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教学中学习型小组激励效应的研究

2012-07-05曹宝花徐莎莎徐巧玲史瑞洁张银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学习型效应

曹宝花 徐莎莎 徐巧玲 史瑞洁 张银玲 柳 琴

曹宝花:女,博士,副教授

学习型组织是让组织成员持续学习,不断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以便让组织里的人们平等地、和谐地进行个人和集体的学习,并应用学习到的成果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效能,从而提高组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1]。学习型组织方式对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尝试将学习型组织理念和形式引入《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学习型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及其对学生的激励效应进行初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学院2008级四年制护理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共49人,平均年龄为(23.41±1.08)岁。将护生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人)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B组(25人)采用学习型小组教学法。

1.2 教学设计与实施

1.2.1 组建学习型小组 研究证明,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是10~20人[2],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将B组护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8~9人。各小组确立一名组长,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如确定资料收集者、整理者、汇报者和记录者等。

1.2.2 确立学习任务 本部分分两阶段,前期阶段任务由教师完成,即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护理文献资料确立各组学习任务。后期阶段任务由小组完成,接受教师分配的任务后,各小组长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分配给各护生,并与教师沟通,获得教师的指导。

1.2.3 开展小组学习 各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学习,包括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查找和整理相关护理资料。各小组围绕本小组的学习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根据讨论结果整理资料,共同制作PPT幻灯,准备班级汇报资料。

1.2.4 班级汇报交流 各小组以团队形式进行课堂汇报,由组长主持,组员分别汇报本小组学习的进程、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成果、体会等,并对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效果评价

1.3.1 课程结束后,按教学要求进行理论考试,对A,B两组护生的成绩进行比较。

1.3.2 自编学习型小组激励效应调查问卷,分态度和激励效应两部分内容,采用“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级评判法。对参与学习型小组教学法的护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

1.3.3 课程结束后,护生撰写学习型小组教学方法反思日记。分析护生的反思日记记录,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护生的感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习型小组教学法护生的激励效应(表1)

表1 学习型小组教学法护生的激励效应(n=25)

2.2 态度 参与学习型小组教学法的护生中,95.8%表示对小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97.8%的护生表示积极参加了本次学习型小组教学活动。

2.3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表2)

表2 两组教学法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教学法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分,±s)

人数 理论考试成绩组别A 组B组24 81.63 ±4.94 25 82.18 ±5.08 0.698 t值P 0.390值

2.4 反思日记结果 反思日记是持续发展教师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形成和理解的过程[3]。护生在反思日记中对学习型小组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激励效应明显[4]。他们体会到:学习型小组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使我有机会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成员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及如何共同解决困难。这种方式很灵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而这正是应试教育下我们所缺乏的。感谢教员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这次学习型小组教学,收获很多。感受最深的是提高了我利用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真正让我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收获了课堂知识,更收获了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学习型小组教学给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作为小组长,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型小组教学是一项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式,能够全面锻炼我们。我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颖教学方式,在小组讨论和分工中,使我们真正参与教学,希望以后多增加这样的教学方式。

3 讨论

我们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学习型小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结果可见,采用学习型小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护生,其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即两组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基本一致的。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学习型小组教学引发了护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且这种教学方式对护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在学习过程中,护生能快速、适时地将资料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护生之间及与团体之间能及时相互分享所得的资料及结论。学习型小组形成了亲密合作和彼此联系的关系、集体共享的观念、创新发展的精神、善于运用科技的能力与方法、形成组织与成员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护生的自身发展[5]。因而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形式。

但在本次研究中,对学习型小组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形式等未作深入的研究,这是今后教学和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刘 洋.大学学习型小组的理论构建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84 -86.

[2]张 华,季全兰.小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6):64 -66.

[3]杜本琼.反思日记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2):278.

[4]王淑霞.英语教学学习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11,5:30.

[5]宗胜蓝.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88 -90.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学习型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