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手段分析

2012-08-15郑铉林王金成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病患置换术髋关节

郑铉林 王金成

(吉林大学 中日联谊医院骨科 长春 130033)

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的人口已逐年上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主要应用于髋关节炎的患者,包括退化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1]。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粗分为前开(由髋关节前方进入施行关节置换手术)和后开法(由髋关节后方进入施行关节置换手术),不论哪种方式,组织的破坏相当多,THR术后的髋关节脱位程度并不低(廖一文,2010)。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致病因依序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次为退化性关节炎,将磨损及坏死的的关节切除,以人工弥补物(Prothesis)取代之[2~3]。术后髋关节脱位是TH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及缺乏运动协调性的易造成脱位[4]。

目前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预防的相关研究有限,而髋关节脱位却是术后病患最困扰的问题,本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病患实际情况,希望借由临床实际状况分析,协助护理人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预防的了解,进而提升照护质量。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47例,经医师诊断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再造术者,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4.81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29例,半髋关节置换18例;初次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坏死11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原因不详13例。术后仅有1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发生的概率在2%,余46例患者出院时至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

2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分析

THR目标在于止痛、矫正变形与保留肢体活动的功能。THR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前、后位,前开伤口长度约15~25cm,切开皮肤后看到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 lata),切开阔筋膜张肌看到臀中肌(gluteus medius),切开臀中肌连接股骨处,看到臀小肌,切开臀小肌连接股骨处,之后就能到髋关节了,接着就能打开髋关节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优点:髋关节后方之软组织未受破坏,故不易向后方脱臼(posterior dislocation)。缺点:有切开臀中肌,易产生臀中肌无力跛行[4~5]。

传统后开伤口长度也约15~25cm,切开皮肤后看到阔筋膜张肌,切开阔筋膜张肌看到臀中肌,避开臀中肌往后,看到小外转肌肉群,切开小外转肌肉群连接股骨处,之后就能到髋关节了。优点:没有切开臀中肌,不易产生臀中肌无力跛行。缺点:髋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受破坏,故易发生向后方脱臼(posterior dislocation);坐骨神经在附近易受到伤害。这是THR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6]。

3 治疗和预防手段探讨

3.1 疼痛治疗和预防手段

3.1.1 THR术后翻身的技巧 临床上许多患者害怕会牵扯伤口而拒绝翻身,但如果能有舒适的支托及纯熟的技巧,实际上绝大多数病患觉得翻身,会比平躺舒适许多,因此如何提升THR术后翻身的技巧,是值得去关心的。

3.1.2 患者自控式止痛(PCA)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至今,已广泛被应用于腹部与骨科手术,它是由机器的特殊导管连接到患者身上,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注射及硬脑膜外给药,一次疗程约3d,研究曾指出此2种途径的止痛成效上没有差异;其操作选择有连续性和自主性2种方式,它不但能提升患者的自主性,也可依病患个别需求来调整剂量,药物由于是小剂量多次注入,所以血液的浓度会维持狭幅震荡,较不会引起药物过量或药物无效的问题,对疼痛的控制很有效,如此能避免病患因担心打扰护理人员而忍受疼痛,或担心过量而延迟伤口的愈合。PCA临床使用的优点包括缩短病人疼痛感受到止痛剂生效的时间、提供病人止痛需求的个别性、疼痛控制的自主权、减少疼痛带来的焦虑与恐惧;但使用亦有禁忌证包括长期使用Aspirin、非类固醇抗炎药与凝血功能异常[8~9]。

3.1.3 非药物性的疼痛处置 非药物的止痛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冷热敷的应用、局部按摩、运动或电刺激(TENS)以及心理或情绪治疗,如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肌肉放松技巧等,通常在使用药物止痛的过程中使用非药物性的治疗法作为辅助,将会更有助于止痛药物发挥最大的效果和反应。

临床上护理工作忙碌,对于疼痛处置及止痛药的给予,护理人员一直采取较被动的角色,因而除了加强本身对病患疼痛反应的敏锐度,尚须具备药物安全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须不断向病人保证,并在成瘾性、耐药性及其它可能担心的状况方面,给予说明及重复解释,方能解除病人对止痛剂使用的疑虑,达到有效的疼痛控制[7]。

3.2 心理治疗和预防手段

骨科手术是最痛的手术之一,由于骨折或髋关节疾病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疼痛引发之负向情绪,如焦虑、愤怒、害怕和抑郁可能增强患者的疼痛感受。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反应等,采取差别化的专业护理方式和指导意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后病人普遍有负向的疼痛及麻醉性止痛药信念,如认为麻醉性止痛药只用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忍耐疼痛、疼痛是术后不可避免的症状等[10]。

病患会因为活动受限制,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进而影响社交与人际活动,未缓解的疼痛也可能导致压力、愤怒、疲惫、睡眠障碍以及免疫功能受抑制,因而影响病患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痊愈。针对患者的疑惑和需求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信息支持,提供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的方式和手段。帮助患者改变认知调控应激反应,护士应帮助患者一起制定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有助于康复的行为习惯,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是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尤其是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患者,不良情绪可以影响到全身的中央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以及同其控制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对于患者的免疫系统有巨大的伤害作用,减弱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3.3 术后护理临床实务

由于在术后的巨大疼痛和髋关节脱位的高风险,THR术后回病房时应正确搬运,这是术后护理的核心内容,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防止髋关节内收和旋转,由于上下床是患者发生关节脱位的重要时点,指导患者上下床时其使用便盆时托起整个髋关节,使得髋关节受力的均衡性和全面性,教会患者拄拐行走及上厕所的正确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在术后正确的上厕所行走的方式,不坐低凳子和避免双腿交叉和盘腿。考虑到术后患者的巨大的疼痛感,若患者疼痛剧烈应及时报告医生。

3.4 功能锻炼

THR防止髋关节脱位和肌肉萎缩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和踝关节的旋转活动,被动挤压腓肠肌及股四头肌。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及抬臀练习[7]。锻炼时均在外展中立位状态下进行,屈髋<90°,禁止内收、内旋。指导患者锻炼的强度、幅度不宜过大,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要加强人工置换关节的保护,防止置换关节的脱位。对于不能主动配合者给予被动活动及按摩,这是THR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5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以后,体位指导上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这是防止脱位的重要方式,3个月内避免侧卧;6~8周内不要弯腰屈髋≤90°,这是和在住院情况明显不同的地方;即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坐矮椅或沙发,不要屈膝而坐,不要弯腰拾东西,坐立时不要前倾。这是防止脱位的基本原则,功能活动指导:术后3周内可用助行器、拐杖行走,3个月后,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再弃拐的原则。这在术后的恢复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术后3个月要注意防止患侧下肢极度外展和避免受压,禁止剧烈运动,避免跳跃、快跑等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的活动。日常生活指导患者正确更衣、穿袜、穿无鞋带的鞋,生活细节是造成脱位的重要原因。定期复查: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1次;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至终身。若有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应随时就诊。

4 研究结论

THR是解除髋关节患者病痛、恢复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术后髋关节脱位是TH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及缺乏运动协调性的易造成脱位。本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病患实际的脱位改变,希望借由临床实际状况分析,协助护理人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预防的了解,进而提升照护质量。术后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可使其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针对“手术疼痛的概念”“脱位风险”等议题多举行相关的继续教育活动,学校课程中,亦可增加相关课程,使学生具有脱位风险评估的正确观念及专业知识,进入临床后能迅速、专业去判断并提供合宜的处置,相信更能提升未来的护理服务质量。

[1] 侯黎升,崔洪鹏.骨科患者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2):183~185.

[2] Chung,J.W.Y.,& Lui, J.C.Z(2003).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study of patients’level of pa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care providers’responsiveness to their reports of pain[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03,5(1):13~21.

[3] 曾湘宜.护理干预对防治高龄患者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52.

[4] Davis,G.(1988).Measur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pain.In C.Waltz. O. Strickland(Eds) [J].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comes,1988,1(160):176.

[5] 郑青芳,王英,倪增良,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8,16(3):426.

[6] 贾春霞,王淑朋,冯冬华.高龄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8,28(8):96~97.

[7] 钟美香,刘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指导[J].光明中医,2006,21(1):17~19.

[8] 范小露,杨晓霞,郭晓霞,等.浅谈急诊科医患纠纷[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570.

[9] 李和平,李梅.病历书写规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3.

[10]程秀华,刘礼秀.老年人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02~303.

[11] 苏轻感,钟玉珠,曾秋兰,等.手术后患者使用病患自控式止痛之认知、止痛成效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台湾医学,2006,10(5):557~565.

[12] 萧福秋.退化性关节炎成因症状与治疗[J].中医骨伤科医学杂志,2003(2):28~30.

猜你喜欢

病患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