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分制条件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2012-08-15胡晓松林友胜李新枝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学分制监控

胡晓松,林友胜,李新枝,程 丽,张 晓

(成都医学院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3)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转到学分制的轨道上来,是确保学分制教学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与理论教学相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管理机制、考核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针对性的设计、建立一套学分制条件下与实验教学管理、发展相适应的并行之有效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来讲,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课题。

1 学分制改革已使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学年制下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2002年前后,我国国内已有高校开始尝试实验教学的学分制改革工作[2],2004年,四川省教育厅也进一步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川教[2004]165号),此后省内普通高校已逐渐开展实验教学学分制的探索和尝试,我校于2009年全面开展和实施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工作。学分制以学生获取的学分为计量评价指标来衡量学业完成情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实验教学学分制作为学分制学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教育倾向,推动实验室开放,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3]。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内许多高校[4-5]对原有的实验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融合,并形成了学分制管理下的独立的实验课程。以我校为例[6],通过优化重组整合实验室,组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此外,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也从传统的以验证为主的实验逐渐扩展为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等。同时,由于学分制下实验课程必选和自选等形式的出现,集成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数字切片库、PBL教学模式等诸多实验教学新元素的出现已使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2 学分制条件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亟待建立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公正、合理、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2004年12月2日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7]。由于实验教学监控管理着手较晚,多数院校仍未形成专门的监控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此外,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少、实验考核方式单一、不科学等均是目前质量监控与评价面临的难题。众所周知,由于医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之间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先修后续关系[8],必然使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加上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引入,容易导致学生在选课时的“趋易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监管不力,增加了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难度;过于注重结果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的地位处境尴尬等问题,也给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3 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任务与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证。加强质量监控是高等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动态管理,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课程建设等提出修改或改进建议,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以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各项教学任务。

基础医学实验涉及形态观察、功能检测、手术操作等诸多内容,因此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符合教育学原理和统计学的资料分类要求,各项指标内涵明确,条目简明,既相关又不重叠,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性结论。②客观性原则,实验教学效果涉及了实验教师的示教引导和学生的操作验证环节,因此宜采取教师、学生互评方式,力求评价信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③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内容不宜过于繁多,既力求全面,又突出实验专业性特点,便于快速、准确评价,及时得出评价结果。

4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根据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规范的监控体系,不仅有利于对实验教学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化基础实验教学保障制度建设。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更是实验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修订和完善有关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实验课听课制度、实验教师职责、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教学考查办法等,通过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如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学生成绩考核等有效管理,确保实验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并规范有序。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及信息反馈系统。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由主管副校长直接负责,监控机构由教务处、校、院系二级教学督导组以及实验中心、各教研室组成。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进行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实验教学常规检查、召开课程组师生座谈会、督导组专家汇报会等渠道向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反映相关的情况与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9]。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是检测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评测实验效果的重要举措,对实验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是否合理客观,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10]。标准规范的实验考核制度是实验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根据新的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考核大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验结果的准确度等,从而考评学生综合分析、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考试形式多种多样,有笔试,还必须有操作测验。操作测验的评定方法通常采用等级评定的方法。考试的评定由平时测评及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试题测验、病例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

我校在实验课实行学分制后,最终成绩包括实验理论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考勤、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实验技能竞赛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

5 实验教学评价内容和措施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程做出判断,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实验教学评价的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并能通过对实验教学运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课自由度增大,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实验教学的评价形式应是多层次、多方位的。①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与实验教师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可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实验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实验教学团队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好的思路、好的经验集中整合。②学生评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应包含对实验室环境、实验用品、教师的教学态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启发性等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去,可充分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同时,每班的教务代表、课代表负责及时地把实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到院系和教务处,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针对具体问题及时予以协调和处理,可保证实验教学井然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③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由实验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实验教学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敏感性及责任感。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直接关系着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性高素质医学人才战略的成败,建立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合作。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实验教学动态,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推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1]赵有益.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36-237.

[2]张明高,齐建国,刘石丹,等.实行实验学分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94-95.

[3]何红媛,谢晓东,邓存良.地方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7-28.

[4]龚文涛,唐秋莎,李新荣,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72-174.

[5]胡晓松,张 晓,羊惠君,等.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3):219-222.

[6]胡晓松,潘克俭,宋海星,等.改革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9-762.

[7]卫绍元,王 彤,卢曼慧,等.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25-226

[8]吴他凡.学分制模式下医学教育管理研究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07-208.

[9]苗 戎,崔广智,郝存江,等.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4-55

[10]曹 红.关于实施开放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94-195.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学分制监控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