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谈养生——咽津调气,聚精敛神/冬季养生保健歌

2012-07-13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1期
关键词:吐故纳新左掌右掌

名老中医谈养生——咽津调气,聚精敛神

文/李俊德

李昌源,男,四川人,生于1916年。系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李先生自幼从叔父学医,后入成都国医学院深造。行医50余载,熟读医经,博览儒、释、道各家之说,养生防病遵从《内经》。他的养生经验除了“食不过饱、衣不过暖、劳而不倦、乐而不迷、逆顺成败、任其自然”等一般方法外,还有两种独特的方法:一是晨起吐故纳新咽津法,二是夜卧调气聚精敛神法。李先生的这篇文章是由其门人整理的,有志养生的朋友们可按文中所载之法习练之。

李昌源教授虽年近八旬,但神采奕奕,状如少年,齿坚发茂,耳聪目明,声洪息和,动作轻灵。不仅脏腑功能正常,而且记忆力惊人。

李教授循《素问》“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恬淡虚无”之明训,修身养性以求“形与神俱”。他有两种独特的养生方法可供人们借鉴。

一、晨起吐故纳新咽津法

清晨起床,首先洗脸净面,使双手清洁,排空大小便,选择空气清新流通之处,春面东,夏面南,秋面西,冬面北。两脚并立,与肩同宽,两掌重叠(左掌在内右掌在外),掌心向内贴于脐上。全身放松,宁心静气,取鼻吸口呼之腹式呼吸,先缓缓吸气令腹中满,然后分别按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发声口型呼气(不出声)。一吸一呼为一次,共练24次。当令字(春嘘肝、夏呵心、秋呬肺、冬吹肾)练7次,呼字属脾练5次,余字练3次。无声读字呼气毕,叩齿24次。以舌体沿齿外唇内顺时针、逆时针各搅动3次,再以所生津液鼓漱3次,闭目咽津,意念当令五行之色,将津液缓缓送入下丹田。静待片刻,两掌重叠揉脐。顺逆时针各揉3圈收功。本法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吸取天地之精气以调养五脏六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大医学家、百岁寿星孙思邈将这种天人收受通应的观点同六字诀结合起来,主张春练嘘、夏练呵、秋练呬、冬练吹;脾旺于四季,三焦主一身之气化,故呼、嘻两字四季均练。李先生对此有所发展,四季六字皆练,但有轻重主次之别。

二、夜卧调气聚精敛神法

夜晚入睡前,躯干微曲向右侧卧,右肘于身前弯曲,使右掌枕于右耳下,掌心正对耳窍。右下肢自然伸直,左膝微曲置于右股之上,左足背轻贴右小腿肚,左掌心向下,置于左股外侧环跳穴处。瞑目宁心,全身放松。取自然呼吸,鼻吸口呼,不快不慢,不涩不滑,默数呼气次数,由1至10,周而复始,渐渐转为顺腹式呼吸,频率渐慢,幅度渐深,匀细悠长,息息归根,停止数息,忘却口鼻,意念以下丹田为中心呼吸。吸自四面八方归于丹田,呼自丹田布散全身,逐渐忘却呼吸,观想下丹田,似想非想,似见非见,渐至物我两忘,悠然入睡。本法源于明代《性命圭旨》中的卧禅法。李先生融入中医脏腑经络内容,使其保精全神,更为实用。掌心劳宫穴可清心安神,调营和胃;环跳穴有疏通经络、祛风化湿之功,且对胃分泌功能有良性双相调节作用;右掌劳宫穴枕于右耳下,则手厥阴与手足少阳相通;左掌劳宫穴接于左股环跳,则手厥阴与足少阳相通。随着调息、数息,枢机运转,则气血通达,阴平阳秘,五脏六腑调和,四肢百骸无不舒畅。

冬季养生保健歌

文/刘长友

冬季万物皆闭藏,养生滋阴又壮阳。

顺应天时人康寿,衣食住行均有讲。

胃部下腹需保暖,慎防脚下寒气凉。

冬令进补勿过量,适当吃些肉无妨。

羊肉牛肉鸡狗肉,鳝鱼海参也可尝。

喝酒御寒不可取,反使体温更下降。

室内温度要稳定,忽冷忽热不适当。

早睡晚起避风寒,冷水洗脸增抵抗。

外出增添衣和帽,下雪出行防摔伤。

防治心脑血管病,多晒太阳心开朗。

精心保养过寒冬,升温不忙减衣裳。

猜你喜欢

吐故纳新左掌右掌
少林黑虎拳(下)
易筋经(七)
少林黑虎拳(上)
在黑陶之乡吐故纳新
对农村教师知识吐故纳新的思考与探索
白猿通背拳前八手
杨氏八卦掌之撩阴掌技击法
大力金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