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路径分析

2012-08-15邢建华苏洪生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3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茶叶

邢建华 苏洪生

(1.浙江省金华九峰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金华 321075;2.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经济特产站,浙江金华 321000)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路径分析

邢建华1苏洪生2

(1.浙江省金华九峰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金华 321075;2.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经济特产站,浙江金华 321000)

本文阐述循环经济的理念在茶业生产中的应用。资源节约利用,产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区别传统茶业生产与循环农业模式的主要因素。金华市婺城区良好的气候条件、良种茶园的建设成果、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普及改良和茶业标准化、组织化建设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传统茶业生产根源的广泛性和循环经济意识的缺乏、及相应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茶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大宣传,提高循环经济意识,加强循环茶业技术支撑和成熟模式的示范推广,完善保障体系,是推动茶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茶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有利因素 制约因素 路径分析

目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两大瓶颈,而发展茶业循环经济则是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作为茶叶主产区,在推进“生态婺城、绿色婺城”建设中,就茶业循环经济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循环茶业模式与传统茶业的区别

所谓茶业循环模式,就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茶业生产,提高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茶业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传统茶业片面追求产量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循环茶业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模式,通过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从而使茶叶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排放量降到最低的一种茶业生产模式。

2 婺城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腹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3℃,年平均降水量1621毫米。茶叶是婺城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据业务部门统计,2011年全区茶园总面积2386.7公顷,其中采摘茶园2240公顷,总产干茶4410吨,总产值17802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995吨,名优茶产值15880万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22.6%和89.2%。茶叶总产量比上年4180吨增5.5%,茶叶总产值比上年15211.92万元增17%。发展茶业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婺城、绿色婺城”建设在农业中的具体行动之一,并有着诸多有利条件。

2.1 无性系茶树良种示范和推广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茶树良种化是开发名优茶的必备条件,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基础。近几年来,婺城区一方面抓有机茶开发、名优茶生产、中低产茶园改造,另一方面重点抓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大力推进茶园品种结构调整。目前,已引进或自繁自育无性系安吉白茶、平阳特早、乌牛早、迎霜、龙井长叶、中茶108等茶树新品种16个,全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了1265公顷,占茶园总面积53%。2009年我区曾被评为省茶树良种化工作先进县。

2.2 机械化采茶进程大幅提速

机械化采茶是茶叶生产上科技含量较高的一项实用技术,并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全区修剪机达到了265台,采茶机达到了650台,机剪面积达到了4633公顷次,机采面积达到了5483公顷次。各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 初制茶厂软硬件得到了全面提升

根据婺城区初制茶厂布局,按浙江省《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地方标准,对全区68家初制茶厂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其中淘汰15家,合并8家,使初制茶厂的环境条件、厂区布局、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卫生设施和管理等达到了省地方标准的要求。2007年、2009年婺城先后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这样有利于茶业循环经济的加速实施。

2.4 茶业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目前,婺城区茶叶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8家,全区85%茶园由农业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现代茶业经营主体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能力日趋增强,基本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定期对农产品进行安全监测。为全面发展茶业循环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2.5 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系统

婺城区2005年起开始推进实施茶业循环经济,开展以“二减三增”为目标的清洁生产行动,“二减”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三增”即增施有机肥、增产、增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建立生态循环系统等。如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承建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利用有机肥沼液滴灌系统、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绿色诱防虫板等生态化茶园管理方法,形成了“种-养-沼-肥”的循环生态链。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奶牛养殖场的排泄物建立沼气站,通过沼液存储池和管道系统形成沼液喷、滴灌网来浇灌茶树,既可提升茶叶的品质,又能让养殖场奶牛排泄的牛粪得到充分利用;而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黄绿色诱板来消灭茶树虫害,是建设生态茶园建设的又一重要措施,该项技术推广绿色、环保的物理防虫理念,很好地控制了茶叶的农残问题,确保有机茶的质量。采云间循环茶业建设项目在2011年7月召开的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会议”上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成为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点。

3 婺城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3.1 茶业循环经济意识有些缺乏

政府层面上,一些干部对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强烈的紧迫感和应有的责任感;社会层面上,媒体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大,氛围不浓;农村层面上,由于现阶段从事茶叶生产的都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比较滞后。

3.2 茶业生产方式落后

婺城区茶业生产方式仍然以粗放式经营为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如化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层板结、土壤酸化加重、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小、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3.3 茶业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不完善

促进茶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化生产技术等均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循环茶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促进发展循环茶业发展的融资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 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路径

茶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茶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茶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婺城近几年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实践中,探索出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路径。

4.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茶业发展新理念

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向茶农宣传生态和环保知识,增强茶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逐步形成节资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茶农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向茶农介绍发展茶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使茶农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观、消费观,提高发展生态循环茶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4.2 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循环茶业新模式

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沃土工程等方式,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达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地力、肥力水平,达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目标。

使用各种技术培训手段,提高茶农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让茶农能及时掌握循环型茶业技术和经验,从而推动循环型茶业的有效实施。

加强成熟循环茶业模式的示范和推广,提高循环茶业的覆盖面。目前我区成熟的生态循环茶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立体复合型,包括立体种植、立体种养两种类型。如“茶树—樟树—蚕豆”的立体种植模式、“茶园养鸡”和“茶园养羊”的立体种养模式。

(2)废弃物再利用型,主要包括农作物秸杆再利用、人畜禽粪便再利用、“三沼”再利用。主要典型模式有 “猪-沼-茶”“牛-沼-茶”“奶牛-商品有机肥-茶”等。如我区佳乐乳业九峰山奶牛场就采用了“牛-沼-茶”的生产模式,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可满足牧场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沼液作为周边133公顷茶园肥料。

(3)观光旅游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将生态茶园建设和旅游观光结合在一起的良性模式,如浙江省采云间九峰生态茶园。

加快循环茶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在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具有区域个性化的可操作的循环茶业发展的新模式,将传统茶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创新,将茶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延长茶业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形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以此建立茶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4.3 完善保障体系,促进茶业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促进循环茶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资金保障。无论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还是技术创新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制定出台鼓励循环茶业发展的政策将对新建有机无公害茶叶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产品品牌认证和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资金扶持、鼓励嘉奖等多种方式激发群众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循环茶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发展茶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把发展循环茶业列入产茶乡镇考核内容,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执法保障。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对于乱倒茶叶废弃物,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乱添非茶物等危害茶叶质量的要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加强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管理,建立茶叶农药残留抽检制度,严厉打击乱施农药行为,促进茶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The Path Analysis of Developing Tea Circular Economy in Wucheng

XING Jian-hua1,SU Hong-sheng2
(1.Tea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Jiufeng Mountain,Jinhua 321075,China;2.Wucheng District Native Produce Station,Jinhua 321000,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ideas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ea industry was stat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factors that distinguish the traditional tea industry with circulation agriculture are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the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Wucheng town of Jinhua city,the better climate condition,breeding tea garden construction,the popularity of tea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and tea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all of these offers a lot of advantages for wucheng circular tea economy development.While the universality of traditional tea industry,and the lack of thoughts and supports about circular economy resis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tea economy.Therefo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the thoughts should be advocated and improved,meanwhile its support and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Tea industries,Circular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Advantages,Resist,Practice experience,Path analysis

2012-01-29

邢建华(1963-),男,浙江金华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