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菇球形菇调查简报*

2012-08-08王庆武安秀荣兰玉菲

中国食用菌 2012年1期
关键词:菇农病毒检测平菇

王庆武,安秀荣,兰玉菲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平菇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市场行情一片看好,菇农受益匪浅。但随之而来的球形菇问题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市场对这种菇不认可,给广大种植平菇的菇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种菇积极性。为了解球形菇的发生情况、发生规模,查找产生球形菇的原因,进行了大量走访、实地调查,咨询了菇农及当地食用菌技术人员,从不同地方采集球形菇,并进行了病毒检测和组织分离,并用组织分离的菌种进了出菇栽培试验。通过归纳整理,认为栽培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和农药药害是产生球形菇的主要原因。现将平菇球形菇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毒检测材料采自山东莱芜石桥、泰安徂徕。

1.2 方法

1.2.1 球形菇调查方法

在平菇主要生产区,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走访菇农,与技术人员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填写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2 病毒检测

参照文献 [1]方法提取球形菇的dsRNA,进行电泳检测。2009年和2010年分别检测1次。

1.2.3 球形菇组织分离

采摘莱芜石桥子村菇棚内球形菇典型子实体,实验室无菌条件下进行常规组织分离、提纯、复壮、扩大培养。

1.2.4 球形菇栽培

生料栽培。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96%、石灰3%、石膏1%,栽培袋用26 cm×55 cm聚乙烯塑料袋,采用4层菌种3层料装袋法,装料均匀,菌种紧贴袋壁。每袋装干料1650 g,适龄菌种 300 g。

采用微孔发菌,环境温度22℃~26℃,环境湿度低于70%,光线较暗,每天通风6 h。定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墙式两端全开口出菇。环境温度控制在正常出菇范围内,湿度90%~95%,通风根据温度和湿度灵活掌握[2]。

2 结果与分析

2.1 球形菇症状

平菇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每个子实体菌柄较长且肿胀,菌柄中生而不再侧生,菌盖不分化或分化成球形、漏斗状,菌盖较小。子实体整体成球形,质地较硬,见图1。

图1 球形菇症状

2.2 山东球形菇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共抽查泰安岱岳区、泰山区,宁阳县、东平县、肥城市、新泰市、莱芜市莱城区、钢城区、淄博淄川区、日照莒县、潍坊寿光市、青州市、临朐县、烟台牟平区、临沂费县等15个县市区部分栽培大户,对新泰食用菌研究所、莒县食用菌研究所、寿光食用菌研究所等进行重点走访、调查,共调查154户,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调查的各地大部分有球形菇的发生,有的菇棚全部是球形菇,有的出现一部分,有的极个别;小口出菇方式、全开口出菇方式、发酵料栽培、生料栽培、熟料栽培等不同栽培方式和模式均有发生;不同配方、不同管理措施也均有发生;新菇棚、老菇棚均有发生;不同品种均有发生。总体球形菇发生率18.5%;发酵料小孔出菇方式球形菇发生率42.9%;墙式直接开袋出菇球形菇发生率11.5%;原料处理及发菌期使用杀虫农药球形菇发生率63.6%。

2.3 球形菇病毒检测结果

提取球形菇子实体的dsRNA,取5 μL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

泳道1为MRDV阳性对照,泳道2~5均为球形菇样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4个球形菇样品中均未有dsRNA,说明球形菇样品中不含有dsRNA病毒。

表1 山东球形菇发病情况

图2 球形菇电泳检测结果

2.4 球形菇组织分离后栽培结果

采摘球形菇典型子实体组织分离后进行常规栽培出菇。设3个小区,每小区100袋进行出菇试验。经调查发现其后代子实体没有出现球形菇。

3 讨论

3.1 球形菇发生与病毒的关系

根据实验室部分球形菇病毒检测结果,球形菇子实体中没有发现病毒。球形菇的产生可能与病毒无关。

3.2 球形菇的遗传性

通过对球形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常规栽培,其后代没有出现球形菇,球形菇可能无遗传性。

3.3 球形菇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调查表明不同品种都有发生,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发生情况不同,说明球形菇发生与品种无关。

3.4 球形菇发生与农药的关系

近几年平菇市场行情好,价格较高,栽培管理简单,菇农大都提前栽培,一般在8月底、9月初。此时间环境温度高,病虫害发生较严重,菇农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栽培料中过量添加化学农药,如多菌灵、克霉灵、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杀菌剂,造成药害,可能致使出现球形菇。大部分球形菇出现在第1潮菇,第2潮菇后不出现或零星出现球形菇,可能是随栽培时间的推移,栽培料中的添加剂逐渐分解,残留逐渐降低。

栽培环境温度高时,一旦发生病虫害,菇农即用化学农药喷洒袋口,1次不行喷2次,或高浓度喷洒,或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此时农药大部分聚集在袋口处,致使浓度超标,毒素积累,可能致使球形菇的发生。这种情况尤其以小孔出菇比较严重,因小孔处更容易积累农药。

3.5 球形菇发生与栽培环境的关系

冬季栽培时,菇农为了提高菇棚内的温度,在晴天将遮阴设备全部去掉,以增加棚内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平菇原基、幼嫩子实体全部暴露在阳光下,光照度此时达到2×104lx以上,紫外线浓度过高,可能诱发球形菇的发生。

冬季菇棚内温度较高时,为增加空气湿度,菇农在菇棚内建水井,喷水时用潜水泵抽上来直接喷洒于菇体上,子实体突然受到刺激,有可能诱发球形菇。

[1]Morris TJ,Dodds JA.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double-stranded RNA from virus infected plant and fungal tissue[J].Phytopathology,1979(69):854-858.

[2]张金霞,谢宝贵,边银丙,等.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菇农病毒检测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21下半年加州鲈病毒检测总结与建议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平菇种植记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Genetop马铃薯病毒试剂盒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综述
五峰马里兰烟草花叶病及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