学说的根本任务在于,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改变世界、创新世界。要完成改变世界、创新世界的重大使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扎根到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不是凝固的点,不是僵化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一种活动,实践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界存在的根据和基础;同时人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开放体系”。⑧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布道或书斋理论,而是一种有强烈实践品格的理论,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魅力的价值合法性依据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工具合法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尺度一面,作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还孕育有高尚的价值性尺度,即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魅力的价值合法性依据之所在。

1、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赖以创立并获得发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形成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历史任务并对实现这一历史任务作出深刻的理论论证,从而使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革命品格。它既不是少数精英的理论体系,也不是价值中立的抽象观念,而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变革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⑩因此,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公开申明自己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解放事业。马克思本人就是致力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光辉典范,对此,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深情地说道:“他毕生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⑪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永恒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具有永恒的魅力,必然成为对人民大众最有吸引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2、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不能不提倡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⑫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以及这种理论指导下为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现实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⑬因此,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产生的。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衰落历史趋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把握,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这种社会形态不仅要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而且还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描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⑮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一种崇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在社会形态的演进中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社会经历的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共产主义的逐步进化的三个历史阶段相适应,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经历的三个历史进程。因此,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一个始终贯穿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既不是以单纯揭示客观世界规律为主的科学主义,也不是以单纯的道德颂歌为内容的理想人道主义,而是一种第一次实现科学分析与价值判断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即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整统一。对此,著名哲学家陈先达教授指出:“科学判断中蕴涵着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以科学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本质特征”。⑯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工具理性意义与价值理性意义密切相联,不可分割,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魅力的工具合法性与价值合法性依据之根本所在。

四、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当代魅力的基本要求

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认为:“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⑰因此,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多维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1、从整体性维度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可以从多层次展示其内容、多角度予以阐释、多方面进行拓展的开放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整体。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最终依据。然而,由于“我国长时期来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存在欠缺和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从整体上建设不足。在过去比较长时期内,我们没有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而是分别在哲学、经济学等学科内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学科设置的结果,虽然使得对马克思主义的分学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但整体研究则受到削弱”。⑱因此,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必须着眼于整体,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精神、核心观点、理论品格以及理论主题等宏观层面来考量。如果仅拘泥于某些具体原理、个别论断、具体的行动纲领,局限于具体的学科,就有可能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当代魅力的遮蔽,获得的也许只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碎片。

2、从历史发展维度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境遇与实践活动催发的一朵奇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而提出的时代课题进行探索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时代的印痕以及特定时代的局限。随着社会存在的复杂变迁,现实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超出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研究的历史背景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诚如俞吾金所指出的:“我们不能抽空自己,返回到纯粹的、不受任何认识‘污染’的马克思那里去,而是应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的话语和思想,回应当代引发我们兴趣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⑲事实上,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⑳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拓展,不断的散发其时代魅力。

3、从时代特征维度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时代特征是一种评价坐标和评价尺度,在时代特征的映照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检验和评判,能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魅力。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与当今比较,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问题、所批判的社会现实,当今时代却并未完全根除。再来看当前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它不仅是当代发生的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是一场深度的经济危机、思想危机、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这场全球性危机表明,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和制度本质的分析依然正确,马克思当年所提出的问题依然没有被超越和解决,马克思主义依然与时代同在。

注释:

①谢富胜:《〈资本论〉热销引发的思考》,《人民论坛》,2009年第6期。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③徐海燕:《〈资本论〉对金融危机本质的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

④⑤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360、739、777 页。

⑥《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

⑦⑩⑬⑭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61、283、87、294、248~249 页。

⑧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⑫《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110页。

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⑯陈先达著:《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⑰(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泽:《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⑱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5期。

⑲俞吾金、金瑶梅:《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陈文兴

D641

A

1671-2994(2012)03-0005-04

2012-04-20

时统君(1971- ),男,江苏东海人,徐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应用伦理。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2010SJB71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资本论资本主义魅力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东方欲晓》的魅力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