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神经外科研究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2-08-15田永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医务神经外科人文精神

田永吉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0)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所取代,医学进入了人文主义时代,相应地,健康也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即“身心健全与环境和谐一致”。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神经科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1 神经科学蓬勃发展,已经突破医学界限,需要医学人文精神

神经科学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主要研究神经信息的传递、加工、整合、调控及不同信号转导系统之间的对话;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退变、再生和损伤的修复;人的学习、记忆、意识、认知与人工智能的整合研究;脑肿瘤、脑代谢性疾病、精神疾患等的发生机制及新的干预途径等等。神经科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考、认知、感受等高级思维运动的科学,它不仅对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前沿意义,并且其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其他诸多学科,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承托作用,神经科学已经突破了纯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意义,正在成为人类认知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从事神经科学的临床医生、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神经外科研究生是目前我国医学生教育中的最高层次,他们接受专科教育及培训后将有望成为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担负着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重任[1-2]。因此,加强神经外科研究生医学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对于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2 医学人文精神在神经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指向人的主题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其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形成了医学人文精神。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尤其是国内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医疗行业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尤其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3]。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信仰,是医务工作者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追求与承诺。当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务工作者队伍中弃医从文者屡见不鲜,而弃医从商者更众,医学精英人才面临大量流失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培养,才有可能坚定信念,培养出中坚力量。同时医学人文精神也是医患双方的共同信仰,是双方对医学职业和医患关系的理解,应该是一种爱,是一种平和的托付,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其次,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在复杂的未知世界面前需要保持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需要秉承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即科学精神。这是医务工作者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于生命现象的探索最强劲的动力,从而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赋予其在医学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道德基础,让任何新的技术与理念都彻底为患者的福祉服务。

再次,医学人文精神需要在医疗过程中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医学即人学,尊重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痛苦观、疾病观,同时对每一个生命的离去保有尊敬和诗意[3]。在工作中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就像医生的刀子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因此,医务工作者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姿势等方面的修养。同时,在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同时也需要获得患者的理解、尊重与配合。

3 在神经科学临床实践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强化神经外科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多年来我国的医学院校大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医学专业知识,轻社会文化;重智力、轻人文思想,这种医学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从而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缺少情商。尤其神经外科疾病病情复杂,手术以风险大,技术要求高著称,研究生进入临床后自然是对临床业务精湛的教师心生向往,存有“唯技术主义”的思想[2,4]。这种模式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而且转变起来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的医疗环境,很多一线医生容易陷入临床的琐碎与烦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神经科学在社会、科技的综合发展中的巨大意义,这尤其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因此亟需从眼前做起,需要临床带教教师言传身教,将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各种社会不良之风要有免疫能力,引导学生与患者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平等地与患者沟通,加强交流,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1]。

其次,加强培训,在具体实践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知识学习的氛围。这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措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仅靠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并通过考试就能获得,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是通过临床实践中导师的言传身教,这就要求建设一支优秀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临床导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进入临床实习时就要告诉学生作为神经外科研究生,即将成长为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即将面对的是生命、痛苦和不幸,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成熟的经验,更需要讲解本学科的思想、观念的演化历史和精神、价值遗产,更要向学生说透研究和应用的医学理论源于古典人文主义和宗教的普爱精神。要让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接诊患者、问询病史、体格检查,客观而又艺术地交代病情及手术风险、手术中的微创操作理念等,真正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医乃仁术”的本质。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倡导学生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名著,学习医学发展史等方式。

再次,组织上保障,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建设,构建具有医科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国家、医学院校等相关部门在课程设置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划。医学人文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可以建议学校在学科规划与设计的时候予以关注,在现有的自然科学和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尤其是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法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4,5]。这些有助于研究生深刻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提高研究生对医学的人文社会属性与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使研究生成为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懂得关爱他人、抚慰他人、尊重他人。同时,临床研究生进入临床专科实习以后,更要加强临床实习期间的医院文化熏陶。科室是医院文化的实践主体,更是学生每日日常工作的地方。打造“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科室文化,可以很好地指导科室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研究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养成。

最后,要不断总结,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应用。在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中要始终贯穿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要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切实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在临床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包括小到临床医疗活动的细节,大至临床决策的制定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病人的生存质量高于一切。相应地,医疗工作也要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比如在脑肿瘤手术中彻底改变既往“追求肿瘤全切除”的理念,逐渐改变为“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前提下的尽可能全切除肿瘤”,以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尊严的存活能够尽快重返社会。通过这些治疗理念,学习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征得其理解与同意,使得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种有效沟通也可以规避医疗纠纷隐患,从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工程,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理论学习,打好临床基础;积极做好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同时亟需帮助他们树立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这将对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1]杨 俊,王 磊,徐宇伦.七年制本科生临床神经外科培养的特点[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453-454.

[2]刘丕楠,王 博.七年制神经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450-452.

[3]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 飞,汪 丽,张艳萍.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刍议[J].科教导刊,2011(21):15-16.

[5]刘明捷,张前德.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45-248.

猜你喜欢

医务神经外科人文精神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致逝去的医务者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