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2012-08-15刘晓龙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领导干部

刘晓龙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建设了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思想理论品质和业务能力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思想建设是其他一切工作取得进展的先决条件。党中央也多次强调和要求按照“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回顾三十余年来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工作,切实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坚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结合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央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造就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专门人才,绝不能培养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人。党对学校的正确有利的领导和党组织在学校中坚强的政治核心作用,对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结合。这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根本原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重要经验。具体而言,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然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

高校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传播符合主流意识的思想,创造符合发展规律的理论。高校的工作成果不仅仅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这就必然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更是高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而确保我国高校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正确思想路线武装和教育广大高校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高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引领者和带头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能牢固把握高校的政治方向。

(二)确保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就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领导

高校的科研育人功能就决定了高校内思想的活跃性和多样性,但是为了保证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排除封建愚昧落后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堕落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并且成为高校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必须要实现和巩固党对高校的领导。我们党具有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党风学风,经过数十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具备了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素质,也具备了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执政兴国的过程中也必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在贯彻其教育方针,实现其教育目标,灌输其思想时,首先要培育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而思想建设,就成为干部队伍培育和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弱化和忽视党对高校的领导,就会使高校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陷入混乱乃至出现偏差和错误,严重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三)必须坚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结合

如前所述,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于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这两方面又是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高校党委是高校的最高领导集体,是高校的政治核心,对高校的思想领导是其最根本的职责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能够科学进行的思想保证,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只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确保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能够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真正符合和适应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实现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坚持将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与高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相结合

在我国高校建设和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错误言论,这种错误言论实质上反映的是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和作用问题,虽然中央实现了党对高校的领导,但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深思。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应该是政治上坚定,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熟悉学校工作规律,结构合理,团结合作,联系群众的领导集体。党委书记和校长应该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驾驭学校局势,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双重标准去要求和指导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一是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使高校领导干部在正确思想路线的引领下不断深化对当前高校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的认识,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必须同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

(一)准确把握当前高校的发展趋势

就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取得空前的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领域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多元的文化思想使大学能够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多元的文化和开放的格局使得高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准确地把握当前高校的发展趋势,实现高校的长足发展便成为对高校领导干部业务素质的重大考验。此外,思想建设解决的是认识论问题,而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紧紧依靠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认识是难以实现的,这还要求广大的高校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大胆实践。由此可见,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以及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来进行,只有始终坚持将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同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才能在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和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优势。

(二)加强思想修养是高校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核心任务,即是要求广大高校领导干部自觉秉承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是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搞活经济的同时,也“搞活”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这对于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产生了众多消极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出现的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化、学术不轨、行为不端等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这些事例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就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太低,缺乏自律精神和大局意识。所以,要提高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要以高校生存、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提高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所应具备的领导能力,坚持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并重,才能在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事实证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会发生变化,而高校的发展和改革则是高校领导干部采取措施以适应党的领导内容、方式、方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实现高校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契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党作为国家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必然要求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使广大高校领导干部深切地领会高校发展和改革的意图并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推行的各项大政方针。同时还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使高校领导干部真正具备领导高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将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早年曾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文革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一再强调,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把领导班子建设好,把领导队伍建设好。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和任务,不同时期对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概括。笔者认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这几个方面是对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的总体要求的具体落实。办好高等学校,高校的领导是关键。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发展方向、总体规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领导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全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旨在加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作风素质,从整体上优化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领导干部队伍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而在这五个方面中,思想建设是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其他方面建设的成败。

多年来,高校领导干部在抓组织建设的同时,全力开展以集体学习、宣讲教育、科学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并指导实践。这有利于高校选拔出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术过硬的同志担任高校领导,夯实组织建设的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加强和创新领导干部人事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建设的时候,依然突出思想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将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理论修养作为选拔、考核和升迁的首要标准和必备素质,同时还制定、修改和完善了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学习考核的内容之一来保障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在改善和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时,也将思想建设一以贯之。总之,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治标”,是从外在行为、组织结构等方面对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提出的建设目标和改革要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着社会和高校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而思想建设则是“治本”,抓好思想建设就抓住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自改革开放至今,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摸索和改革,我国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确定了诸多全新的目标,例如不断提高领导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等等;建立了较为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组织原则;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着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总结经验,我们清晰而又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将思想建设贯穿于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事业的始终,实现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水平。

四、坚持将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广大领导干部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一是不断提高自身以及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领导和垂范作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二是加强对高校师资队伍和教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维护高校的团结稳定,保证高校成功履行其社会职责和功能;三是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要害。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才能改变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以上四点基本要求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和硬性管理方式,寻求到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并符合时代特征,特别是符合人的思想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增强了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有效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这些工作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广大高校领导干部不断地提升了解放思想的水平和境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全新的解读和规划。因此,在加强我国高校领导队伍的思想建设时始终将这四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忽略和淡化其中的一项,就会严重阻碍和影响我国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在于通过意识形态的理论教育改造人们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舆论宣传和理论引导创造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良好文化发展环境,这是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高校突破创新难题的关键所在。正如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影响除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和提高外,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以后的建设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针对领导干部、教职工还是学生,都是教育和改造人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是使人丧失了思维的活力,使整个高校处于一种压抑的氛围,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思想政治工作是失败的,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控制人,而非改造人和教育人。高校领导干部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后,经过积极地探索和改革,运用新的技术和媒介,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也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领导干部是其核心,而思想建设又是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其核心,因此,我们必须把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才能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才能为高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1]王建国.新中国60年高校党建历程与经验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韩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3]孙晓峰,朱守良.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