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12-08-15赵建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强国影响力

赵建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坚定走文化强国之路,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新号角。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体现出我们党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是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成果。

一、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着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文化悠久灿烂,中华文化也饱经忧患和沧桑。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与考验,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始终生生不息并一直传承至今。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这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从来未曾中断,尤其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图存、图强的沧桑历程,渗透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积淀,最终都以民族记忆的不断恢复和清醒选择,让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节点上,闪耀出自觉自信的光华。

时至今日,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毫无凝聚力的民族,只会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一个毫无文化向心力的国家,只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国家才能强盛,人民才能幸福。文化既是人民信念、信仰之源,也是人民丰富生活之源。随着改革开放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显得越来越重要。就此而言,发展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也是民生建设。

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10年来,文化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党、国家以及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加强,主要文化产品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日益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亿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丰富满足。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文化领域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文化的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日益凸显。

三、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不断加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达到22%,其中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3.3%,分别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3.6和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约在10%到12%,美国则高达25%。按照国际标准估算,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左右。因此,建设文化强国,不仅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会,从提升国家软实力角度看,也是打造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我国目前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现在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按照十八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部署要求,我们应当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努力: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则,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赢得理解和尊重,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我国的文化要想“走出去”,主要应该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大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力度;二是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搭建利用好这样的汉语交流平台;三是通过文化产品本身的走出去,丰富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更多了解,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交流,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出版发行、电视电影、演艺演出等全行业多领域,拍摄更多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创作更多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打造更多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通讯社、出版传媒集团,打造更多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网游、动漫品牌,让我们的文化人和文化产品尽可能多地“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争获国际大奖。

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创新不仅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方面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注重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文化制作与展示行业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要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放眼当下中国,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面对中华文化繁荣复兴的美好前景,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增强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强国影响力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