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宫麟德殿遗址

2012-08-15王晓宁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5期
关键词:旧唐书大明宫道场

王晓宁

(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管所 陕西 西安 710006)

“忧勤承圣绪,开泰喜时康。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务闲春向暮,朝罢日犹长。

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悬。

成功归辅弼,致理赖忠良。

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

——德宗《麟德殿宴百僚》

麟德殿,又称三殿,是大明宫内一处大型殿宇,坐落在右银台门内东北近处的龙首原北坡之上。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龙首北路东段铁路第三中学以北,上世纪五十年代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后得到确认。

一、遗址结构

麟德殿遗址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大型夯土基台。基台坐北向南,通高2.5米,分上下两层。下层大台南北长130.41米,东西宽77.55米,高1.4米,四面砌有砖壁,砖壁下残存散水遗迹,台阶上用莲花方砖铺砌,尚有残留。上层大台南北长101.75米,东西宽65.15米,高1.1米。上层台较下层台南边收进8米,东西两边各收进6.2米,北边收进20.66米。整个殿基台占地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

上层台基之上,即是殿堂地面,在6,6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分布着192个石柱础,排列成南北17排,东西12列。柱础排列情况表明,麟德殿面阔11间,东边间的间阔为5.5米,西边间的间阔为5.35米,中间各间均为5.3米;进深16间,间深则各间不尽相同,南起第一、四、五、七、八、九间为5米,第二、三间为4.25米,第六、十间为4.65米,第十一间为4.4米,第十二间及以北各间均为5.3米。

考古资料表明,麟德殿遗址保存较为完整,遗迹结构关系基本清楚,遗留建筑构件数量多、种类丰富,是大明宫遗址范围内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处殿堂遗址,为唐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信息。

二、麟德殿的建造与毁圮

麟德殿建造或建成的时间,不见史籍有明确记载。根据高宗龙朔二年(662)起大规模营造大明宫的进程和乾封元年(666)四月首次在麟德殿景云阁大宴群臣的记载,可以推定此殿建成于麟德年间(664—665)。

至于毁圮的时间,同样不见记载。据僖宗初期仍在麟德殿设宴,黄巢占领长安期间,“九衢三内,宫室宛然”,至光启二年(886)十二月,大明宫遭到毁灭性破坏,麟德殿与含元殿一样,都可能毁于此时。

三、麟德殿的功用

麟德殿作为大明宫内廷的一处存在了200余年的重要朝殿,史籍中保留有大量皇帝在此活动的记载,综合这些记载,可将其功用大体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举行宫廷宴会。查诸史籍,从高宗至僖宗,凡朝寝大明宫的皇帝,都在麟德殿举行过宴会,但因高宗建成大明宫后,时常行幸东都和九成宫,玄宗设宴场所不大固定,又多来往于大明、兴庆、华清三宫朝寝,所以,前期在麟德殿设宴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很多。大约从肃宗起,宫内各场所的功用趋于专门化,麟德殿才成为大明宫内主要的宴会场所。

第二,会见来使和臣下。遇各国使节朝觐或朝贡,皇帝往往在麟德殿会见,并赐宴颁物。长安三年(703),日本国“遣其大臣朝臣真人来朝,贡方物”,武则天“宴之麟德殿,授司膳卿而还”(《唐会要》卷一百)。宪宗元和八年(813)四月,“回鹘请和亲,使伊南珠还蕃,宴于三殿,赐以银器缯帛”(《旧唐书》卷一九五)。史籍中此类记载很多,说明麟德殿还是一处重要的外事活动场所。

第三,乐舞表演和娱乐。麟德殿是大明宫内主要的娱乐场所,经常举行乐舞、百戏或体育表演,皇帝不仅是观赏者,也往往参与作乐。如穆宗长庆元年(821)“二月丙子,上观杂伎乐于麟德殿,欢甚”(《旧唐书》卷十六);敬宗宝历二年(826)六月“甲子,上御三殿,观两军、教坊、内园分朋驴鞠、角抵,戏酣,有碎首折臂者,至一更二更方罢”(《旧唐书》卷十七下)。有时的“大合乐”,竟“三日而罢”。异域进献的乐舞也多在麟德殿为皇帝献演,德宗贞元十六年(800)正月,“南诏献《奉圣乐舞曲》,上阅于麟德殿前”(《旧唐书》卷十三)。

麟德殿设宴,多有各种表演助兴,德宗贞元十四年(798)二月“戊午,上御麟德殿,宴文武百僚,初奏破阵乐,遍奏九部乐,及宫中歌舞妓十数人列于庭”(《旧唐书》卷十三)。

第四,设道场与三教讲论。由于唐朝皇帝尊崇佛教和道教,大明宫内除有固定的佛寺和道观外,还时常开设临时道场,举行宗教活动,麟德殿便是大明宫内设置临时道场的场所之一。据记载,宪宗礼遇高僧,曾诏召章敬寺僧怀晖“入麟德殿赐斋,推举上座”,诏兴善寺僧惟宽入宫,“问道于麟德殿”。肃宗乾元二年(759)就曾招道士在麟德殿设“河图罗天大醮”道场。武宗崇道抑佛,广招道士进宫,会昌元年(841)六月,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在麟德殿造“九天坛道场”,武宗“驾幸三殿”受箓。

上述四个方面主要功用之外,如命妇朝参、公主出降、及其他典仪,也有在麟德殿举行的,特别情况下,皇帝也在此与朝官议事。可见,麟德殿是大明宫内一处大型多功能场所。

四、麟德殿遗址保护工程

麟德殿遗址考古发掘结束后,进行了简单的覆土回填保护。六十年代初,西安市政府征购麟德殿遗址本体和近围土地50.8亩,作为遗址保护用地,并构筑了简易保护围墙,树立了保护标志。2005年,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西安市文物局关于全面保护麟德殿遗址的方案报告,再次下拨专项资金,继续实施麟德殿遗址保护工程。2005年4月开始现场施工,至2006年11月按计划实现全面竣工。这项保护工程的实施,将遗址封闭保护在砖石砌体内,隔绝人为和自然力的影响,实现有效保护,同时,又复原出遗址的整体布局,并通过展示窗揭露展示局部遗迹,使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遗址结构及其文物内涵,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随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麟德殿遗址将成为公园中一处重要的景点。

猜你喜欢

旧唐书大明宫道场
走在大明宫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