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腔内闭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非同期对照研究

2012-07-07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咸阳712000蒙锦莹陈延会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普通外科微波肢体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咸阳712000) 梁 民 蒙锦莹 陈延会 张 澜 刘 臻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其基本临床表现是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足靴区色素沉着,重者伴有下肢瘀血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有剥脱和各种微创手术,近来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也呈现多样化,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下肢静脉曲张36例(40条肢体),应用微波血管 腔 内 治 疗 (Endovenous microwave treatment,EMT)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微波治疗组:36例(40条肢体)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21例(25条肢体),女15例(15条肢体),左下肢20条肢体,右下肢12条肢体,双下肢8条肢体。平均年龄56.8±11.7岁,病程平均18.7±10.6(2~35)年,临床分级:C316条肢体,C424条肢体。对照组:50例(60条肢体)为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31例(37条肢体),女19例(23条肢体),平均年龄54.4±12.8岁,病程平均23.2±13.4(6~40)年,左下肢26条肢体,右下肢24条肢体,双下肢10条肢体。临床分级:C322条肢体,C438条肢体。两组患者均符合CEAP分期中的临床C3~4分期,均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确诊,并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①凡符合上述CEAP分类,临床分级为3~4级 ;② 年龄为18~65岁;③ 患者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2 排除标准: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②伴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③ 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属于手术、麻醉禁忌证患者;⑤患者拒绝参加者。

3 治疗方法 微波治疗组36例患者均先于腹股沟处作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具体手术方法:应用微波手术治疗仪及带有激光导向系统的血管腔内微波治疗器,病人取仰卧位,均在硬膜外麻醉下,于患肢内踝上方用8F血管鞘穿刺置入大隐静脉,退出导丝,置入血管腔内微波治疗器至大隐静脉根部结扎处,在治疗器头端激光光源指示下,设定微波发射功率60~70W,凝固时间6s,移动距离3~5mm/s,间隔2~3s,将微波治疗器在脚踏开关控制下依次后退凝固封闭大隐静脉主干;对隐静脉属支引起的曲张静脉,用微波治疗器多点穿刺,直接行微波血管腔内治疗,封闭属支静脉;对小腿的曲张静脉团,采用多点穿刺行血管内微波治疗凝固曲张静脉,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适当增加或降低微波治疗器治疗功率及作用时间。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对所有可见曲张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用彩笔标记以防术中遗漏;②在微波治疗时,功率适当,移动速度稍快,并用湿盐水纱布在微波辐射器头处加压,能帮助静脉闭合及减少皮肤的烧伤;③在微波治疗前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回流排空,有助于减少术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④术后加压包扎,术后穿弹力袜3个月,确保治疗静脉纤维闭塞;⑤术后床上主动活动患肢,并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d,口服阿司匹林、迈之灵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减轻下肢症状,促进恢复作用,术后4~5d出院。对照组50例患者均行传统静脉曲张剥脱术。

4 评价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切口、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见附表。微波治疗组可较传统曲张静脉剥脱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P<0.05),减少术中出血(P<0.05)。且腔内微波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切口数目也明显低于传统剥脱术手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比较,微波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剥脱手术组(P<0.05)。

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曲张静脉残留,患者术后主观症状均明显消失,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肢体肿胀减轻,色素沉着1月后逐渐变浅,与术前相比相应临床(C)分级降低,工作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形成。然而,术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剥脱组为36.7%(22/60),高于微波治疗组〔17.5%(7/40),P<0.05〕,术后下肢麻木发生率剥脱组为 21.7%(13/60),高于微波治疗组〔10%(4/40)〕,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3)。微波血管内闭合发生特有的并发症,皮肤灼伤3例(占7.5%)。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讨 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患病率很高,既往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扎和抽剥,患肢失去了依赖建立侧枝循环的主要浅静脉,一旦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大,起病急,肺栓塞发生率高[2];且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微创手术成为其发展的趋势。目前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多样,有激光、电凝、射频等技术,均在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3~6],微波血管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已在临床上逐渐开展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8]。

本组应用微波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与其他微创技术比较具有相似的结果。微波血管腔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利用微波对血管组织的热凝固效应,使微波辐射器直接作用于静脉血管壁,在小范围内瞬间(几秒内)产生具有一定穿透性的高温将组织凝固,继而使血管组织纤维化,最终血管完全闭锁,微波加热属于内源性加热,具有热效高、升温快、组织受热均匀,热穿透性适度,短时炭化不明显,热凝固范围易调控等特点,热凝固后不易形成移动性血栓等特点[9,10]。本组结果表明:微波腔内闭合术可有效治疗静脉曲张,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主观症状均明显消失,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肢体肿胀减轻,色素沉着渐变浅,与术前相比相应临床(C)分级降低,工作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曲张静脉明显消失。但本组患者临床(C)分级较低,且除外了下肢溃疡患者,因此,对于C5~6期患者的治疗,本组在微创治疗的同时,辅以股浅静脉戴戒术,均可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11,12]。

尽管包括微波腔内治疗手术等在内多种微创手术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关于微波腔内治疗技术对传统的曲张静脉剥脱数的对照研究文献则相对较少,我们应用了非同期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微波腔内治疗与传统剥脱数的效果,得出了有益的结论。本组结果表明:微波腔内闭合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手术切口、手术创伤、住院时间及美观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更符合微创治疗的概念,而且,微波治疗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也显著的短于剥脱手术组,这表明微波手术患者术后可快速康复,从而降低住院时间,这也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13,14]。此外,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均良好,可有效治疗静脉曲张,两组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仍存在不同的并发症。传统的剥脱手术组患者术后下肢瘀血发生率高于微波治疗组,这可能与传统剥脱手术下肢皮下软组织创伤大直接相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患肢加压包扎并适当延长住院卧床时间,可有效缓解消失;尽管两组的术后下肢麻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传统手术组病人发生率是明显高于微波组,这也与其他报告相似[15],术后麻木与隐神经损伤有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3~5个月多可恢复[16]。此外,微波治疗引起的皮肤灼伤,是由于微波热效应的传导引起,多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有关[17]。术中治疗功率较大,移动较慢均可导致灼伤发生,此类患者多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术后沿大隐静脉走形区有条索状硬结,均于2~3月内逐渐消退[18];术后局部复发残留同文献报道9%[19],复发主要原因是术者对一些病变“视而不见”,术中遗漏及残存的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及深静脉功能不全有关。

微创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的趋势,微波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多种优点,其近期效果确切。虽然我们在本组结果中对微波治疗和剥脱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本组病例较少,且不是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对于两者的结果,尤其是长期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长期随访结果,才能得到更确切的结论。

[1] Porter JM,Moneta GL.Reporting standards in venous disease:an up date.International consessus committee on chronic vnous disease[J].J Vasc Surg,1995,21(4):635-645.

[2] 史洪涛,伊新会,申东彦,等.大隐静脉曲张156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1190-1192.

[3] 祁光裕,王曙逢,禄韶英,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5):335-337.

[4] 张望德,苑 超,邢 彤,等.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9):588-590.

[5] 杨 林,祁光裕,李艳姿,等.基于CEAP分级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综合诊治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6):697-699.

[6] 栾景源,董国祥,翟国钧.HWDJ-I高频电凝导管对大隐静脉的闭合效果[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6):618-620.

[7] 王小平,粟文娟,王珊珊,等.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2):938-940.

[8] 杨 林,祁光裕,禄韶英,等.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6):608-610.

[9] Wright AS,Sampson LA,Warner TF,et al.Radiofrequency versus microwave ablation in a hepatic porcine mode1[J].Radiology,2005,236(1):132-139.

[10] Dong BW,Liang P,Yu XL,et al.Sonugraphically guided microwae 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a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J].AJR,1998,171(2):449-454.

[11] 王深明,胡作军,李松奇,等.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53-856.

[12] 梁 民,张 博,张 澜,等.股浅静脉戴戒术配合微波浅静脉腔内闭塞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77-1178.

[13] 刘小村,李 智,蔡仲达,等.透光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4):301-303.

[14] 任 昊,戈小虎,刘 杰,等.下肢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与剥脱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农垦医学,2007,29(3):187-189.

[15]Walsh JC,Bergan JJ,Beeman S,et al.Femoral venous reflux abolished by greater saphenous vein stripping[J].Ann Vas Surg,1994,8(6):566-568.

[16] 祁光裕,张 阁,杨 林,等.腔内激光和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6):662-665.

[17] 禄韶英,祁光裕,黄新天,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并发症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57-659.

[18] 张 阁,康 昭,文建锋,等,微波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26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5):582-583.

[19] 张庭祥,姜尧强,张 强,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6,8(5):468-468.

猜你喜欢

普通外科微波肢体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肢体语言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肢体写作漫谈
微波冷笑话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院建立普通外科无痛病房的实践与体会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