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贝母碱对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观察及机制探讨

2012-05-23唐晓勇唐迎雪

山东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浙贝母细胞株耐药

唐晓勇,唐迎雪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2山东省肿瘤医院)

目前,干预和克服多药耐药是提高肺癌疗效的重要手段。浙贝母碱是中药浙贝母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逐渐得到广泛认同。人肺耐药蛋白(LRP)被认为与顺铂(DDP)原发耐药关系密切。2010年3月~2011年6月,我们观察了浙贝母碱对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贝母碱(贝母素甲),顺铂,RPMI-1640培养基和12%小牛血清,MTT,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鼠抗人LRP单克隆抗体。EL340i酶标仪,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LSM510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A549/DDP细胞用12%胎牛血清培养,用2μg/mL的DDP维持其耐药性;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 d传代1次。实验前2周将A549/DDP细胞换用无DDP的培养基培养,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2.2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逆转耐药最佳浓度的确定 采用MTT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计数;用含12%胎牛血清在RPMI-1640培养基配成一定浓度,以5×103/孔接种9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200、400、800μg/mL的浙贝母碱,置37 ℃、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对照组加相同浓度的药物溶解介质,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孔。培养48 h后,每孔分别加入20μL的MTT溶液(5 mg/mL),继续培养4 h。然后以1 000 r/min离心3 min,弃上清;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 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全自动酶标仪于570 nm处测定各孔吸光值(A值),参比波长为630 nm。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根据文献,确定细胞增殖抑制率≤5%的药物浓度为该药的非细胞毒性浓度,并作为最佳逆转耐药浓度。

1.2.3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耐药逆转作用的观察 采用 MTT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消化、接种同 1.2.2。对照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 0.125、0.25、0.5、1、2、4、8、16、32 μg/mL的DDP,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入逆转浓度的浙贝母碱。全自动酶标仪于570 nm处测定各孔A值,参比波长为630 nm。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采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细胞生长抑制率50%时的DDP浓度,即为半数抑制浓度(IC50)。逆转倍数=对照组IC50/实验组IC50。

1.2.4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凋亡影响的观察 采用流式细胞术。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加入DDP(终质量浓度为4μg/mL),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入逆转浓度的浙贝母碱。药物作用48 h后,吹打成细胞悬液;以2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用PBS洗涤细胞2次,收集2×105个细胞,加入500μL的Binding Buffer悬浮细胞;加入5μL Annexin V-FITC混匀后,再加入20μL Propidium Iodide混匀;室温避光,反应5~15 min;加入250μL Binding Buffer到样品中,混匀后300目尼龙网过滤;在1 h内进行流式细胞仪的上机观察和检测分析,激发波长(Ex)为488 nm,发射波长(Em)为530 nm。

1.2.5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中LRP蛋白表达影响的观察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组及处理同1.2.4。培养48 h后取出盖玻片,以PBS液漂洗3次;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RP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呈现绿色荧光。高倍镜下(×200)随机观察5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个数,取平均值,表示LRP蛋白表达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组间数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逆转耐药的最佳浓度 50、100、200、400、800 μg/mL的浙贝母碱作用48 h,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2.31% ± 0.25%、2.58% ± 0.17%、3.62% ±1.12%、4.54% ±0.86%、9.33% ±0.22%,浙贝母碱逆转耐药的最佳浓度为400μg/mL。

2.2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各组随DDP浓度的增加,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率不断增加(P均<0.05)。实验组DDP 的 IC50为4.15 μg/mL,对照组为15.46 μg/mL,浙贝母碱的逆转耐药倍数为3.73。见表1。

表1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

2.3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凋亡的影响 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56% ±0.44%,对照组为 13.5% ± 1.42%,实验组为38.16% ±2.2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5。

2.4 浙贝母碱对A549/DDP细胞LRP蛋白表达的影响 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LRP蛋白阳性表达细胞为(9.8 ±1.92)个/HP,对照组为(9.2 ±1.9)个/HP,实验组为(5.8 ±1.3)个/HP;实验组 LRP 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肿瘤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包括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解毒系统活性增强[1]、DNA修复机制增强[2,3]、药物诱导凋亡的变更[4,5]等。其中 LRP 介导的药物外排机制是DDP耐药的重要原因。LRP与P-gp、MRP不同,不属于ABC超家族成员,也没有与ATP结合的跨膜转运区域。LRP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而非细胞膜,是构成人体穹窿蛋白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在人体与外界相通的体腔上皮、血脑屏障、巨噬细胞和分泌性器官中,被认为与机体清除有害物质有关。研究[6]证实,LRP与铂类药物的原发性耐药关系密切。LRP诱导肺癌细胞多药DDP耐药的机理包括:①阻止DDP进入细胞核,或者将己进入核内的药物通过转运载体泵至核外;②将胞质中的DDP转运至囊泡,使药物呈房室性分布,通过胞吐机制将药物排至细胞外。

耐药逆转剂的研究,现代医学主要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小干扰RNA沉默耐药相关基因[7])和化学合成药物(如托瑞米芬[8]、环孢菌素[9]、维拉帕米[10]等)方面展开,多因技术繁琐或不良反应大而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浙贝母是临床上常用化痰药物,其药理作用包括镇咳化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11],镇痛、抗炎[12],降压、活血化瘀,抗溃疡及逆转细菌耐药[13]等作用。作为浙贝母的主要成分,浙贝母碱的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尤其是在逆转肿瘤耐药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有望成为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胡凯文等[14]应用浙贝母碱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MTT显示浙贝母碱对阿霉素杀伤多药耐药K562/A02、HL-60/Adr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逆转倍数约为5。流式细胞仪显示,浙贝母碱通过抑制耐药细胞P-gp蛋白表达,从而增加了DNR在耐药白血病细胞内的蓄积,逆转了部分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浙贝母碱逆转耐药倍数3.73。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高,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因此,浙贝母碱可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的多药耐药,其机理与促进细胞凋亡、下调L-RP蛋白表达介导药物重新分布有关。

[1]Eckschlager T,Adam V,Hrabeta J,et al.Metallothioneins and cancer[J].Curr Protein Pept Sci,2009,10(4):360-375.

[2]Reese JS,Roth JC,Gerson SL.Bonemarrow-derived cells exhibiting lung epithelial cell characteristics are enriched in vivo using 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ediated drug resistance[J].Stem Cells,2008,26(3):675-681.

[3]Arora S,Kothandapani A,Tillison K,et al.Downregulation of XPF-ERCC1 enhances cisplatin efficacy in cancer cells[J].DNA Repair(Amst),2010,9(7):745-753.

[4]Cetintas VB,Kucukaslan AS,Kosova B,et al.Cisplat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decreased apoptotic activit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s[J].Cell Biol Int,2012,36(3):261-265.

[5]Paul L,Savage KI,Blayney JK,et al.PARP inhibition induces BAX/BAK-independent synthetic lethality of BRCA1-defici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Pathol,2011,224(4):564-574.

[6]Jiao JW,Wen F.TanshinoneⅡA acts via p38 MAPK to induce apoptosis and the down-regulation of ERCC1 and lung-resistance protein in cisplatin-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cells[J].Oncol Rep,2011,25(3):781-788.

[7]Chen XQ,Yang S,Li ZY,etal.Effects andmechanism of downregulation of survivin expression by RNA interference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lung cancer cells[J].Mol Med Report,2012,5(4):917-922.

[8]左云,黄建安,沈东.托瑞米芬逆转肺癌耐药细胞株SP/N多药耐药性的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1):30-33.

[9]张晓春,曲凤声,岳长青.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环孢菌素A对其逆转作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0,3(3):170-174.

[10]胡江文,沈振亚,郑世营.联合应用γ-干扰素与维拉帕米对人肺癌细胞株LRP表达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5):809-812.

[11]童志远,颜晓燕.贝母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9,11(2):260-261.

[12]肖志杰,黄华,曾春华,等.附子配伍贝母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2):50-51.

[13]王耘,胡凯文,安超.贝母素乙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耐药菌感染的体内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010-2013.

[14]胡凯文,郑洪霞,齐静,等.浙贝母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2):650-651.

猜你喜欢

浙贝母细胞株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稳定敲低MYH10基因细胞株的建立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稳定抑制PAK2蛋白表达的HUH—7细胞株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