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高专护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2012-07-05易礼兰杨小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执业儿科护士

宋 薇 易礼兰 杨小仙

宋薇:女,本科,助教

2008年2月,国家卫生部出台了《护士条例》,就护士执业注册、执业的权利和义务及执业考试报考条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08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09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9年开始将护士执业考试的时间改在护生实习期间即毕业之前进行。为规范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加强护理专业队伍建设,2010年5月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为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正起到判断考生是否具备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新的护士执业考试是以护士在临床或社区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考核重点[1]。为提高护生的执业能力,从2007级开始,我们以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儿科护理岗位需求及护理事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将“今天”的课堂和“明天”的执业考试接轨,将学校教育与护理事业发展融合,加强课程建设内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校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护生2007~2008级共2237人为试验组,2005级~2006级共1891人为对照组,其中2005级944人,2006级947人,2007级1192人,2008级1045人。1.2 实施方法

1.2.1 教学内容整合 为了避免教学内容遗漏或重复,2009年儿科护理学课程组组织所有专业课课程负责人参与集体备课,将儿科护理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见表1,为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表1 儿科护理学与其他课程知识交叉点归口汇总表

1.2.2 教学方法改革

1.2.2.1 实训课教学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实训项目操作演示形式,开创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切入点,构建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顺序为主线的儿科护理实训课程。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为例,其教学程序:发放病例资料及实验流程图→小组查阅文献、讨论、设计→观看电教片→教师示范→分组练习、演示、陈述→教师总结。

1.2.2.2 理论课教学改革 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以寝室为单位,采用合作式学习模式开设临床思维训练课。教学内容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小儿肺炎等为主。教学设计以临床标准化病例为导向,将多种问题设置在病历分析讨论中,问题的设置围绕以下程序进行:提出护理问题(包括首要护理问题)→列举护理措施→如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教学程序:设计病例资料及配套课件→课前2~3 d发放病例资料(包括需解决的问题)→小组查阅文献→课中边展示病例资料边提问→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相关问题→对护生答题情况及时记录并点评→揭晓参考答案→教师总结、评分、解答疑问。

1.2.3 考核方法改革 在课程考核中增加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项目,即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60%)、临床思维训练成绩(30%)及平时成绩(10%)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进行评定;临床思维训练成绩根据小组在临床思维训练中的回答问题情况评定,以寝室为单位,以该组整体平均得分为护生个人得分;期末考试的组卷30%为病例分析题,70%的题型为选择题,题型依据护士执业考试的形式设置,其中A1~A2型题50%,A3~A4型题20%。

1.3 评价方法 (1)统计期末考试成绩,并与改革前进行对比。(2)以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大整合的评价。(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课程负责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授课结束时调查护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4)利用实习检查机会,跟踪调查实习单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期末考试成绩 2005~2008级的期末考试均由教务处从试卷中采取随机抽题的方式统一组织考试,由系部安排教师封闭式集体阅卷。试卷的题型一致、难易程度一致。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课程总成绩A3~A4型题成绩病例分析题成绩<0.05 <0.05 <0.05试验组对照组t'值P 2237 84.51 ±13.12 15.42 ±2.92 24.62 ±4.33 1891 76.75 ±12.54 13.26 ±3.51 20.37 ±3.92 19.3935 21.2556 33.0788值

2.2 教师评价 高职高专学制短,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师普遍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

2.3 护生评价 对2007级和2008级各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7级194份、2008级189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5.75%。其中95.82%(367/383)的护生认为开设临床思维训练课有必要;98.17%(376/383)的护生喜欢这种以寝室为单位的合作式学习模式;86.16%(330/383)的护生认为临床思维训练课整个流程设计合理;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及提高自学能力护生有89.56%(343/38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护生有75.72%(290/383),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有83.55%(320/38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有84.33%(232/383);79.11%(303/383)的护生认为在课程考核中增加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项目很好。护生对临床思维训练课建议是:应提前1周发放病例资料,这样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应更细化。

2.4 实习单位评价 利用每年1~2月下各实习点实习检查的机会,以实习生相对集中的5家实习单位的儿科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实施现场问卷式调查。每年实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5级87份、2006级89份、2007级92份、2008级87份。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所调查的护生中无不及格现象。调查中儿科实习带教老师普遍反映,与前几届实习护生相比,2007级及2008级护生有3个明显特点:(1)进入实习状态较快。(2)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3)毕业生整体表现优于往届护生。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儿科实习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2]。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质量跟踪体系,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以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能有效促进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健康教育能力无明显提高。

3.1 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即系统的理论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不断的实践锻炼,三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此次教学改革,在理论课中增加临床病例,以临床标准化病例为导向,将多种问题设置在病历分析讨论中,同时在课程考核中增加了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项目,即临床思维训练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教改结果显示2005~2008级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实习单位评价和儿科实习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提高。这表明理论课增加采用合作式学习模式开设临床思维训练课值得尝试。但是部分同学对小组讨论的模式缺乏兴趣,认为是依靠同学获得成绩,也提示我们是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收益的目的。

3.2 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代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与医师沟通,更重要的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4]。在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中,注重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此次教学改革,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设计完成实验流程,这是一种合作性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从表3和实习单位评价中可以看出此次教改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3.3 护生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 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的趋势,教会人们自理的知识和技术,将是对护理人员的新的要求,护理人员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改变他们对健康的态度,帮助他们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5]。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宣教能力和知识。此次教改理论课增加临床思维训练课,以临床标准化病例为导向,将多种问题设置在病历分析讨论中,问题的设置围绕以下程序进行:提出护理问题(包括首要护理问题)→列举护理措施→如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表3实习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教改前后护生在学习态度和健康宣教能力上的差别不显著,这可能与教师在课堂上对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不重视有关,今后的教学改革应在这方面加强。

3.4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中增加了临床思维训练成绩,临床思维训练成绩是以寝室为单位,根据小组在临床思维训练中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整体评定,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互相提出设计方案,共同收集资料、实施操作方案、物品准备等教学过程中,小组为达到密切合作、高效快速解决临床问题、取得好成绩而共同努力。护生间、师生间、护生与患者家属(护生扮演)之间沟通情景具体充分,可发挥护生的交往潜能[6],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总之,从期末考试成绩、教师评价、护生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都反应出此次课程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有效的。当然此次教改波及范围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都有改动,难免有不足之处,但基于护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是必须的,适应形势的,我们应积极探索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满足儿科护理岗位需求及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建设方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7号)—护士条例[EB/OL].(2008-01-31)[2012-02-25]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3576/200804/18248.htm.

[2]胡玲芝.从社会评价的视角分析护士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375 -377.

[3]Margaret F Alexander,Phyllis J Runciman.ICN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ic nu rse[M].Geneva:ICN,2003:20 -21.

[4]袁 芳,徐 云.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58 -59.

[5]李京彬,夏学仓.21世纪护理专业学生“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0,19:95 -96.

[6]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An implementation model for the ICN framework of com pet 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M].Geneva:ICN,2003:32.

猜你喜欢

执业儿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