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分析

2012-08-15赵瑞政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山西省文化产业山西

赵瑞政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根据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产业竞争力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国内四个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因素,此外,政府作用和机会因素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生产要素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资源、基础设施、资本、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山西省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分析和研究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山西文化资源的基本状况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非常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西有35000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71家,省级保护单位有573家,在全国各省份排名第一。山西的石窟、民居、彩塑、壁画等也是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在现今全国发现的旧石器早期的200多处遗址中,山西就占有157处。山西的辽、金以前的木建筑占到全国的72%以上,各种彩塑、古戏台、墓葬壁画、石窟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山西也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北岳恒山的道教文化都是世界闻名。山西的二人台、山西梆子、民歌、锣鼓、秧歌、晋商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疆文化、抗日根据地的红色文化、面食文化、民间工艺等等,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和强大影响力。山西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关羽、关汉卿、白居易、罗贯中、荀况、武则天、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王勃、司马光、柳宗元、赵树理等。正是有着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山西享有华夏文明的“主体公园”的美誉。

但是,山西的文化资源基本上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现代化色彩不够,从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山西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局限于历史文化情结,要关注时代最新的文化素材,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开发。

二、山西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状况

(一)文化公共设施状况

近年来,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尤其在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影响下,文化公共设施逐渐增多。虽然和发达地区相比,山西省的文化公共设施仍然显得落后,但是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各个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把文化公共设施作为地方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要建设内容。地方财政的快速增长也使得政府有能力大力投资文化公共设施,这种投资方向符合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战略的要求。

(二)交通、电力、通信等相关设施状况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交通、电力、通讯等多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山西省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建成,以太原为中心可以通过高速去各个地市,3小时左右都能到达,出行方便。同时,山西省的高速公路已经和省外公路实现连接。在民航方面,太原已经开通至欧美的国际航线。这些交通方面的便利条件一定能很好地促进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山西文化产业和其它地区文化产业的沟通、对接和融合。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技术环境的支持,尤其在当前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地位大大提升。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市场进度,缩短了文化企业和市场对接的距离。

(三)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多年来,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各类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排名中,山西各个地市都有入围,因此,使山西的社会声誉受到了负面影响。但是,随着山西经济的绿色转型,山西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不断改善。

三、山西文化产业的资本状况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在山西省的各门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内资企业有7227个,占总数的99.78%;港资、澳资和台资企业9个,占总数的0.12%。在内资企业中,国有单位最多,共有2770个,占总数的38.24%。从数量上看,国有文化企业数量比较多,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海资文化企业少,民营文化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存在整体规模小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用现代资本手段进入文化产业的企业很少,即使银行资本也利用不多。可喜的是,文化产业利用现代资本市场目前出现了一些很好的机遇。

(一)相关政策的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的出台,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融资的障碍将逐步被消除。国家将会对文化企业上市、民间资本等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充足的民间资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年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出现了资本过剩的现象,这些过剩的资本能够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自从国家放开煤炭价格,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定价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借助煤炭价格的一路高涨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山西民间企业家在这个经济发展大潮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缺乏投资方向。只要有政府的引导,这些资本就会投入到文化产业上来。特别是像《乔家大院》这些山西历史文化体裁的文化作品在全国热播以后,加大了文化产业的社会资金吸引力。

四、山西文化产业的人才状况

从人才结构上看,山西省文化产业的人才状况整体情况不佳,特别是高端人才非常缺乏,比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及总人数的1%。而且,由于这个行业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文艺方面,懂实际经营的人也不多。总体而言,山西文化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文化创新人员是很稀缺的。特别是现代文化产业和传统的文化产业在具体的内涵上和经营运作管理方法上有很大不同,所以也造成现有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从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上分析,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文化产业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逐渐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文化产业。在所有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过程。所以,人才问题需要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得到解决或缓解。而文化产业人才的来源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吸引外地的人才,把他们引入到山西文化产业上来;二是本地自己培养。就山西省而言,应该以本地培养为主,外地引进为辅。本地的自主培养重点可以放在山西省内的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社科类专业,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可以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经营者和创业者培养的重要基地。他们利用自身熟悉山西本省文化和当前世界流行文化的特点,可以在两者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同时,文化产业由于处于社会产业结构的高端,所以名人效应和名人效益比较明显。我们可以把政界、商界、文化界、艺术界的成功人士和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将对发展山西文化产业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山西文化产业的技术状况

现在服务业流行着服务产业化的趋势,服务产业化就是将工业化的管理思想和流程引入到服务产业,结合当今最先进的科技,让服务业体现工业化的特征。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所以,我们可以引入服务产业化的思想,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途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把现代高科技技术和山西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机融合,生产出符合时代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的技术状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的技术环境,主要指所有文化产业共同应用的技术条件,比如通讯、交通、传媒等;另一类是每个文化企业把自己的文化作品和现代特定的高科技技术结合起来,生产出一些在时代前列的、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比如美国的《功夫熊猫》就是融合了西方高科技的制片技术和中国元素,成为了一部创意好、有中国文化质感、也颇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影片。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阶段,文化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去研发最新的技术并运用到文化产业上来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走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和吸收外部的技术,把外部的最新技术嫁接到文化产业上来,可以很好装备山西的文化产业,这样逐步的发展,也会出现文化产业配套技术的产业化,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具体分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文化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利用最新的影像技术、卫星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现在数字媒体越来越流行,企业必须正视这些技术的革新,要紧跟时代潮流,将文化产业和现代高科技进行紧密对接,才能产生引导社会潮流的作品。这种潮流的演进会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中技术的重要地位,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重要力量就是技术,一流的文化企业必然也是一流的技术企业。所以山西文化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研究技术的最新情况,借助最新的技术,获得竞争优势。

[1]刘彩琴.优化山西文化产业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2]王丽华.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9.

[3]苑浩.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政策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6(1).

[4]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9.

[5]张曾芳,张龙平.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6]樊萍萍,周荣.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山西省文化产业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