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匹罗星喷雾剂治疗大鼠烫伤

2012-07-17孔凡贞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莫匹罗星甲壳素喷雾剂

苏 勍,范 莹,孔凡贞

莫匹罗星喷雾剂是以莫匹罗星为主药,加入成膜材料甲壳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制成的治疗皮肤烫伤的药物。本实验旨在观测其对实验性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50 g,由山东青岛药品检验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与试剂 莫匹罗星喷雾剂,自制,每mL中含莫匹罗星20 mg;莫匹罗星软膏,天津中美史克制药公司生产。

1.3 浅Ⅱ度、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的建立[1]按文献介绍方法将大鼠用3%的异戊巴比妥钠(35 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用10%的硫化钠腹部脱毛,24 h后,用长直钳夹住40层的纱布(4 cm×4 cm)浸入热水中,待水温恒定于99℃时,取出,立即平铺于隔热板上,其上有3 cm×3 cm孔洞以确定待烫部位,以纱布接触大鼠皮肤后开始计时,烫伤时间分别为6、12 s,伤后单笼饲养。24 h后取创面组织切片,经染色证实烫伤程度。以建立浅Ⅱ度、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

从大体形态学上观察,烫伤后大鼠创面与正常组织的分界明显,创面明显高出正常皮肤。随着烫伤时间的延长,创面潮湿、颜色由白至灰白。正常皮肤经过HE染色后,可见清晰有序的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烫伤6 s的大鼠,其创面色泽稍发白,肉眼可以区分烫伤部位与正常区域,24 h后创面色泽逐渐加深,轻度肿胀。48 h可见与创面相同的痂。病理发现表皮层次减少,表皮和真皮之间有水疱形成。符合浅Ⅱ度烫伤创面特征。烫伤12 s的大鼠,创面皮肤立即变白,轻度肿胀,肉眼可明显区分烫伤部位与正常区域。24h后创面色泽加深,边界清析。48 h可见与创面相同的痂。病理发现表皮层细胞及毛囊上皮细胞核固缩,真皮组织深部受损,但皮下深部可见残余的毛囊,病变符合深Ⅱ度烫伤创面特征。

1.4 试验分组 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8只/组,分别为浅Ⅱ度烫伤、深Ⅱ度烫伤组,相应模型的莫匹罗星喷雾剂组、莫匹罗星软膏组和空白对照组。所有动物用0.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按照各组给药配方给药,莫匹罗星喷雾剂组,莫匹罗星软膏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2次/d。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并于伤后7、14、21 d观察并描绘记录创面皮肤的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模型制备后,每日观察大鼠的活动状况并按Nagelschmidt法计算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用透明的称量纸(5 cm×5 cm,重量平均约为0.1048 g)覆盖在大鼠腹部创面,将创面边缘描绘在透明的称量纸上,剪去多余纸边,称重,按下面公式计算创面面积:创面面积=(5 cm×5 cm×纸片重)/0.1048 g,记录创面面积及脱痂长毛时间,并按下面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1.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 结 果

用药组创面肿胀、渗出程度较对照组轻。伤后创面干燥结痂,痂皮呈淡黄色,质地较软,无异常分泌物及感染,能够较快的促进创面上皮和肉芽的发生,限制瘢痕的形成,促进坏死组织的脱落,促进创面的愈合。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时间内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创面愈合时间和相同时间内创面愈合率略优于阳性对照组。见表1、2。

表 1 莫匹罗星喷雾剂治疗浅Ⅱ度及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时间(x±s)

3 讨 论

实用的动物烫伤模型是研究烫伤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前提。目前文献报道的用于烫伤的动物多为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和大鼠、家兔等,因此笔者选择的实验动物为大鼠。已有的文献显示烫伤模型制作方法、采用的烫伤温度与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对各度烫伤时间界限的界定也不标准;而且在烫伤实验中,创面烫伤程度除了与温度和持续时间相关,还受压力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多采用加热铁板、铜板、烫伤器等方法造成烫伤,此类烫伤用物的致伤部位为一坚硬的平面,与动物圆形的体型皮肤表面不相吻合,因此只能通过施加压力,使皮肤形成一平面,这在烫伤过程中势必使皮肤弧面顶点先受热力损伤,最后是弧面的最低点。这种热力致伤过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创面烫伤程度深浅不一。经查阅文献[1],笔者最终选用纱布作为烫伤用物,主要是由于纱布柔软,容易变形,浸满热水后,可利用热水的重力作用使其与皮肤弧面紧贴,而无需再施以压力,并且绷紧的纱布在致伤过程中不会起皱,这均有利于降低系统误差。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烫伤创面感染的主要菌株之一,莫匹罗星对MRSA高度敏感,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因该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后在血浆中迅速分解而失活,血浆半衰期<30 min,故仅适用于局部应用,可作为烫伤创面MRSA感染,尤其是MRSA感染的首选局部抗菌药物[2]。

甲壳素是一种可再生高分子天然多糖,来源广泛,安全性好,该物质具有天然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杀效果。国内外研究已证明,甲壳素有明显的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愈合速度作用,能促进内皮生长,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用于治疗外伤、烧伤和褥疮均获得满意的效果[3-5]。

莫匹罗星外用制剂目前在国内仅有软膏剂上市,主要针对治疗皮肤外伤感染,用于治疗烧烫伤时有给药不便、刺激性大、剂量难以把握等缺点,而制成喷雾剂则可避免这些缺点。甲壳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成膜性,是适宜的喷雾剂载体,并且与莫匹罗星有相似的抗菌作用。将甲壳素与莫匹罗星共同制成喷雾剂用于治疗烧烫伤,使用后可迅速在创面表面成膜,使用方便,给药量易于控制,刺激性小,对创面起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延缓莫匹罗星药物的释放,增强其抗菌作用,是理想的治疗烧烫伤药物。

[1]Wistar.大鼠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J].护理研究,2003,17(6A):624-626.

[2]李孝建,刘 桦.莫匹罗星对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感染的疗效[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2):1215.

[3]Uchida Y.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in and chitosan[J].Gekkan Fudo Kemikran,1988,(4):22.

[4]Muzzarelli RAA,Tarsi R,Filippini O,et al.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N-carboxybutyl chitosan,antimicro[J].Agents Chemother,1990,34(10):2019-2023.

[5]王爱勤,薛佐良,赵敏生,等.医用壳聚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6,15(1):40-51.

猜你喜欢

莫匹罗星甲壳素喷雾剂
微生物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喷雾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不同软膏中的莫匹罗星
喷雾剂
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和氯己定的耐药研究进展
缩宫素鼻喷雾剂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泌乳的效果观察
盐酸利多卡因溶液与莫匹罗星膏在甲床缺损修复术后的换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