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体会

2012-08-15周金铭田淑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周金铭 田淑萍

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腹腔镜技术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的报道最早见于1991年[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不断提高,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正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继LC之后又一广泛开展的微创外科新技术。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3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6~85岁,平均(50.0±7.8)岁。通过病史、症状、体征、B超、CT或MRCP等检查确诊,检查提示胆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内径10~25 mm,平均15.6 mm。其中17例胆总管结石,7例左、右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大小5~20 mm,其中13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位,头高足低15°~30°,左倾20°~30°。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四孔法”于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穿刺Trocar,剑突下为主操作孔[2]。如行胆囊切除术先用电凝钩、超声刀或分离钳等解剖游离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钛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胆囊管,切除胆囊。再用电凝钩、超声刀或剪刀充分暴露胆总管,用7号穿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网膜孔处放置纱布,以防胆汁及结石漏入小网膜囊。纵行剪开胆总管10~15 mm,如是小的结石或泥沙样的可以用冲洗吸引器吸出,再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的结石可直接自切口处挤出或用取石钳取出[3]。在腹腔镜监视下自剑突下10 mm Trocar向胆总管内置入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如果结石较少(≤5个),取石顺利,确认结石已取净,胆总管无明显炎症改变或炎症轻,下端通畅者可用5-0可吸收线行一期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反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未能取净,胆总管壁有明显炎症改变,胆管出血者,应选择合适的“T”管从剑突下戳孔置入,用分离钳将2短臂分别置入胆总管内,胆总管切口用持针器、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3~5针,然后经右肋缘下锁骨中线5 mm Trocar将“T”管引出体外,自“T”管长臂注水观察胆总管缝合处有无渗漏,必要时加缝一针。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右上腹,吸尽冲洗液。小网膜孔置引流管,从右肋缘下腋前线5 mm Trocar引出。取出胆囊和结石,放尽气腹,观察各引流管位置及戳孔有无出血。缝合各切口,固定并标识各引流管。术后3~5 d视引流情况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复查确认无结石残留者拔除T管,如有结石残留,则经“T”管瘘管行胆道镜取石。

2 结果

3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结石取净Ⅰ期缝合7例,留置“T”管28例,手术时间(90.0~150.0)min,平均120 min,失血量(30~80)ml,术后24 h下床活动并进流食。术后住院6~13 d,平均7 d。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复查无异常者拔除“T”管。5例有残余结石者经“T”管瘘管行胆道镜取石(1~3次)取净。2例并发胆漏,引流量5~200 ml,经腹腔引流3~7 d痊愈。

3 讨论

3.1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术野显露好,操作方便,在基层医院或腹腔镜手术失败时仍是首选,但其缺点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恢复慢,且手术中用取石钳等盲目探查会造成胆道黏膜损伤或出血,术后残石率高。而十二指肠镜取石术即ERCP及EST,有出血、十二指肠穿孔、伴胆源性胰腺炎及反流性胆管炎等缺点[4]。

3.2 手术方法的选择,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是目前继LC之后又一开展较多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适应证广,不受结石数量及大小的限制,可在术后进行胆道造影并通过T管形成的窦道取出残余结石,但由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干扰小,腹腔不易形成粘连,T管周围窦道形成慢,通常的拔管时间为6~8周,年老体弱者更要延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相关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异物刺激、胆道感染、胆漏等。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则避免了放置T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长期带管造成的痛苦,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5]。但其适应证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胆总管直径≥1 cm,结石数目少于5个,胆总管无明显炎症改变或炎症轻,确认胆道无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不合并胰腺炎,则行一期缝合,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则行T管引流。

3.3 手术经验 LCBDE是以传统的开腹手术探查为基础,且兼具软硬镜微创技术的优势,因此要求术者除具有相当的开腹治疗胆道结石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腹腔镜、胆道镜探查技巧和熟练的腔内缝合打结技术。我们的经验是:①先除切胆囊,避免因反复牵拉胆囊管影响血运,造成术后胆囊管残端坏死,出现胆漏。②胆总管切开部位:宜选择胆总管第1段前壁,切口长约1.0~1.5 cm左右,以能够取出结石为宜。③胆道镜探查:一般先探查胆总管下段,再探查肝总管及肝内胆管[6]。④取石方式:细小的或泥沙样的结石可以用冲洗吸引器吸出,再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的结石可直接自切口处挤出或用取石钳取出。对于结石较大较多利用取石网篮取出困难,或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段无法取出时,可用等离子体碎石仪碎石后再取[7],或术后通过T管窦道再取。⑤缝合时一定要注意全层间断缝合,采用外科结结扎。若行T管引流可经常长臂注水,以了解缝合是否满意,如有漏胆可间断加缝1针。所有患者均应在温氏孔附近留置引流管,以便发生胆漏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⑥并发症的处理:本组5例残余结石的原因为2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结石较大较多反复套取未果,1例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未取出。术后6~8周由T管窦道通过1~4次胆道镜取石或辅以等离子体碎石,将结石取净。2例术后并发少量胆漏,考虑于开展初期缝合技术有关,通过腹腔引流后治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LCBDE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又明显优于T管引流术,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拥有熟练的腹腔镜、胆道镜探查技巧和腔内缝合打结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腹腔镜、胆道镜设备和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将最终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安全可靠的常规微创手术方式。

[1]Philip EH.New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 encounten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Probl Gen Surg,1991,118:38-40.

[2]TokumuraH,Rikiyama T,Harada N,et al.Laparoscopic biliary surgery.Nippon Geka Gakkai Zasshi,2002,103(10):737-741.

[3]陈德兴.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0.

[4]刘英.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腹部外科,2008,21(2):69-70.

[5]Tinoco R,Tinoco A,EI-kadre L,et al.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Ann Surg,2008,247(4):674-679.

[6]张涛,凌亚菲,郭建平.腹腔镜配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华内镜杂志,2008,14(3):290-291,294.

[7]朱绍辉,王建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43例临床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7):648-649.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