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参通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临床观察

2012-06-13张栋林张福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7期
关键词:通脉心血管病证候

张栋林 张福平

(河北省成安县中医院,河北 成安 0567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由于其极易进展为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三参通脉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住院及门诊确诊的UA患者80例,西医诊断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UA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冠心病心绞痛的痰阻心脉证诊断[2]。并排除经检查证实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疾病所致胸痛者;合并重度的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者;伴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和孕妇、哺乳者及不能合作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 16 例;年龄 38~65 岁,平均(59.20±4.84)岁;病程 5 d 至 6年,平均(4.10±1.82)年;合并高血压病17例,高脂血症34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9~66岁,平均(58.30±5.68)岁;病程 4 d 至 5 年,平均(3.52±1.74)年;合并高血压病15例,高脂血症32例,糖尿病5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吸氧、休息、低盐低脂或糖尿病饮食、抗血小板药、抗凝、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三参通脉汤:党参 15 g,制半夏 10 g,白术 10 g,茯苓 15 g,陈皮 10 g,丹参 20 g,当归 12 g,香附 10 g,檀香 10 g,玄参10 g,金银花 12 g。 每日 1剂,水煎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每日观察记录心绞痛的诱发因素,体力活动的大小、程度,疼痛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用硝酸甘油片后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观察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分级变化,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不同予以 0、1、2、3相应的分值。分度、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周查心电图1次,治疗前后查血脂、hs-CRP及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和血、尿常规。

1.4 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相关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证候积分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 《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

2 结 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胸痛 胸闷 心悸 气短治疗组 治疗前(n=4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86±1.22 2.26±0.78 2.40±0.62 2.23±0.71 1.33±0.95*△ 1.08±0.32*△ 1.03±0.60*△ 0.62±0.42*△3.12±0.48 2.35±0.53 2.36±0.46 2.15±0.53(n=40) 治疗后2.13±0.45* 1.27±0.50* 1.44±0.52* 0.98±0.50*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hs-CRP 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比较(±s)

组 别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hs-CRP(mg/L)治疗组 治疗前(n=4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80±0.82 2.43±0.74 0.91±0.14 3.78±0.80*△ 1.58±0.26*△ 1.29±0.12*△5.68±0.68 2.52±0.62 0.98±0.20 3.96±0.72 7.48±2.22 1.98±0.56*△ 2.66±1.24*△3.84±0.64 7.42±2.12(n=40) 治疗后4.12±0.66*1.80±0.38*1.24±0.10*2.24±0.58*3.28±1.46*

2.5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 论

UA是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破裂、出血等病理改变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等导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而炎症反应在斑块不稳定和破裂发生中具有重大作用,非特异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特别是hs-CRP水平升高成为UA发生的敏感指标[3-4]。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因,TC、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5]。因此TC、LDL-C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通过抗炎降脂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可减少UA的发生。中医认为UA属“胸痹”、“真心痛”范畴。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少动等因素致使脾虚失于健运,痰浊内生,阻脉成瘀,痰瘀互结于心脉,蕴久酿毒腐脉等原因使心脉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虚为本,痰浊、血瘀、蕴毒阻脉为标。早《素问·痹论》就有“心痹者,脉不通”之说;《血证论》有“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和“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之论。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冠心病痰阻证与脾关系最密,临证痰瘀正虚同见,治疗通补两法不可分割[6]。治疗宜益气化痰,理气逐瘀,解毒通脉。方中党参、白术、制半夏、茯苓、陈皮健脾益气固本而化痰,香附、檀香、当归、丹参理气活血逐瘀治标而定通、佐以金银花、玄参凉血而解蕴毒,达到标本兼治,通过观察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方治疗UA不仅显著提高了疗效,而且降低了患者TC、LD-CL及hs-CRP水平,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值得深入研究。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284.

[4]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6]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10,144.

猜你喜欢

通脉心血管病证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