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患病老人的心理特点/老人多接受新事物不固执

2012-07-13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患病心态

理解患病老人的心理特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 袁勇贵

对于患病的老年人,由于患病时间长短、病情轻重不同,其心理特点会有所不同。

早年型 有些老人在60岁以前就患病,并一直拖延到老年期。这类老人对于“病人角色”早已习惯,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得他们意志消沉。同时,他们往往又会把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归咎于疾病,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甚至萌生出“生不如死”的想法。

作为家属,平时应该在精神上对老人多加关心,不要因为是“老病”而熟视无睹;在生活中还要多顺着老人的心意以减少精神刺激。对于情绪消极的老人,要特别留意他们的起居生活,以免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

晚年型 有些老人60岁之后才开始患病,他们一般不习惯“病人角色”,或者对疾病有种盲目乐观的看法,或者急于甩掉疾病的帽子四处求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时,又会产生烦躁情绪。

因此,家人在老人患病初始,就要对老人的疾病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同时配合医生给老人普及一些保健方面的知识。

轻型 患有轻度疾病的老人,大多心态和正常老人差不多,甚至不把自己当成病人,情绪乐观、开朗。这一方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忽视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老人把小病当成大病,惶惶不可终日,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

家属应和医生一起让老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既不要小病大养,也不要不以为然。医生认为该做的检查和治疗,劝老人及时去做;不应该做的,也要加以劝阻。

重型 包括癌症、心脏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这类老人的表现可以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抑郁消沉,自我封闭,不愿和任何人打交道;有的自我放纵,听天由命。

根据老人平时对于疾病的态度,家属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于心态不好者,家属必要时把真正的病情隐瞒起来,以免增加病人的负担;如患者心态尚可,要如实告知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患者的配合。总之,要根据老人平时的心理活动情况来决定。

卧床型 对于一些因瘫痪或年迈体弱长年累月几乎不能起床的老人,他们会为自己的现状急躁烦恼,但又无可奈何。由于长期卧床,使得他们接触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少,心态也会越来越不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配合医生、家属治疗,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怨天尤人,埋怨医生无能,埋怨家属服侍不周。

对于这类老人,家属一定要耐心、热情地加以照料,多和老人交流,比如谈谈今天的所见所闻,主动询问老人有哪里不适,需要哪些帮助,并尽量给予满足。

老人多接受新事物不固执

文/郭晓春

固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自满自信、思维刻板、敏感多疑、嫉妒苛刻、情绪冲动异常等。

怎样控制老人固执心理

首先是老年人自己应深刻认识固执性格之害,注重自我调适,陶冶情操,克服虚荣、孤僻、自傲等缺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养成接受新鲜事物的良好习惯;有严重心理障碍者,可去医院治疗。

其次是作为家庭后辈的儿孙们,应注重精神赡养,对老年人多加体谅、热情和关怀,使之安度晚年。

导致老人固执的几大原因

一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少,大脑缺少应有的刺激,因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敏感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脑细胞缺乏活力,大脑退化速度加快,思维能力下降,逐渐形成记忆力锐减及老年痴呆等一系列症状;

二是老年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多种关系欠融洽,甚至处于脱节和紧张状态,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受欢迎的人”;

三是老年人因其虚荣心和自尊心的驱使,很自然地与社会疏远了,离群索居,难免产生一种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

四是与家庭不和,与老伴分离,与后辈形成“代沟”,因而关系紧张,感情淡薄,得不到家庭成员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五是由于病态心理障碍,往往把家庭中发生的微小事情看得过重,长期挂在心头,得不到及时排遣消除,内心郁闷烦躁,缺少生活乐趣,这些因素都是精神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诱因。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患病心态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做谦逊的人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还是“看掐架”心态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