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闭式吸痰对艾滋病机械通气患者血氧改变及机会性感染的研究

2012-07-05舒文何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密闭式血氧艾滋病

舒文何颖

舒文:女,本科,主管护师

机械通气是保证各类重症患者呼吸和循环稳定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吸痰是ICU病房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频繁的操作技术之一,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的关键措施[1],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导致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更加依赖,需选择有效的吸痰方式,但吸痰导致的SpO2降低以及对患者呼吸道刺激又可能导致气道损伤、颅压增高,甚至引起心肌缺氧、心律失常,乃至心脏骤停,从而影响患者康复[2]本研究将目前常用的开放式吸痰法(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与密闭式吸痰法(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应用于机械通气的艾滋病患者,比较治疗效果,从而为密闭式吸痰今后广泛用于艾滋病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循证医学的护理理论与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艾滋病重症监护室实施PEEP机械通气的艾滋病患者56例。其中气管插管29例,气管切开27例,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超过3 d(超过5 d者均采用气管切开)。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41±2)岁。其中呼吸衰竭16例,感染性休克7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平均(43±1)岁。艾滋病合并脑炎5例,重症胰腺炎1例,感染性休克9例,呼吸衰竭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CS,将12 F密闭式吸痰管三通的透明端接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端,蓝色侧管端连接呼吸机螺纹管,压力控制阀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管连接,吸痰不脱离呼吸机,将中心负压表压力调为10~20 kPa.一手握住透明三通,另一手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道至患者有轻度呛咳为止稍向回提1 cm,按住负压控制阀常规吸痰,由浅入深,禁忌一插到底,时间少于10 s,吸痰完毕将吸痰管完全退出气管插管外,避免增加气道阻力[3].此操作可连续重复,但连续、重复操作的时间不应超过3 min。

对照组采用OS,吸痰时将中心负压表压力调为10~20 kPa,吸痰前给予100%的纯氧1~2 min,然后脱离呼吸机,向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负压吸引,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用呼吸气囊膨肺,操作结束后适当予以纯氧[4]。

1.3 评价指标 测定并比较吸痰前及吸痰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SpO2值以及机械通气3 d后的痰培养结果,根据痰培养阳性指标来了解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以确定密闭式吸痰对艾滋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使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吸痰各时间点SpO2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脉搏血氧浓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脉搏血氧浓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脉搏血氧浓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吸痰前 吸痰1 min 吸痰2 min 吸痰后3 min观察组28 95.0 ±1.2 94.8 ±1.8 94.2 ±2.1 89.2 ±2.3 28 94.5 ±1.0 93.7 ±1.6 87.6 ±2.2 85.1 ±2.6对照组

表1显示,对照组吸痰1 min与吸痰前比较,患者的SpO2值无明显下降(P>0.05),吸痰2 min后SpO2值与吸痰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观察组在吸痰1 min、2 min SpO2值与吸痰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超过3 min时两组SpO2值均明显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3 d后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3 d后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合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肺泡在适当通气下进行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5]。20世纪80年代中期,密闭式吸痰在美国研发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20世纪末我国开始应用[6,7]。密闭式吸痰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

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来说,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在吸痰过程中不影响氧供且因密闭式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膜,整个过程处于密闭状态,不需脱机停止机械通气,有效维持了艾滋病危重症患者的血氧浓度。Baun等[9]研究发现,使用PEEP机械通气时CS吸痰保持持续通气及氧气吸入浓度,维持PEEP,气道内压力的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或减少肺泡萎缩,避免低氧血症的优势更为明显。但本研究显示,密闭式吸痰每次连续、重复吸痰不宜超过3 min,其原因可能因为HIV/AIDS患者对气道刺激敏感,较长时间的吸痰会导致局部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痉挛,导致肺泡萎缩,血氧降低,其机理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及时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它可在24 h内连续、反复多次使用,每次不需要更换吸痰管,一个人就可完成吸痰过程,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10],已逐渐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认可。

密闭式吸痰方法有利于控制感染,本文表2显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在控制感染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CS在减少交叉感染、保护环境、保护医护人员等方面的优点是OS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针对HIV/AIDS这类特殊患者的治疗,由于其操作过程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分泌物喷出对人、物及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11,12]。

本研究由于是对艾滋病这类特殊患者机械通气下进行吸痰操作,加强职业防护、防治职业暴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工作中的各项防护制度。参照国内外防护标准并与OS比较,CS无疑是对HIV/AIDS这类患者机械通气下吸痰操作最为安全的一种吸痰法,但需对进行此类操作的艾滋病科护理人员特别是新入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并考核,确保职业防护措施的有效落实[13]。

4 小结

密闭式吸痰在维持患者氧合、避免或减少患者机会性感染、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护理成本、防治职业暴露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虽也有人认为[14],密闭式吸痰装置在吸引效果、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预防感染方面的疗效不及开放式吸痰装置,应进一步改进设计才能保证其应用的科学性及安全性;但目前从我们研究的情况看,CS在诸方面还是优于OS,但CS在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维持脉搏血氧浓度优于OS的时间节点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1]尚彩花.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9):44 -45.

[2]刘爱丽,马 敏,张用娥,等.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20):11-13.

[3]任春霞.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对比研究[J].安徽医学,2011,15(12):1616 -1617.

[4]Copnell B,Tingay DG,Kiraly NJ,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open and closed endotrcheal suc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7,33(9):1655 -1662.

[5]马胜春,马 亭.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01 -102.

[6]Carlon GG,Fox SJ,Ackerman NJ.Evaluation of a closed - tracheal suction system[J].Crit Care Med,1987,15(5):522 -525.

[7]何 涛.密闭式吸痰管在 ICU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3,9(5):401.

[8]Morrow BM,Argent AC.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ediatric endotracheal suctioning:Effects,indications,and clinical practice[J].Pediatr Crit Care Nurs,2008,9(5):465 -477.

[9]Baun MM,Stond KS,Rogge JA.Endotracheal suctionging:open versus closed with and without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J].Crit Care Nuts Q,2002,25(2):13 -26.

[10]李秀花,王 璐,侯 剑,等.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45 -146.

[11]谭海云,祝妍华,刘喜梅.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9):34 -35.

[12]尤 勇,顾 勤,刘 宁.密闭式吸痰预防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山东医药,2009,49(32):58 -59.

[13]黄秋兰.艾滋病科的管理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87 -88.

[14]刘子娜,杨 戎,邹 磊,等.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9 -40.

猜你喜欢

密闭式血氧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设备的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