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育的自拷”等若干则

2012-08-10逸公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课业学术文本

关于高职教育的自拷”等若干则

关于高职教育的自拷

在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有几个基本问题值得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者自我拷问、探究和回答。第一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第二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是第三个必须自拷的问题。你要将你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第四个必须自拷的问题。第五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养成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吗?第六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什么方式方法使高职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七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只有书本和讲台才是教育的要件吗?第八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在学生面前你展示了什么,能够展示什么?解开了这些问题的谜团,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能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和主动的把握。

摘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四期 马斌 《高职教育必须自拷的八个问题》

关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从纵横维度看,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显现出“应然与实然交替”的趋势,清晰地表明职业教育的“厚度”充实。(1)整体与细节的集成: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再次修订——法律的时代性;(2)分离与契合的承接:英国职业教育主管机构的职能变迁——目标的连续性;(3)继承与改革的交织:俄罗斯走出困境的职业教育——转型的渐进性;(4)数量与质量的制衡:德国《企业教师资质条例》的恢复执行——法规的时效性;(5)功利与人本的兼顾: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目标变化——观念的制约性;(6)过程与结果的异同:欧盟学习结果导向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定位的参照性;(7)传统与现代的因袭:英国与澳大利亚新形式的学徒制——传承的创新性;(8)自主与协同的联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与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决策的特异性。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四期 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陈东 《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三)》

关于职业本质的内涵

职业的定义应该是在社会分工中形成的受主体营私和社会需求耦合驱动的以社会交换为目的的对某些资源具有垄断性的社会劳动。还需要进一步界定职业的几层涵义:(1)垄断关系的制度性。职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内涵,也蕴涵了职业的制度化的涵义。(2)垄断在空间范围内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群体独占性、群体排他性和规模性。(3)垄断动机的双重性,即受主体营私和社会需求耦合驱动。(4)垄断目的的互惠性。职业具有作为谋生手段获得经济回报的内涵,也具有不作为谋生手段,不一定获取经济回报的内涵。(5)垄断内容的稀缺性。对于其他职业共同体来说,这些资源并不容易获得,因此总是表现出相对稀缺性。(6)垄断在时间维度上的继承性。为了长久保持这种垄断优势和垄断地位,这种垄断方式必然要有传承机制,即职业传承机制。(7)垄断结果的多义性。这种垄断体现为社会劳动,而社会劳动是多义的。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七期 周志刚,闫智勇,朱丽佳《职业的真谛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于课业文本

课业文本是直接用于引导学生和开展教学的可操作方案,其典型特征就是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习者学会自己分析所给出的重要信息,制定工作计划,自行控制,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课业文本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个性的体现。课业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影响学习效果。课业文本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极强的创新意识,同时要花心思、花力气进行设计。课业文本开发的思路是:任务主题、理实一体、过程主线、学生主体。(1)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题;(2)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统一;(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4)注重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层次性;(5)以学生为主体。每份课业文本都应是一个层次递进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记录,是以学生为主体,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高度统一。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三期 李英,何宝文,台晓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业文本开发方法》

关于大学学术过度“量化评价”的弊端

“量化评价”,是指根据教师发表作品的数量、发表刊物的级别及作品被引用的次数来确定教师的科研水平。“量化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学术积累厚度(正常渠道发表的成果),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不能将“量化评价”绝对化,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1)过度的“量化评价”偏离了学术真正创新的轨道。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意味着学术探究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因此,创新者本人常难以在短期内有所收获。但这往往引起其所在大学的不满。(2)过度的“量化评价”助长了学术的短期行为和不端行为。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和学术不端行为只能导致学术竞争力的下降。过度的“量化评价”带来的是学术发展的泡沫现象,如不转变思路,寻找切合学术自身发展逻辑的评价手段,对于国家的发展、学术的创新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3)过度的“量化评价”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量化评价”的标准多是长官意志的产物,普通教师对此没有发言权。“量化评价”的泛滥可能导致学术评价的异化和良莠不分,真正的创新人才难露头角,平庸者却从中得益,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五期 陆云 《我国大学学术评价的量化弊端及多元评价观探究》

关于高职院校文化管理

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管理,应以提高管理整体效能为重点,力求在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中寻求两者的和谐统一与动态平衡,实现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逐步摆脱经验管理的束缚并最终优化科学管理,为培育核心竞争力创设有利的文化环境。(1)全力凝练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是被高职院校师生所广泛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共同愿景,发挥着文化管理动力源的作用。(2)大力倡导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通。第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根本;第二,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第三,以专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第四,以实践文化建设为特色;第五,以校园专题活动为载体;第六,以职教集团运作为平台。(3)推进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有机融合。首先,制度建设要体现平等的文化导向;其次,制度执行要体现和谐的人文关怀。(4)努力建构适应文化管理的组织氛围。一要创新组织结构,二要加强学校品牌形象建设。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二十六期 李铭辉 《基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管理》

(逸 公辑)

猜你喜欢

课业学术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游乐园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