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查研究

2012-07-06李晚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技术含量乡镇企业湖南省

李 明,李晚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0)

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一是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二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截至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数达到6 900.2万人,农村人口占了70%(达到了4 380.1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数达3 933.57万人,外出就业劳动力达976.0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 24.8%[1]。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发展契机和最近一年愈演愈烈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挑战面前,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 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了解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为目的,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以20到50岁的人群作为“十二五”规划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两个部分,其中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调查部分从务农、个体等几大主要不同职业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做了细分。

本次问卷调查,总计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9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从调查区域来说,本次问卷调查共涉及湖南省湘北、湘南、湘中、湘东、湘西5大地理区域的14个地级市(州),遍布全省31个县区的不同乡镇。其中,湘东地区有效问卷199份,湘中地区(主要为娄底地区)64份,湘北地区211份,湘南地区228份,湘西地区224份。

(一)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1.受教育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

调查显示,一方面,湖南农村人力资源中,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占71.41%,大专以上的高素质人群仅为2.73%,且高素质人员多为农村相关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中专或技校受教育人群占11.07%,高中毕业的为14.79%。而专业技术技能的缺乏导致农村劳动力被迫选择技术技能含量低的职业,并放弃了被称为“低产能”的农业生产。

2.就业选择多样化,不同选择之间差别悬殊

根据调查,我们将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归纳为农民工、个体户、乡镇企业、农村相关管理机构和务农,如表1。我们发现,个体户各年龄段比例都比较稳定,只有40岁以上个体户比例稍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比例均不高,呈现出20-40岁各年龄段从业人员比例比较平稳,而40岁以上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的趋势。虽然35岁以上农村相关管理机构从业人员比例稍高,但总体上农村相关管理机构从业人员比例普遍较低。值得指出的是,20-40岁中间的农民工和务农人员的比例相差悬殊,农民工所占比例在20-25间达到了60.07%,但40岁以上农民工占该年龄段人数的比例却仅为16.56;务农人员的情况与农民工相反,在20-25间仅为10.04%,而到40岁以上,其比例增至53.28%。

表1 不同年龄段所从事职业占该年龄段人数的百分比

(二)务农人员情况

1.务农人员老龄化,青壮年务农人员少

从上面的表1中,我们发现,务农人员呈现出年龄越小、务农比例越低的趋势,并且40岁以上的务农人员急速上升,达到峰值53.28%。这说明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较少。这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寻梦和中老年农民工返乡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另据访谈情况我们还发现,务农人员女性居多,女性化趋势明显。

2.务农人员农闲时远地务工比例不高,就近就业方式较多

在务农人员农闲时的就业选择中,选择就近就业的比例达到了67.56%,选择远地就业为32.16%,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务农人员农闲时选择就近就业。

选择就近就业的务农人员就业方式有个体商贩,建筑工人,就近企事业单位临工和其他等。其中,35.16%的人选择个体商贩,25.47%的人选择建筑工人,28.34%的人选择就近企事业单位临工,另有11.03%的人选择其他。(如图1)

图1 务农人员农闲时不同就近就业方式占就近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3.务农人员农闲时远地务工职业技术含量低,就近务工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远地就业的人群中,32.17%的人表示工作技术要求为“一般”,58.63%的人认为“低”,更有5.96%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只有3.24%的人表示工作技术要求较高。这表明,务农人员农闲时远地就业的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

务农人员农闲时就近就业,工作技术要求相对远地就业要高。工作技术要求在“一般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了62.74%,另有37.26%的人表示工作技术要求低或完全没有。

(三)农民工情况

1.农民工务工多为制造业,且外出方向上东南沿海和江浙一带居多

根据调查,农民工进入制造业的占62.89%,建筑业占10.04%,运输业占19.06%,采矿业占3.03%,服务业及其他占7.48%。

图2 农民工不同外出方向占农民工总数的百分比

如图2所示,农民工外出方向上,41.08%的人选择东南沿海,32.51%的人选择江浙一带,5.06%的人选择京津地区,18.46%的人选择省内,其他地区为0.89%。由此可见,在外出方向上,东南沿海和江浙一带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2.省内就业的农民工职业技术含量高于省外及其他

根据调查,在行业选择上本省范围内就业者

多选择交通运输、建筑、餐饮等行业,省内就业者有34.63%的人认为其职业技术含量在“一般以上”,而省外及其他则仅有12.61%的人认为如此,同时他们也表示职业技术性较强,例如运输业为司机、餐饮业为厨师等。这也表明,返乡人员有相当部分人不再选择外省务工,而是就地转移,但从其比例来看,这一情况尚处在起步阶段。

(四)个体及乡镇企业情况

1.个体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含量普遍偏低

图3 个体户各种不同工作类别占个体户人数的百分比

在个体户中,首先,工作类别上:瓜果蔬菜类占16.08%,五金器具类占13.12%,粮油类占14.11%,日常生活用品类占23.41%,维修服务类占6.32%,农药化肥类占7.44%,餐饮类占17.24%,其他类占2.88%(如图3)。工作种类比例上显示如维修类这样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从业人员比例较低。其次,在技术要求上,67.77%的人表示技术含量低,24.65%的人表示“一般”,5.21%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只有2.37%的人表示技术含量较高。个体户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普遍偏低。

图4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不同职业技术含量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百分比

在乡镇企业中,如图4所示,在职业技术含量上,只有6.49%的人表示其所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较高或很高,79.46%的人则表示其所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一般或较低,14.05%的人认为其职业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由此可见,目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其职业技术性偏低。

2.虽然湘东、湘北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含量稍高,但总体上乡镇企业发展依然滞后

从前面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比例均不高,且呈现出20-40岁各年龄段从业人员比例比较平稳,而40岁以上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的趋势。调查显示,从事乡镇企业的人群进入企业的方式多为熟人介绍,其比重高达68.33%。“自找”进入方式只占乡镇企事业从业人数约五分之一。这说明乡镇企业在农村的发展依然滞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湘北及湘东地区(长株潭及常德、岳阳、益阳等地)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这一数据有较大不同。在职业技术含量上,有16.85%的人表示其职业技术含量较高或很高,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图4所示的6.49%的比例。另据相关调查发现,该地区认为职业技术含量较高或很高的人群受教育程度也多达到中专或高中水平。这说明湘北和湘东地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虽然依旧不高,但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情况稍好。

二 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呈现出的问题

(一)现有人力资源丰富,流动盲目性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富余劳动力数量也相当可观。据湖南省统计信息网[1],截至2009年末,在外出劳动力中,20—40岁的外出劳动力占85.2%。其中,在外出劳动力中相当数量的外出劳动力就职于第二产业,数量达到595.29万人,占外出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61.0%,其中超过九成的劳动力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人数达574.99万人。而目前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行动方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一整套计划和组织体系。调查显示,农村社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出,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直接制约了其比较各行、各地区的利益高低的能力。再加上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规划,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只能实现低层次、不稳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

(二)所从事职业技术技能含量低

在农村各类从业人员调查中,无论是务农还是个体,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农民工,都表现出职业技术性不强、职业技术技能低下的特点。尤其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上,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收入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转移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2]关系(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自行外出“闯世界”)等方式进行,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属于自发性转移,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数只适合从事以体力为主、技能较低、劳动强度大、低报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相关工作。

(三)缺乏针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目前,湖南省现代农业生产中,在开展相关农业生产的培训工作时,缺乏针对性。有些地区实施培训似乎只是为了完上级的任务,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存在“黑板上种田”[3]的现象,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得不是很紧密,使得乡村干部不能直接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无计划、人才使用脱节已是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 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人力资源是农村各项资源中最根本性的资源,只有将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迫切希望提升自身素质技能的愿望与湖南省“十二五”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规范富余劳动力流转,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盘活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促进农村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政府角度

1.加强湖南省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基础教育在提升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和先决条件。

政府应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地筹措教育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法制建设,以切实保障农村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使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2.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实用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面对知识时代新技术研制及推广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常规的专业教育,还是非常规的职业教育,均显得有一点吃力,需要辅之以及时的培训,甚至是超前的培训,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农民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这一点对放弃传统农业的劳动力资源来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因此,应特别注重强化农民各项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的高技术性职业选择能力。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的基础

当前,湖南省各级政府应当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拉动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基础性教育培训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相对薄弱的、不尽合理的就职就业环境,减少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盲目性。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同时打造农村人力资源技能开发的平台,引导农村人力资源积极主动增加对自身的投资,提高自身素质。

4.加强引导,提高农村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积极性,减少耕地荒芜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省上下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按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努力使农业生产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一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并保证全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这项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持续进行下去,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社会角度

1.社会团体或个人捐献物资或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社会上各种慈善团体和个人的物资捐献或技术支持来发展湖南省农村经济,例如,农业基金会,农业协会等的财力物力支持。尤其是社会成员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人力资源在传统农业或是在其他非农行业流动中,能避免盲目性,以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目的。

2.企事业单位主动协助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专业培训

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对口支援,对农村中从事农业养殖、种植以及其他农事活动、非农事活动提供直接有效的沟通和帮助。

(三)个人角度

1.转变个人就业态度和观念

摒弃过去认为传统农业没发展前景、没可观收入的陈旧想法,并摆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只靠政府的心理。认识到传统农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改良、方式改善、产品加工等方式获得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加以改造,以发展其他种植和养殖事业,实现高产、稳产,进而实现自身的保收、增收。

2.积极参与培训

积极主动参与政府主导的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并推动下一代积极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这样既能保持农业的长足发展,又能使自身在入世和“十二五”规划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 结论

通过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中呈现出的诸如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盲目性、专业培训缺乏等问题,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的提升。

回顾研究过程,由于受资金和时间的限制,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调查背后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调研不够深入。另外,文章在提出对策时,处于一种较理想的精神状态,对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给农业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带来的变化可能估计不足,使得提出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1]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EB/OL].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hunan.gov.cn/zwgk/tjsj/sjfxjd/201005/t20100525_212212.html[2010 - 05 -25].

[2]袁培.以人为本—提升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分析[J].特区经济,2009(6):1.

[3]杨萍.新农村视野下农民职业教育机制与培养模式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技术含量乡镇企业湖南省
高校图书馆药物核磁共振技术含量测定文献信息化研究
有技术含量的欺骗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大通高科: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不走俏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