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iving Library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2-08-11

图书馆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情境

文 怡

(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134)

信息素养教育是对用户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注重培养用户如何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教育对象需求的变化,信息素养教育形式趋向多样化,从课堂教学到网络课程,从课件下载到在线培训,从个性化教育到协作式学习,从专业门户到网络社区,现代信息素养教育完全地融入到用户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可以说,不断革新已经成为当前信息素养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成为信息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1 Living Library及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1.1 Living Library的内涵

Living Library,又名Human Library,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它的服务理念就是将人作为一本值得学习的图书,以借阅“活人”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帮助。Living Library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上,由5名年轻人建立了“停止暴力”的组织,该组织采用“直接对话”方式进行交流,规劝青年人反对暴力,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2008年4月25日,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博客名:远洋过客)首次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the new library fad:borrow a person)”为题,在其博客上向国内同行介绍了“Living Library”以及蕴含的服务理念。2008年在上海举行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首次组织了国内Living Library活动,对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一种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Living Library是由那些具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个人以志愿者的形式充当living book(活人图书或真人图书),图书馆馆员将“真人图书”按其分享意愿加注不同的标签,供读者选择。读者要遵守“真人图书”管理规则并办理借阅手续,阅读“真人图书”就是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一个过程,其间读者可以自由向“真人图书”提出各种问题,由“真人图书”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回答读者提问,从而使读者获得精神及智力层面的理解与分享。校园内举办的Living Library活动,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就业求职过程、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迷茫情绪等;社会上举办Living Library的公益活动,可使人们通过交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增进理解与包容,以实现消除偏见、拓宽视野、分享智慧、传承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1.2 Living Library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作为社会阅读和交流的新形式,Living Library改变了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中读者对文字、信息、符号的获取单方面的心理过程模式,简化了信息出版、发布的过程。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信息在互动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Living Library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式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创新。

Living Library创建新型信息共享空间,实现图书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管理和流通。显性知识是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以硬数据的形式实现交流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则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是高度个性化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图书馆的隐性知识不但包括图书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流动,而且也包括读者之间智慧的交汇、共享生成的智力成果,三者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宝库。Living Library活动是实现不同读者间知识流动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书”与读者的交流,带给双方独特而深刻的交流体验,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通,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Living Library为学科服务提供新的模式,实现图书馆服务“双赢”最大化。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服务课题就是“走进学科、走进用户”。高校是人才资源最丰富和最集中的场所,校园中优秀的行为个体都可以成为图书馆“采购”的宝贵资源。基于Living Library所具有的面对面交流互动进行学科服务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可将读者希望得到的学科服务记录下来,直接寻找与联系相关的学科教授、专家与学者,为读者与学科专家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既创建了新型的学科服务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科服务的效果及读者的参与度和服务的影响力。在传统和现代的阅读方式中,读者单方面获取信息后不能即时反馈给信息的“出版者”,制约了信息交流的效率,而Living Library实现了双方的即时交流,读者积极上进的求知态度、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也启发和激励着每一个“真人图书”,并且这段有意义的经历对“真人图书”也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机会,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2 基于Living Library的嵌入式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重视分析读者的需求,根据问题客体和问题环境,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为读者服务,并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它关注的不是“是否提供了读者所需的信息”,而是“通过服务是否解决了读者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改革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采取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帮助学习者更为有效地阅读、存取、评价和利用信息。Living Library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隐性知识的存储,而且满足图书馆创新服务、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迫切需求。

2.1 用户情境模型的构建

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图书馆要收集用户的认知能力、个体差异、行为模式、主题研究领域、工作任务、位置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境信息,为用户建立情境模型,通过对移动环境中实体目标的情境收集与利用,为用户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可扩展的智能空间,然后通过用户的积极参与、社会共享、无缝收集,为用户提供适合其特定情境的服务,并允许用户随时随地自由地创建、共享信息内容。

2.1.1 用户情境信息的收集

情境描述了人机交流环境中所蕴含着的各类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所处的环境信息以及计算机运行的网络或平台信息。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用户情境信息是开展教育的重要依据。图书馆只有准确地掌握了用户的各种情境信息,才能推断出用户所感兴趣的知识,分析其信息行为以及获取信息的来源等。

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用户情境信息:(1)通过MSN、ICQ、腾讯通、手持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即时信息系统获取;(2)通过访问用户所在组织的信息系统或用户经常浏览的网站和参与的社会网络等获取;(3)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获取。用户情境信息具体内容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研究兴趣、爱好、联系方式等,以及用户利用资源设备的情况(如用户是否能够经常上网、是否拥有电子阅读设备、是否是智能手机用户、是否方便订阅相关信息等)。

2.1.2用户情境模型的构建

由于情境信息来自于多种异构资源,为了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实现共享和互操作,笔者认为可借助语义网及Web2.0的相关技术等对用户的情境信息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与表示,将隐含的用户需求显性化,并在服务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对模型进行动态的更新、调整与维护。

对所收集到的原始用户情境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并利用形式化的通用语言将其抽象化为情境概念,并建立“情境仓库”。“情境仓库”存储情境信息,不仅包括即时的情境信息,也包括历史情境信息。利用历史情境信息可以推断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历史情境信息需要长期存储。“个体用户模型”是根据“情境仓库”中的数据为每个个体用户而建立的相应情境模型。具体构建如下:首先,应用XML和RDF为每一个情境主体定义一组元素,这些元素包含与这个情境主体相关的所有参数,如人物、位置、时间、事件、环境等;然后,对用户的浏览行为进行分析,同时记录用户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领域概念感兴趣的情况;最后,根据用户与系统持续不断的交互行为,对模型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准确掌握用户稳定的兴趣爱好和特定时刻的信息需求。

在Web2.0时代,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集群活动将越来越多,同一个用户将参与多个不同的虚拟社区活动,同一个社区的构建将由多个不同的用户协作来完成。当不同的用户处于相似的情境下时,他们通常具有相似的行为方式和相似的信息需求。因此,利用此特点将个体用户聚类建立群组用户模型。

2.2 Living Library的参与

Living Library的核心是“以人为书”,把人当做一种信息资源服务用户。通过建设专门的Living Library资源库,每一个愿意成为Living Books的用户通过主动注册或者图书馆员邀请注册加入Living Library资源库。Living Library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来自于图书馆中的资深馆员;二是来自于图书馆邀请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三是来自于网络中自荐的、有一定特长和经验的用户。

由于Living Library的编目详尽程度直接影响着导读服务的质量,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编目元数据标准,对每个Living Library进行全面的介绍,以备用户检索和交流。Living Library的元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用户可以根据图1的有关内容,在Living Library编目系统中对自己进行“编目”或者由图书馆馆员进行“编目”,即可成为Living Library中的“一本”。用户既可以通过实时通讯软件、电话、电子邮件等网络形式“阅读”Living Books,也可以通过虚拟借阅或约定时间在现实环境中“阅读”。只要Living Books在馆,任何图书馆用户都可以选择借阅该“书”。根据编目的标准,将每本“书”分入若干不同的组,如学业答疑、科学研究、就业指导、考研方法、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每组的具体设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所有参与的Living Books协商后自行确定,并根据参与的Living Books数量按一定比例选出若干管理员,每组的管理员中必须有一名图书馆馆员,由图书馆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协调和管理,并与其他管理员商讨相关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用户的反馈评价等。

2.3 基于情境知识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及推送方式

情境模型数据库模块收集了所有用户的信息,根据所建立的用户情境模型推断出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特点,动态、灵活、实时地从Living Library资源库中发现并检索出与当前信息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并主动推送给用户,为具有相同或相似信息需求的用户推荐群组情境模型中每个用户已浏览和搜集过的相关信息,并通过面谈、手机图书馆、RSS订阅、微博、即时通讯等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基于Living Library的信息素养教育可利用全媒体平台,开展基于全媒体时代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Living Library各组对用户需求的信息进行集约化制作和内容的多级开发,可制作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利用各种嵌入式设备或3G智能手机、MP3等便携设备,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把这些信息推送给用户,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多次传递,并使用户能够进行多载体、多媒体、多空间、多时间、多形式的选择。另外,每个Living Library在通过QQ、视频、电话、面谈等方式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用户实现信息分享,这就使用户在合理决策的基础上能够确定信息需求,确定潜在的信息源,从而制订成功的检索方案,能够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Living Library各组负责把与某一类相关的信息评论、简介、博客等链接在一起,建立一个脉络清晰、内容新颖、易于理解、易于利用的信息空间,定期将组织好的内容以邮件、频道、RSS订阅等形式主动推送给用户。允许用户随时随地自由地创建与共享阅读信息,从而实现便捷的、零门槛的、个性化的、自由的沟通交流。

Living Library搭建了图书馆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相融合的传播平台,“真人图书”与用户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特点以及信息能力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培养用户收集、利用、判断、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对信息有科学、正确的认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将新信息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科学创新,促使其自我发展。

3 结束语

基于Living Library的信息素养模式构建,更加注重用户思维意识的成长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种模式有助于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提升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帮助馆员与用户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用户、馆员、图书馆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李彦昭,陈朝晖.面向新信息环境的信息素养教育变革[J].现代情报,2011(6):144-147.

[2] 杨莉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新亮点--Living Library [J].情报探索,2011(9):30-33.

[3] 翟拥华.Living Library 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7):28-30.

[4]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1):58-61.

[5] DEY A K.Modeling and intelligibility in ambient environments [J].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Smart Environments(JAISE),2009(1):57-62.

[6] 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教化研究,2007(11):16-19.

[7] QUAN-HAASE A.Instant Messaging on Campus:Use and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Everyday Communication [J].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08(2):105-115.

[8] 钱国富,周群.基于SNS的 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1-95.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图书推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