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Singh分类的关系

2012-04-29高文波甘求恩廖文杰王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1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高文波 甘求恩 廖文杰 王波

[摘要] 目的 探讨Singh分类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影响。 方法 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Singh分类法分为Ⅰ~Ⅴ5组,比较各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Harris评分。 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周各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术后2、4、12、24周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同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段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ingh分类Ⅲ度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更好。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术;髓内钉;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29-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导致患者髋关节功能损害,甚至丧失运动功能,多发于中老年伴骨质疏松患者,由于股骨近端骨小梁的支撑功能减弱,故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手术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其疗效与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有关。Singh分类以股骨近端骨小梁分为6个区域,半定量将骨质疏松程度分为Ⅳ~Ⅰ度,骨质疏松程度逐级增加[1]。本研究回顾分析87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并分析Singh分类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55~92岁,平均(72.47±6.29)岁,经术前X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伴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排除开放性创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无法耐受手术者。根据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Singh分类:Ⅰ度15例,Ⅱ度16例,Ⅲ度19例,Ⅳ度18例,Ⅴ度19例,分别作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各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在C型臂X线透视仪监视下行患肢牵引内旋复位,定位大转子顶点梨状窝,于前1/3处开槽,置入髓腔导针,接着置入髓内钉,透视监视下降导针钻向股骨头,将适合的螺旋刀片锤入,至与股骨头关节面距离约10 mm为宜,锁定远端。透视下确认复位及髓内钉固定良好。

1.3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4、12、24周Harris评分。

1.4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运动范围:总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89分为中,<70分为差。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各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24周Ⅰ~Ⅴ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6.67%(7/15)、56.25%(9/16)、63.16%(12/19)、77.78%(14/18)、84.21%(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 < 0.05)。2、4、12、24周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同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段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程度越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差,见表2。

3讨论

Singh分类将股骨近端骨小梁按形态及力学表现分为压力性骨小梁区、张力性骨小梁区、次压力性骨小梁区、次张力性骨小梁区、压力性与张力性骨小梁交界区及Ward三角区,6个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数骨小梁密度进行评价,Ⅵ度为正常即各区均无骨小梁密度减少,Ⅰ度最重即6个区域均存在骨小梁减少[3]。通过直观和半定量的评价,能够较简便地对患者骨质进行评估,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小梁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持和铆合力,极易引起医源性骨折或内固定松动导致手术失败[4]。本研究采用Singh分类将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5组,回顾分析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随着Singh分类级别的减低,骨质疏松程度升高,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增加,表明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加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恢复,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Harris评分通过对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及运动范围的评估,有利于对手术效果的客观评价[2]。本研究分析24周后各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显示,Ⅰ~Ⅴ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6.67%(7/15)、56.25%(9/16)、63.16%(12/19)、77.78%(14/18)、84.21%(16/19),骨质疏松程度越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差,Singh分类Ⅲ度以下术后Harris评分较低,Ⅳ度、Ⅴ度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动态分析术后2、4、12、24周各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也表明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骨质疏松程度越低,恢复情况越好。Ⅲ度以下患者至少有4个区域的骨小梁减少,尤其是压力性骨小梁区和张力性骨小梁区骨质的缺损严重,导致对螺旋刀片的把持力无法有效控制骨质移位[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程度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有显著影响,Singh分类Ⅲ度以上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更好。

[参考文献]

[1]任翔,谢芳. Singh指数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应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929-1931.

[2]李承杰,王朝晖,唐艳平,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44-146.

[3]戈涛,梁英杰,林博川,等.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脆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后Ⅱ期旋转移位及螺钉切头原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1):995-998.

[4]曹杨,刘斌,王大为,等.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0):909-912.

[5]李慧武,孙月华,史定伟,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2例[J]. 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90-994.

(收稿日期:2012-05-28)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及中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