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州市城乡结合部居民老年人高血压病诊疗调查研究

2012-04-29赵建磊张俊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1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治疗公共卫生

赵建磊 张俊杰

[摘要] 目的 研究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重点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方法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城乡结合部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结果和问卷调查得出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等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52.7%;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只有12%;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很低。 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堪忧,要提倡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采取高血压病市-镇-村综合诊疗模式,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健康干预等各项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治疗;公共卫生;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13-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我国人群患病率持续增长,而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境地。本文旨在结合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通过对老年人实施免费的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探讨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诊断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这部分老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同时号召社会各界重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健康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资料

抽取近三年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村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及《高血压相关问题调查表》2000份进行研究。

1.2方法

2009、2010、2011年胶州市卫生局分别组织医务人员对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服务,内容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内容[2]。随机抽取胶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承担查体任务的城乡结合部村庄中的2000名老年人的部分检查内容,包括血压检测结果及问卷调查进行研究。血压测量由具备体检资质的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要求测试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30 min内禁止吸烟、饮茶或咖啡,同时排空膀胱,按照规范的方法接受测量。测量工具为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完毕后,发放《高血压相关问题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既往最高血压、最低血压、有无高血压症状、有无烟酒嗜好及数量、用药种类、用药后维持血压水平等10余项。调查获得的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诊断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3]。双期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均列为高血压。共发放调查表2000份,搞不懂或不识字的老人由调查医师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填写,收回调查表2000份,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及合并症

2 000人老年人中,1 054人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占总人数的52.7%。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史者943人,占患病人数的89.5%。因高血压症状或并发症就诊而诊断为高血压者284人,因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诊断者659人。通过此次查体查出高血压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有412人,占高血压病人总数的39%。

2.2 有高血压病史的943人治疗情况

因症就诊而诊断为高血压的284人均曾经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其他659人只有50人听从了首诊医生的建议曾经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综上,共有334人接受了治疗,占所有高血压者1 054人的31.7%。而能够坚持规律服药,疗效确切,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的老年人共71人,只占高血压病人总数的6.7%。知道有高血压而未用药者605人,认为没有症状无需治疗者558人,占92.2%;因为经济原因未服药者47人,占7.8%。

2.3 服药病人的用药情况

服药者中用复方降压片者28人,占8.4%;钙拮抗剂(主要为心痛定、尼福达)者78人,占23.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为卡托普利)者60人,占18%;β受体阻滞剂(主要为倍他乐克)49人,占14.7%;利尿剂(主要为吲达帕胺)者21人,占6.3%。使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17人,占5%;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者81人,占24.3%。

2.4 服用药品来源

医生处方者290人,占服药病人数的87%;药店自购20人6%;来源于其他途径者24人,占7%。

3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

据统计,我国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5%。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1%[4]。而个别城市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60%[5]。本次调查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2.7%,略高于2002年全国调查数据,这是因为研究证明,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6]。老年人高血压的高患病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3.2 高血压治疗的两大误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不断落实,免费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持续实施,各项免费的健康查体和健康干预工作已经惠及到城市社区、农村的广大居民。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检出率随之增高,但是目前的治疗状况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不治疗和不规律治疗两大误区。从本次调查结果看,知道患有高血压,但因为没有症状而拒绝治疗的人占92.2%,因为经济原因未服药者只占7.8%。说明绝大多数的人对高血压病的慢性发病特点以及多器官损害等防治知识知晓率仍很低,认识不到高血压病的慢性危害,因此不及时服用药物或拒绝服用药物,选择了观察和等待。城乡结合部的老年人因为住在郊区,大部分人有病时都能够到正规的市级医院就诊,能够享受到医师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但是因症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多已经出现了靶器官的损害,合并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而且由于就医过程中医师不可能对其进行完整的健康教育或者即使对其发放了健康处方,由于重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加上文化水平较低而未仔细阅读,不了解也不在乎高血压的危害,导致症状减轻后放弃继续治疗;也有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而中断治疗;还有人因为不识字也记不住用法,身边没有人提醒而吃错药,所以治疗依从性极差。有些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受到寻偏方、盲目服用保健品等不良媒体宣传的影响,没有规范治疗,导致血压发病居高不下,并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数量不断上升。

3.3高血压病健康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逐渐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工作也步入正轨,而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老年人是个被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工作忽视的群体。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重视公共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工作重点应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大力发展城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充分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对高危人群提供入户随访和健康知识普及服务,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人群实施健康干预。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引导社区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促使居民到社区首诊。医疗机构要更新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使居民“有病能就医,就医能满意,无病做保健”,在有效掌握辖区群众健康信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群众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达到“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健、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同时,提倡实施高血压病防治的市-镇-村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综合诊治放在市级医院,一般诊疗放在社区和卫生院等专业机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等大量的劳动密集性工作放在基层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这样可以明确分工,完善转诊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7]。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健康教育等工作流于形式的现状,利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相信随着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这种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 中发[2009]6号.

[2]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4]王陇德. 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综合报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57.

[5]方向华,汤哲,平光宇,等. 北京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现状的综合评价[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9):659-662 .

[6]王薇,赵冬. 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6-247.

[7]樊双义,来药水,李志方,等. 北京城乡交接区居民高血压病及其危险因素横断面[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 124-126.

孙彬彬冷凯利丁红

(收稿日期:2011-10-28)

猜你喜欢

老年高血压治疗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