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大合唱》中的文学蕴涵分析

2012-08-15朱叶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

名作欣赏 2012年14期
关键词:大合唱乐章乐曲

⊙朱叶莉 张 霞[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 401331]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史上极为有名的作品,该作品作于1939年3月,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一、《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乐曲,下面,笔者主要从创作背景和章节介绍进行分析。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主要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众因为国家的微弱而备受欺凌,此时,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领导人民抗击侵略者。1938年11月,在日本的侵略之下,我国武汉地区沦陷,著名诗人光未然受共产党的领导,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途中,光未然看到了黄河船夫们为了生存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他听着那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顺利抵达延安之后,写出了《黄河吟》。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诗人光未然,在与光未然见面的过程中,冼星海听到光未然朗诵了《黄河吟》,其朗诵得极有激情,于是灵感突现,就此完成了《黄河大合唱》。

(二)章节介绍

《黄河大合唱》共包括八个章节,主要有:《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冼星海在作曲过程中,确保每个章节之间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同时,在表现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黄河大合唱》的《序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整个《序曲》极富民族特色,效果色彩比较浓厚,《序曲》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歌颂中华民族为了抗日战争而不懈努力这一主题,《黄河大合唱》所有的乐章都首尾合唱呼应,突出主题。每个乐章互相结合,提高了《黄河大合唱》的整体高度。《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末乐章则总结概括,而每乐章之前都以朗诵为先导,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黄河船夫曲》主要是采用劳动号子的方式来描述黄河岸边乌云满天、黄河水惊涛拍岸以及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情节,这一情节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作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呈现的是可歌可泣的历史。《黄河颂》是通过男高音独唱来演奏的。《黄河颂》主要是以赞扬黄河来赞扬我们伟大的祖国。整个乐曲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通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开展的。第一部分给我们展示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第二部分则深沉地描写了善良勇敢的中华儿女被日寇侵略后的无奈和凄惨。《黄水谣》主要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为我们描述了被日本侵略者侵略下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河边对口曲》手法简练,效果甚佳。《黄河怨》主要以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进行哭诉,整个诉说低沉凄惨、悲痛欲绝,激发了大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保卫黄河》主要是以齐唱和轮唱的形式表现了中华儿女特有的的英勇气概,这是一场激发人们奋斗的乐曲,它激励着我们为了取得国家独立与自由而不断抗击日本侵略者。《怒吼吧!黄河》主要是以混声合唱的方式来表达。《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最后一曲,也是整个乐曲中的高潮。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的气吞山河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二、《黄河大合唱》中文学蕴含分析

音乐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笔者主要从《黄河大合唱》中的诗词、表达技巧以及核心思想进行分析:

(一)诗词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也是一首首的诗歌。《黄河大合唱》各个章节的歌词极富文学特点。

1.诗词营造的意境。《黄河大合唱》重视诗词意境的营造。从文学角度来看,诗人营造的意境可以让观众更快地、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去。《黄河大合唱》之所以长久流传,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好,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所营造的意境。无论是去过黄河的还是没有去过黄河的,在听到《黄河大合唱》时,都能感受到那种雄壮的氛围,有着无穷的力量。《黄河颂》中提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当我们听到“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时,仿佛能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热情豪放的力量。

2.视听结合比较到位。在聆听《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黄河就在我们眼前,仿佛我们就是在黄河边上听着船夫们歌唱。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视听结合的魅力。《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开篇伊始,作者就开始进行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认真倾听,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惊涛骇浪,仿佛已经看到了黄河上的船夫唱着号子不断前进。

(二)表达技巧分析

《黄河大合唱》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排比、对仗等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排比。排比是《黄河大合唱》中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排比的运用会增强情感表达。从理论上来说,排比既可以抒情又可以叙事。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丰富;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排比手法在《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一章运用得比较明显:“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后面的“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国家安全的思想,他们的歌唱是奋进的,听后会使人感心悦耳、荡气回肠。

2.对仗。对仗是《黄河大合唱》中应用较广的表达技巧之一。对仗的应用可以使得乐曲整洁大气。“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这里的“看见了河岸”中“看见”是动词,“登上了河岸”中的“登上”是动词,这两句对仗。“心哪”与“气哪”对仗,“安一安”与“喘一喘”对仗。对仗的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3.隐喻。隐喻主要是通过乐曲或者诗词来表达一定的或者特定的事实。《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首鼓励人们不断作战、坚持就会取得胜利的乐曲,同样也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保卫黄河》中,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这样安排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它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表达了人民最终会取得战争胜利的情感。

三、总结

《黄河大合唱》展现了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的创造性。纵观整套乐曲,我们不难发现《黄河大合唱》中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并且,由于是具体赞扬黄河的,所以,在描述中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黄河大合唱》的作词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通过排比、对仗等多种技巧的应用表现出了全曲的宏伟规模和乐曲所特有的英雄气概,而这也构成了《黄河大合唱》独特的艺术特色。

[1] 郝建苍.《黄河大合唱》评析[J].作家,2008(6).

[2]龙玉兰、吴华山.《黄河大合唱》:文学与音乐的珠联璧合[J].艺术探索,2003(6).

[3]周广平.《黄河大合唱》在海外华人音乐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1).

[4] 魏艺.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J].黄河之声,2009(11).

[5]骆珞.《黄河大合唱》——一曲史诗般雄浑壮阔的交响大合唱[J].金秋,2010(2).

[6] 严镝.《黄河大合唱》各版本的产生和流传[J].中国音乐学,2005(4).

猜你喜欢

大合唱乐章乐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春天的大合唱
悲伤的乐曲
大合唱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