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三定”管理培养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2-07-05吉建伟黄云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专科

朱 萍 吉建伟 钱 俊 黄云娟

朱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1]。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技术职务与护理岗位在配置上存在着脱节现象,未做到按能力和职责设岗,护士不论学历、职称,都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2]。在护理人员管理上,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一般采取能级管理体系,借鉴能级管理的理论和思路,结合医院现有的护士管理和培训现状,我院提出了以“三定”管理(定员管理、定向培养、定能分级)为核心的护士管理培养新模式,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难稳定、专业职称与岗位技能不匹配、职业目标不明晰、培养方式欠合理、评价系统不完整的现象。为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护理梯队呈现人员年轻化的现象,在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与护理岗位配置上同样存在着脱节现象,未真正做到按能力和职责设岗,护士不论学历、职称,都承担相似的责任和义务。绩效未能与技术能力挂钩,未能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统一。护理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加上护理人员频繁调动,年轻护士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专科护士培养周期相对缓慢。为了使护士能按专业培训、按标准准出、按能力晋级、按绩效分配,应建立以护士的不同能级来定岗、定级、定责、定薪的新型护士管理培养机制。2011年我院提出了以“三定”管理(定员管理、定向培养、定能分级)为核心的护士管理培养新模式。

2 方法

2.1 定员管理 是通过优化设岗、片区管理、条线统筹,实现护理人员与护理工作相匹配。

2.1.1 在岗位设置上,医院按照颁布标准配置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按照行业约定配置及临产室、母婴同室,NICU,CCU,PICU,血液净化病房的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要求配置优质护理病区的护理人员。使医院在目前开放床位与执业护士总数比例1∶0.6的基础上,实现护理人员更优化配置及使用。

2.1.2 在护士管理上,强调大科负责制,充分发挥科护士长的作用。科护士长不仅对片区内护理人员的使用、培养和管理负责,同时可以根据各专科(病区)护理工作量、工作强度、护理难度、护理风险安排本片区的护理人员。

2.1.3 明确护理部统筹与协调的范围。护理部统筹协调全院护理人员,其中协调工作主要集中在新护士的分科、科室需临时增加人员、医院扩充病区、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上级指令性任务、年度增加人员等项目上。

2.2 定向培养 定向培养是明确护士专业与发展方向,打造护理专科人才队伍。定向培养的实施,为临床护士从新人到专家划定了专科培养的线路图和时间表。有利于引导护士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明确职业的发展,促成社会期望的提升,把自身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与护理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3]。

2.2.1 培养对象。凡是正规护理专业毕业经面试、笔试、操作考核、体检,并进行4周岗前教育后,分配、调入以及原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

2.2.2 培养阶段和培训内容。经过不同层次护士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按照护理风险压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将定向培养分为3个阶段,即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专科护士准入培训阶段,专科护士专科化培养阶段,具体培训内容见表1。

表1 定向培养3个阶段的培训内容

2.2.3 培养措施。在专科护士培养的3个不同阶段,医院实施以护士自学为主,师徒式责任制带教和外聘护理专家带教为辅的培养方式,并严格执行准出晋级制。经准专科护士阶段准出考核后的胜出人员,医院择优选送进行外出专科进修培训及国家、省、市级的专科护士的培养。

2.2.4 培训考核。在专科护士培养的3个不同阶段,护士长负责检查学习成效,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按职能定期督查实施情况。每个阶段培训结束,由护士本人提出考核申请,考核分为理论、操作、总结、评价4部分。根据不同培养阶段由片区、护理部组织准出(入)考核,考核结果经护理部审核后公示,考核合格者,进入下阶段培训。

2.3 定能分级 定能分级是明确护士能力与薪酬,构筑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我院按照护士临床工作的基本护理能力、重症的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专科护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等,将临床护士能力分为五级,做到人、岗、能、酬相宜,实现护士分层次使用的目标。

3 效果

3.1 推进了护理专科化建设

3.1.1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我院是糖尿病护理、血液净化护理专科护士(进修)的培训基地,每年招生并集中理论培训及实践技能培训2个月,现已为无锡、宜兴、江阴等地医疗机构输送了近60名专科护士,在全市的糖尿病护理、血液净化护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周边地区其他医院及患者、家属的肯定,促进了我市糖尿病、血液净化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3.1.2 护理继续教育项目。2011年我院获得护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护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项、护理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项。共招收培训学习人员1500名。课程的编排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通过学习与交流,学员们提高了专科护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及专业态度,同时也为学员们今后开展本专科护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发。

3.1.3 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我院门诊开设了糖尿病护理门诊、伤口造口门诊、腹膜透析门诊、输液治疗护理门诊,由取得相对应专科护理证书资质的护士出诊,将专科护理在门诊得到了延续,方便了患者,受到了各科主任及医师的好评。

通过实施“三定”管理,2011年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达100%,配合完成31例肺移植手术的护理(我院肺移植手术占全国肺移植手术总量的1/2),专科护理质量得到北京同行的认可。

3.2 提高了护士素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实施“三定”管理期间,按护士的工作能力在专科护士培养的3个不同阶段,通过培训改变了护士学习的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使护士能规范、严谨地完成培训计划,达到培训目标。经过1年循序渐进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还提升了护士的人文素质以及个体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经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我院在全省69家医院中患者满意度达93.13%,列全省第15名。

3.3 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定”管理的实施,明确了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等各个职级的目标和要求;护士长负责培训及考核项目;科护士长组织对护士阶段的综合评价;护理部负责审核。

3.4 稳定了护理队伍 “三定”管理的实施,首先让刚分配到临床工作的护士,从一入科就了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时间、目标、考核模式和运行模式,告知护士培养的轨迹,使护士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明确方向[4];其次为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护士对医院目标与文化的认同,最终为制定科学的护士培养计划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5],减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从而也稳定了护理队伍。

3.5 “三定”管理实施后的获奖情况 实施“三定”管理期间,获得国家专利1项、市级科研指令性立项1项、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4项、医管中心医学技术项目资金12万。在全省组织的三基考试中,随机抽取的护士三基考核总成绩获得全省第3名,合格率达到了100%;在市医管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创业杯”护理综合素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011年医院获江苏省优质护理先进医院;在全省优质护理专项督查中,获片区第1名。

我院实施的护士“三定”管理培养模式,基础是“定员管理”,核心是“定向培养”,保证是“定能分级”。通过管理培养模式创新,更加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目标,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平台,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促进了护理专科化发展,提升了护理内涵,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

[1]楼蓉蓉,贾 燕,刘 婷,等.护士能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74 -75.

[2]车文芳,赵书敏,黎巧玲.护士对分层管理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1):62 -63.

[3]陈松兰,修 芸,张卫红,等.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29 -31.

[4]赵礼婷,徐国英.急诊护士5年规范化培训实践和管理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20 -22.

[5]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40 -41.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专科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