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S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2012-08-15朱晓枫罗丹尖措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异丙酚插管芬太尼

朱晓枫 罗丹尖措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青海海南 813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麻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9岁,ASAⅡ~Ⅳ级,体重50~80kg,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40例,有心肺疾患20例,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无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史,肝肾功能正常。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BIS监测组(s组),无BIS监测组(p组)。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给予乳酸林格液静脉滴注,常规进行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直接动脉压。静脉全麻诱导开始,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5μg/kg后,启动异丙酚TCI泵,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ug/mL,启动瑞芬太尼TCI泵,维持血浆靶浓度为0.5ug/kg/min,S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达到诱导剂量,此时S组观察BIS值为75,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经面罩纯氧通气3min,进行气管插管同时观察BIS值为55;P组患者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化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给予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3min后行气管插管,血压和心率超过基础值的30%,则给予扩血管药。气管插管后接DRGAR麻醉机行机械控制通气,氧流量调为1L/min,调节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使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维持在3.99~4.66Kpa。气管插管10~15min后手术开始,观察BIS值为50,手术切皮前2min每组分别追加舒芬太尼2μg/kg。S组手术开始至缝皮前维持BIS=(50±5)。p组患者根据血压及心率变化调节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追加肌松药,维持一定麻醉深度。

1.3 结果

记录2组患者诱导开始至插管后3min,所需异丙酚诱导总量;诱导开始至麻醉结束时所需异丙酚总量。麻醉诱导前s组病人BIS值处于96~98,术中S组患者BIS维持在(50±5)。比较2组异丙酚诱导剂量为2mg/kg和3mg/kg,2组给予异丙酚的速度均为20/mg/kg/h,2组的异丙酚总量(mg)平均分别为84.3、147.4.s组与p组相比,异丙酚诱导剂量减少32%,手术结束异丙酚总量减少43%。

2 讨论

结果表明,通过BIS可指导异丙酚的诱导剂量和总量,减少了异丙酚的过多使用,而且维持了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老年患者生存率。BIS作为目前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指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正常值范围在0~100之间,正常人在清醒状态时,仪器显示其值为85~100,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低于40为过深麻醉状态。因此,麻醉深度宜维持于BIS<50。

综上所述,给老年病人麻醉BIS监测意义重大。麻醉深度未达到标准,无法达到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的目的;过深麻醉直接导致手术病人远期死亡率增高。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使医生仅仅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及观察心率变化、血压变化、眼睑反射、呼吸等状况判断病人是否进入麻醉状态的时代成为过去,监测准确的数据将引导麻醉医生给出合理剂量的麻醉药,有利于节省药物、减少病人手术室停留时间,还利于节省医疗费用,为医生手术争取了更多空间和资源。但如果遇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危重症老年病人时,在接受麻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非正常现象。通过BIS麻醉深度监测的数值反映,老年患者监测数值在40~60麻醉状态范围之内,则说明已处于正常麻醉状态,无需增加麻醉药物剂量,而是需要使用少量扩血管药物,控制血压符合手术要求。类似的情况临床上非常普遍,BIS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病人的麻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于布为.麻醉深度监测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6):5~10.

[2] 于布为,彭章龙.BIS预测切皮心血管反应的可靠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1(11):581~584.

[3] 卞进民,汤世文,唐显玲,等.老年病人麻醉手术期间血压下降的原因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27(5):456~457.

猜你喜欢

异丙酚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