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培训新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2-08-15郭跃伟白国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直属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郭跃伟,白国强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功能的延伸,是学校利用优质社会资源,通过共建形式与地方医院共同建立教学关系的教学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出现,解决了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和附属医院病床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打破了制约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

近10年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客观上为医学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医学教育规模发展与临床教学资源匾乏的矛盾;医院也在与医学院校的共建教学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和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中承担临床教学的教师队伍状况尚不容乐观。如何提高这一师资队伍的素质,尽快使其转换角色成为“双师型”人才,在参与全过程临床教学中达到医学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真正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力量的延伸,是当前人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现状

基本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框架,也是教师发展其他素质的基本条件。在调查或调研中发现,当前地方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某地方医学院校十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例,硕士及同等学历以上人员仅占1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2.5%。大多数医院的教学人员中以年轻医师居多,与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以及医学院校对教师队伍结构的要求均存在明显差距。这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及其发展潜力显然具有不利影响。

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首先,医学学科专业素质是医学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尽管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本地区内的三甲医院,但由于科研相对滞后,其临床医师的专业素质仍落后于直属附属医院。其次,教学素质是临床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含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以及人文思想等。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都是直接由临床医师“过渡”而来,并未经过正规教师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临床教学的师资培养基本上沿袭一种“师带徒”的跟带式传承模式。临床教师队伍中普遍呈现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能力不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观念、教学意识淡薄。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虽然非直属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校建立了教学共建关系,也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整个医院并未形成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氛围,从领导到员工,大家的思想观念上并未打上服务教学的印记。“教学”对医院而言就是一个附带的任务,没有自我意识为一种责任或者义务[2]。因此,在对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和管理中均落后于医疗服务,久而久之,临床教师也慢慢地淡化教学意识、弱化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2 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培养现状

培训呈现临时性、短期性和片面性。由于一直以来对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投入和产出观念上的狭隘,师资队伍建设多没有完全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去,对教学软件投入也缺乏足够的重视。非直属附属临床医院教师的培训,大多是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进行。这种临时集中进行的短期培训,缺乏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缺乏一个系统的培养体系,更缺乏一个长远的培养规划和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培训的内容、形式陈旧单一。目前对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培训的内容多是对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简单指导,形式多为集中式面授,培训完全呈现出一种突击行为。这种内容老套、形式僵化的培训,难以真正激发临床教师投入教学的兴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缺乏持续、有效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也难以持续提高和发展。

3 构建创新型师资培训体系

创新培训的模式,构建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状况的科学的、系统的培训体系。

3.1 更新培训目标

确立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培养目标和标准。当前,我国已引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向全球医学教育界推荐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适应这一需要,医学院校的临床师资培养也必须确立体现这些标准内涵的目标体系,而且应特别提出针对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这一特殊队伍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并将这些标准制度化,形成富于战略意义、体现动态发展的师资培养方略,使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既有低限要求又有高层方向。

3.2 完善培训内容

①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和大学人文素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规律,熟悉大学生教育心理学,并且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培训中开设《教师法》、《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高校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课程。适当开展素质拓展野外训练等。②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这门艺术演绎的有声有色,需要有恰当的方法。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学员身临课堂教学,切身感受各教学能手的授课风采,领会不同风格的教学仪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感官认识,加深心理印象。③临床基本技能。依托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教师们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更加规范、手法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临床带教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④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临床见实习期是医科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师积极的诊疗行为和系统规范的技能操作对学生的带教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床边见习、实习带教观摩,使教师们养成良好的带教习惯[3]。⑤教学组织及学生管理。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能使教师无缝融入教学活动和学生群体中,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⑥多媒体教育技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娴熟的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掌握具备的。⑦科研方法与科研素养。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其缜密科学的科研方法的培养,科研素养及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的源动力。

3.3 多元培训形式

把承担全过程临床教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多阶段、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入职培训。新学期开始之前,学校统一组织对要承担临床理论课教学的新教师进行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熟悉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训结束后进行试讲考核,通过试讲颁发入职培训合格证,未通过者,不能承担理论课教学。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旨在利用工作间隙,开展不同的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能力的培训。

教学能力培训。一是“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培训。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请进来”,请临床教师到学校,统一食宿、统一教学安排,进行系统的教学与技能培训;“走出去”,组织专家教授到医院进行订单式授课,根据医院教师们的要求,精简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二是结合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开展培训。在学生实习期结束之前,结合学校组织的临床技能考核,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把在考核中发现的共性及个别问题向教师们反馈和再培训,使培训效果在情景模式下得到强化。三是举办教学专题会议。定期举办教学医院教学研讨会,针对临床理论教学和见实习带教中存在、发现及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项研讨,让教师带着问题来、获得答案去;通过论文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并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科研能力培训。一是学校、医院联合派遣优秀临床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包括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班等,教师返校后针对学习情况在医院内开展讲学,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二是科研资助,设立非直属附属医院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项目,获得硕士学位并承担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经过拟开展课题选拔,择优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培训。鼓励年轻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安排,积极担任兼职班主任,通过组织教学和学生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4 强化培训评价

适时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和强化培训效果的必要措施,结合学校情况,开展刚性评价和柔性评价。

教学效果测评。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对承担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网上测评,参加测评的人员有专家、同行、学生及管理人员。测评结束后对每位教师的测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竞赛评价。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竞赛,前期各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预赛,要求每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参加。一是通过竞赛形式让个人自我检验教学能力,二是优中选优,推荐优秀教师代表医院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决赛。

技能比赛评价。依托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学校选拔赛。以直属附属医院和各个承担全过程临床教学任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为参赛单位,组织形式和比赛标准与全国大赛接轨,采用多站考核形式,设单人项目和合作项目,考核内容涉及问诊、理论问答、基本技能操作等6大类24项考核内容。

不同的评价形式,是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定量和定性评价,也是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教学安排、运行和管理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检验了培训效果,辐射带动了教师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步更好的加大培训改革力度、创新培训体系反馈了重要讯息。

4 结语

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医院的协同努力,在制度建设、资金匹配和机制运行上给予同步的重视。只有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医学院校后期临床教学的育人质量。

[1]苗双虎,毛兰芝,高建辉,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45,68.

[2]王 宏 李 红.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46.

[3]刘利舲,曾晓荣,李以樟.加强附属医院教学能力建设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59-60.

猜你喜欢

直属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月度排行榜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