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辩证论治对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2012-08-15蒋永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中膜方用心脑血管病

蒋永平 王 翔

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肃甘谷 741200

心脑血管病已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MS发展的最后结果是心脑血管病,所以预防控制MS所致的动脉硬化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由于MS病因复杂,目前无特效根治办法,所以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采取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观察窗进行治疗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MS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诊断标准[1]。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引用华扬[2]报道的以1.0 mm≤内-中膜厚度(IMT)<1.5 mm为颈动脉硬化,当IMT≥1.5 mm且增厚的内膜向管腔内凸出,为斑块形成。要求专人专机彩超检测,IMT以颈动脉分叉处上下1.0~1.5 cm处的厚度为准。③中医辩证分型标准,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六版)的症型标准为准,由两名具有中西医结合经验的医师进行辩证分型。④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严重心肝肾病患者及有精神异常者。

1.2 一般资料

自2008年以来在内科门诊病人中选择了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人 200例,其中男 94例女 106例年龄34~77岁平均 (60±9.2)按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100例),西药对照组(B组:10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调整饮食、减肥、增加体力活动、改变生活方式以及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饭后口服一次;拜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给相应治疗,使其维持正常稳定。A组再根据证侯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分为①气阴两虚型(24例)证见:体倦乏力,口干多饮,少气懒言,自汗盗汗,尿频,舌淡红,苔少,脉细。治宜:补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②肝肾阴虚型(16例)证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胁痛,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选:左归丸加减。③痰湿困阻型(20例)证见: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湿壅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健脾理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④瘀血阻络型(26例)证见:胸闷胁胀,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舌暗红或瘀点,脉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⑤阴阳两虚型(10例)证见:面色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宜:滋阴温阳,补肾固肾。方用:六味丸合二仙汤加减。⑥肝胃郁热型(4例)证见:口干多食,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口臭,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治宜:清热解郁。方用:大柴胡汤加减。随证加减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症状消失时间,舌苔脉象,血脂,血糖,血压,腹围,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最大厚度,血尿粪常规,肝肾功。

1.5 疗效判断标准

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积分。治愈:颈动脉斑块消失;显效:斑块积分减少50%;有效:斑块积分减少30%;无效:斑块积分减少29%以下。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82例(8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40例,无效48例,总有效52例(5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10±2.4)d对照组:(40±8.8)d 中医辨证论治比单纯西药治疗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显著缩短,有明显差异(P<0.05)。

2.3 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93±0.24)mm和 (1.12±0.16)mm,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91±0.25)mm和(1.51±0.21)mm,治疗组治疗前后,2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为(4.77±1.79)和(1.32±0.21),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为(4.75±1.45)和(3.75±1.04)。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2种患者均未出现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皮疹、皮肤紫斑等不良反应。治疗组肝、肾功能及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说明治疗组药物是安全的,而对粥样硬化斑块有逆转作用。

3 讨论

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临床特点,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症候群。因为它是动脉硬化最危险因素在一个体内的聚集,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如不积极预防治疗终将出现心脑血管事件。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国北京地区60岁以上发病率接近60%[3],我国城市2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4%~16%[4]并逐年增加。虽然MS在传统中医学中没有记载,但其证侯,相关疾病可见于“消渴”,“肥胖”,“眩晕”,“胸痹”,“头痛”等。 就动脉硬化而言,病因特点属于瘀血、痰浊,发病部位属于脉痹。现代医学认为MS属于多源性疾病,饮食结果不合理(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精神状态不协调,生活方式不科学(缺少合理的运动,生活起居不规律),肥胖,年龄,遗传均为使动因素,它们逐渐使脾肾肝三脏失调,使气滞、血瘀、水停、痰浊为患,脏腑功能失调,虚损、气血逆乱或衰败,虚实夹杂,阴阳失调,产生虚损证,如中风,真心痛等严重终点事件。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主要有3个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由于MS所表达的多源信息特点,使其症状错综复杂,对其导致的动脉硬化及斑块缺乏公认的理想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尤其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及灵活多变的特点,控制这一顽疾。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彩超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明显的逆转斑块的作用及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今后医学发展的方向。但由于观察样本较小,辩证分型例数少,还需进一步完善。

[1]宋秀霞译.纪立农校,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解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78-181.

[2]华扬.如何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超声探测的准确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6,3(4):193-195.

[3]李秉均,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64界学术年会代谢综合征专题简介[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377-378.

[4]李健斋,王抒.北京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2):217-221.

猜你喜欢

中膜方用心脑血管病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