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规划”理论在环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2012-08-10蒋志凌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城市群承载力规划

向 兰,蒋志凌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建设呈现出加快趋势,环长株潭城市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空间无序扩张、资源环境问题、城市病等一些列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已经显现了诸多弊端,需要逆向思维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群建设.

1 “反规划”理论

“反规划”理论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于2002年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提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不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反规划”就是规划和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1].生态基础设施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联系的自然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2].

规划的要意不仅在规划建造的部分,更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留空的非建设用地[3].“反规划”方法论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与健康的景观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问题以及城市形态问题[4].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自然景观格局为首要考虑因素的规划方法.因此,“反规划”是对传统的规划行为的逆向思考,给传统的“顺式”规划带来冲击与改革,但对于今天城乡物质空间的盲目扩张来说,它又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化背景下,“反规划”强调根据生态要素规划设计城市,着重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形成能满足居民环境需求和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变建设规划为控制建设规划,这样才会更加有益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 环长株潭城市群概述

环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3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市,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已表现出了强大的整体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仍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株潭3市产业基础较好,对各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作用明显大于城市群其他城市,并在不断增强,城市群内外圈层的发展差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5].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群相比仍有很一定差距.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推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发面积的外延式扩大和土地(尤其是耕地)占用量的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由此可见,探索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规划建设之路是摆在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

3 “反规划”在环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将城市群“城市—环境”的“图—底”关系易位,以城市为底,环境为图,首先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

3.1 设计城市群景观格局,构建良好的生态基础设施

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划分标准及结果,将环长株潭城市群细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结合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确定城市群景观格局,形成“一心四带、一湖四干、多廊道、多斑块”的城市群绿地和湿地网络生态空间格局.“一心四带”为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的生态绿心和湘、资、沅、醴四条防护林风光带,“一湖四干”指洞庭湖和湘、资、沅、醴干流为主体的湿地系统,“廊道、斑块”指以众多河流水系和交通干线构成的生态廊道和散布于城市群境内的自然保护和生态功能区.

表1 环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结果

表2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基底重点保护和建设区域

在生态控制区内坚持保护第一,严控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优先.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宜林荒地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修复和建设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森林资源.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城镇化建设、擅自填埋开垦、过度放牧捕捞、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采砂取土开矿等破坏湿地的活动.对生态控制区范围内的禁止开发区实行强制性保护;限制开发区内适当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进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建设、土地整理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避让生态廊道,保证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2 评价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引导城市群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就业岗位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6].明确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将经济活动和开发建设控制在其综合承载力范围内,能使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而不引起其退化和不可逆转的破坏.

3.2.1 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确定

(1)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城市群构成要素出发,立足于需求与供给两大系统,遵循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四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4个子系统均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选取指标,用以表示子系统的承载力现状,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城市承载力水平,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城市群综合承载力.

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影响,分别采用极差法对两类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中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分别为成本型指标(负作用指标)和效益型指标(正作用指标),两类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如下:

表3 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后,得到无量纲化后的决策矩阵Z=(Zij)nm,如此,正作用指标和负作用指标均化为正向指标,最优值为1,最劣值为0,可知,Z的值越大越好.

(3)权重的确定

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其过程为:

第一步,计算第j项指标中第i项指标的权重:

为指标实际值.

第二步,求取各项指标的熵:

第三步,求取差异性系数:

最后,确定第j个指标的权重:式中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各子系统权重由各单项指标得分用同样方法重复上述过程得出.

(4)综合评价模型及计算结果

采用加权求和法,即将指标层标准化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再进行求和,得出子系统层承载力得分值,然后将子系统层的得分值进行加权综合求和法,得出总目标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值.

根据熵值法得出各项指标和子系统权重如表4和表5所示,进而求得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如表6所示.

表4 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单项指标权重

表5 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各子系统指标权重

表6 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子系统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值

3.2.2 城市群承载状况分析

(1)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状况整体有待提升

依照决策矩阵Z=(Zij)nm,Z最优值为1,最劣值为0,可见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处于可载状态,但综合承载力整体不容乐观,8市综合承载力平均值为0.3789,与最优值1相差较大,说明城市的要素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支持城市的总体发展.

(2)资源载力成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短板

从四个要素系统指数来看,城市群资源载力评价值为0.3730,低于其他系统,成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短板.说明城市群现有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表明城市群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工业对资源的高消耗趋势未发生根本扭转.

(3)四大子系统承载力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人口承载力方面,衡阳市和娄底市评价值分别为0.3378和0.3528,低于其他城市及城市群平均水平,可见两市应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承载力方面,评价值最低的是湘潭市的0.3313,远低于城市群平均水平0.3730,该市城镇空间布局及拓展应把资源的集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产业发展应适当转移其资源型产业.长沙市、岳阳市和娄底市资源承载力评价值较高,在8个城市中具有一定优势,可适当发展或承接资源型产业,但空间布局应遵循环境保护规则,环境承载力方面,益阳市以0.2963分明显低于其他7个城市,说明环境问题是制约益阳市承载力的一大瓶颈,未来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拓展应增加环境投入,提升环境质量,产业发展须避开或转移对环境造成沉重压力的工业企业.经济承载力方面,长沙市以0.4575位居第一,衡阳则以0.3528名列最后,长沙市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是其分值高于其他城市的关键;衡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意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经济承载力水平.

总之,环长株潭城市群在今后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自及区域承载力状况,结合自身发展优劣势,扬长避短,通力合作,做到和谐共生,协调共荣.

3.2.3 基于承载力的城市群发展方向引导

(1)城市群空间布局及拓展方向

整体上,与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相结合,增强长株潭都市区的辐射能力,同时发展都市区外围的5个次级城市圈,加强长株潭联接5个城市圈轴线上的城镇建设,形成“一区、五轴、五圈”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框架.

长株潭都市区以长沙主城区为核心进行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以株洲、湘潭为两个副核区,沿联接交通干线构建发展轴,三市结合为都市区“绿心”,构建“一主两副一绿心”的生态型主体空间布局结构.

益阳城市圈依托现有城镇交通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三轴”的空间布局,“一核”即益阳市中心城区,“三轴”分别是以长常高速和319国道为依托的益衡线,以308省道线为依托的益桃线,以益沅高等级公路为依托的益沅线.加快东南方向上的扩展,加强与长株潭的对接.

图1 环长株潭城市群要素子系统承载力区间横向比较

图2 城市自身要素子系统承载力状况

常德城市圈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中心、两大组团、三大轴线”的空间布局.“一个中心”即以常德市主城区为中心城市,“两大组团”即以石门为中心的西北城镇密集区和以津市—澧县为核心的东北城镇密集区,三大轴线是319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沿线形成的南部发展轴;联接津市、澧县和石门的澧水两岸北部发展轴;207国道、石长铁路沿线形成的中部发展轴,形成点轴发展模式.

岳阳城市圈以岳阳市区作为整个城市圈的中心,以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为支撑,形成“一心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沿江、沿湖、沿京珠高速的三大产业带,以高度发达的小城镇组团为极核,形成高度协作的网络型城市圈.

衡阳城市圈形成“一区、四轴、多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一区”:以衡阳市主城区为核心区,整体上发挥核心辐射的功能.“四轴”:一是湘江经济轴,二是沿京广铁路线的城市发展轴,联系北部重点城镇节点,三是北部衡山—衡东—南岳城市发展轴,四是衡阳市区—衡阳县发展轴.“多点”:包括衡山县、南岳区、衡东县、衡阳县等,形成围绕在城市圈外围的一批一体化协作城镇.

娄底城市圈根据现有基础形成“一心二轴三带”的空间格局,“一心”指娄底市中心城区,“二轴”指沿娄怀高速、S312、娄长高速主要干线形成的横带及沿益娄衡高速、二广高速形成的纵带,构成娄底城市圈主要的交通和城乡发展轴线,“三带”指以娄底市区为中心,向外重点建设的娄底市区-涟源-冷水江、娄底市区-双峰、娄底市区-湘乡三条城镇带.

(2)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方向

以地区承载力为重要参考,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引导企业向优势地区转移集聚,使得城市群内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表7 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方向

4 结语

基于“反规划”理论,参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细分环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按照细分结果规划设计城市群景观格局即连续性的生态基础设施.在评价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考虑城市用地结构布局、空间拓展方向及产业发展方向.打破传统的规划模式,使城市群形态更加亲近自然,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更有益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俞孔坚,李迪华.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

[2]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吴良镛.面对城市规划的“第三个春天”的冷静思考[J].城市规划,2002,(2):9 -14.

[4]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5]欧盛玲.湖南省“3+5”城市群空间推进的产业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叶裕民.解读城市综合承载能力[J].前线,2007,(4):27.

猜你喜欢

城市群承载力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迎接“十三五”规划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