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网融合”大趋势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2-08-15邬春铃

老区建设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三网三网融合图书馆

邬春铃

“三网融合”概念在我国已提出多年,从国家“十五”规划开始,推进“三网融合”的字眼已多次出现在国家规划、政策文件中。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这一决定不仅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从“三网融合”的趋势出发,分析“三网融合”给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以期探讨在“三网融合”趋势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前言中提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受此引发掀起了一场网络技术革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世界各国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三网融合”。从1996年开始,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启动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为主的融合进程,直接允许广电业与电信业互相渗透,实现了形式各异、程度不同的“三网融合”。目前英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通过立法明确规定融合性业务和服务的管理措施;印度、德国的电信企业已开始提供视频服务。

我国早在1998年3月就开始了“三网合一”和“三网融合”的讨论,2001年3月,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2006年3月,“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再度提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2008年1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文件,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部门正式开始三网融合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多年政策上的三令五申与部门之间的协调磨合,“三网融合”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政策,提出5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并为这一蓝图勾画出一条务实的路径,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和推进三网融合的五项重点工作。由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会得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各省、市政府对此事非常积极。此次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共有25个城市上报申请,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等12个城市入围。

近年来,我国各大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积极朝“三网融合”方向努力,致力于打造一张高品质的实现三网业务传送和接入的融合网络。传送网层面,广电正在积极开展NGB网络建设,电信方面也在积极研究部署软交换、NGN、IMS等新的网络融合技术。接入网层面,电信运营商正在加大对宽带光纤接入网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光进铜退”进程,广电方面积极利用光纤接入及EoC技术加快推动有线网双向改造的实施。由此可见,5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已指日可待。

二、“三网融合”给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将促进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性的升级换代,极大地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就图书馆而言,“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渠道、信息安全等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为图书馆带来宽带化、移动化的网络环境

网络作为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承载各种信息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在线参考咨询,远程读者教育、海量数据的传送、多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存储服务、大规模云计算等图书馆业务都依赖于稳定、高质量的宽带网络环境。“三网融合”推行宽带升级、网络改造,如:“光进铜退”、“光纤入户0”、“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建设”、“双向网络改造”等网络建设,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宽带保证。

(二)为图书馆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

“三网融合”后,来自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新介质将实现真正的汇聚和整合,整合对象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报刊等全部信息资源和社会上所有有价值资源,融合的传播模式无论从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而言,都极大地促进数字化信息的有效整合,为图书馆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信息。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以及包括3D电视的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信息内容,还可以通过不同信息传播主体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实现“三网融合”后,原来分布在各个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将被有效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更加丰富。信息内容对信息介质的依赖大为减弱,信息社会从“技术崇拜”时代发展到“内容为王”时代,社会信息化建设从“基础建设阶段”发展至“内容开发利用阶段”,为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快速发展的机遇。“三网融合”后,意味着传播渠道的更加多元化、信息内容产业有更多的分发渠道和消费群体。为了占据市场份额,信息内容产业将加大对信息内容产品的制作、开发、包装和销售的力度,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

必须指出,“三网融合”过程中,媒介融合信息内容交叉重复将进一步加剧,网络开放性和高度互动性所带来的信息质量和可信度也亟待提高,否则,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与利用。

(三)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适应性广的软件支持

在大规模网络建设、终端迅速普及、运营商广泛介入等因素的推动下,出现更多新媒体形态,如:有线数字电视、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直播卫星电视、移动通信媒体、互联网和IPT V等。为适应“三网融合”带来的新环境、新形势,软件商将不断推出涉及生产、工作、生活等领域的多种软件,如信息内容加工、运营支撑平台、终端嵌入式等方面的产品,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众多软件产品的出现,为图书馆发展提供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软件及系统平台。以众多软件产品为基础,大大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四)图书馆信息服务渠道增多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信息传输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信息用户的接收终端也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渠道将不断增多。传统电视、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电视、楼宇电视以及车载移动电视等都成为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平台。用户通过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实现看电影、电视、上网、打电话、电子商务等活动,还可以在家中或远程实现各种物联网的应用等。图书馆通过宽带网络随时随地向读者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提供其所需的数字资源,各项信息服务,极大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五)“三网融合”给图书馆带来信息安全的挑战

实现“三网融合”后,不仅信息和网络通道更加多元和庞杂,而且对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三网融合”增强了网络的开放性、交融性和复杂性,融合网络将面临严峻的安全考验。在技术安全方面,未来网络将使用IP协议,但IP协议固有的缺陷将给网络带来安全隐患;在网络方面,“三网融合”后,原来封闭的电信网、广电网将不断开放,这种开放使图书馆外部的攻击者有了可乘之机,流行于开门见山的黑客、病毒、木马等将会转移到电信网、广电网,产生巨大的危害。在终端安全方面,实现“三网合一”后,移动终端自身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终端的快速发展使终端接入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导致图书馆面临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三、“三网融合”趋势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现有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实现“三网融合”后,多媒体信息将占据数字资源的绝大部分,这部分资源对存储介质容量和传输带宽的要求肯定很高。首先,存储介质容量可以通过联合多个图书馆搭建云服务平台来解决,这样既可以减轻每个图书馆的负担,又能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数据意外丢失的风险。云服务的支撑对传输带宽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拓展外网出口带宽,同时改善内网的传输介质,通过光纤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其次,手机图书馆是三网融合后最重要的图书馆形式,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在被用户利用时不再受地点、时间和范围的制约,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也为用户依托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取数字图书馆的文献和知识、传递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对于“三网融合”未雨绸缪,在网络设施建设时考虑到“三网融合”的到来,为图书馆实现三网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二)打造过硬专业技术团队

进入“三网融合”的时代,图书馆要依托三网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顺利开展和运行服务工作,从现在起就要全员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提高知识发现和知识服务的能力,构建知识库,促进知识共享,通过多种途径从根本上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让每位馆员都能了解并融入到“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现有青年专业技术馆员参加进修培训,进而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让团队中的专业技术精英充分了解并掌握三网的业内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深度掌握三网的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提高技术支持水平,能够灵活部署并优化资源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单元或信息通道,基于三网开展的增值服务和扩展服务等,这样才能使人才资源很好的应对三网融合,并为三网融合下的图书馆服务保驾护航。

(三)整合资源部局与服务内容

“三网融合”后,图书馆需要重新组织并部署资源,同时还要据此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在资源部署上,要加强学科化、特色化的资源建设,形成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增强图书馆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的资源保障能力,建成区域性学科数字资源中心。要深入拓展网络服务途径,考虑到各种终端用户的使用特点,将网络图书馆、电视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同步、实时的服务。可以通过任一方式与用户建立服务通道,并在最短时间内回应用户的各种需求。对手机用户可以为其提供简短、即时的实用信息;对网络用户可以为其提供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电视用户可以为其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可以结合用户的特点,主动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以适应用户在新环境下的需求。

(四)构建新型“三网融合”信息服务链

在“三网融合”后的服务模式中,用户选择的是各种业务,而不是网络。用一个网络就可以承载视频、宽带等不同的服务,服务商或图书馆只需将自己的信息服务推送到网络上即可,而至于使用哪种业务,就由读者自己来选择。发展地面无线和移动通信相结合的新业务,通过一个舞台,图书馆如何去展现自己的创新思想尤为重要。图书馆应营造综合文化信息服务的广阔市场,加快构建新型三网融合信息服务链,实施一批三网融合的图书馆数字化示范项目,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改善。图书馆要充分借助外力,利用专家或者专业智囊机构对复杂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创造“三网融合”的技术业务、服务模式和良好环境。通过业务创新和终端研发,图书馆将成为“三网融合”文化服务的主力之一,为全社会开启新的阅读生活。

总体看来,我国“三网融合”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而言,未来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短期来看,各地“三网融合”试点将深入推进,根据试点情况,国家或将启动其他地区的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试点地区经验,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三网融合”道路,因而各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可根据各自的特色开展相应的业务。从长期来看,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和新业务模式的涌现,以及国家监控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中国将进入以新一代高可信网络为唯一信息基础设施统一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网络融合高级阶段,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将跃上新台阶。

[1]孙鹏,刘剑池.三网融合格局下图书馆之未雨绸缪[J].现代商情,2011,(8).

[2]谷虹,黄升民.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全战略”反思与平台化趋势[J].现代传播,2010,(9).

[3]孙常丽,卢国强,孙达辰.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2,(4).

[4]黄凯文.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1,(4).

[5]李坤学.三网融合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2).

[6]曾剑秋.网和天下:三网融合理论、实验与信息安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7]郝文江,马晓明.三网融合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与保障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9).

猜你喜欢

三网三网融合图书馆
图书馆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有为才能有位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第三章 “三网融合”会否成为重组催化剂
去图书馆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三网三联动”创出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