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

2012-04-29张志成

科技资讯 2012年3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大学生

张志成

摘 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首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该区域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高校 大学生 生态文明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4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要求,实现绿色发展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如何与时俱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这将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并对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1 区域内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意义

加强区域内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对江西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也是对江西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既是对江西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洞察;既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

1.2 区域内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区域内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对党执政兴国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有利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和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力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2.1 部分院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区域内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类学校,无论是与生态建设紧密相关的专业还是其它人文社科及理工类专业,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都较为欠缺。高校普遍缺乏目标长远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规划,教育内容仅停留在自然科学的生态学课程和形势政策宣讲教育的层面上,生态人文教育内容缺乏,且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充分反映现代文化的创新;有些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仅仅依靠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和志愿者层面的活动。这些不全面、不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造成学生在生态价值取向的认同上缺乏一致性和自觉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成效也有限。

2.2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任何教育都不能靠单方面的力量来完成,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亦是如此。由于对生态文明认识的缺失,导致了学校、家庭、社会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作用难以产生有效合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很难与外界进行渗透与配合,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及教育理念出现凝滞现象,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接受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实践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也很少。

2.3 大学生群体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差异,生态文明意识教育难度大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看法差异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的生态意识、道德意志和行为较好,能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实践;有的同学则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离自己很遥远,关系不大,最多只要不乱扔垃圾、不随便吐痰等等就足够了;有的甚至还肆意践踏校园草坪,随意攀折花草树木,连随手关水关电的基本行为习惯都没养成。不同群体间的认识差异,加大了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难度。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1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

生态价值观,就是一种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发展观。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让区域内大学生认识到: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多样性神圣不可侵犯;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实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离不开自然界这个良好的生存家园。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来讲,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到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3.2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并内化为实际的生态环保行动。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十大新兴产业,调整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创建和巩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业教育教学和实习及就业创业与道德教育活动基地,自觉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高校课堂教学与课外素质拓展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大舞台,切实加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使区域内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和胜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从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

当代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他们在创新创业技能、消费方式、生活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仍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校应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构建全面系统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突出和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开设有关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人文素质课程,将生态环境素质列入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要求;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技能和本领,做好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和开展生态文明特色教育。

3.4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建设高校大学生环保社团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 高校环保社团和志愿者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高校环保社团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诸如大学生环保夏令营、生态体验、低碳消费、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力促进了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并有利于提升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因此,区域内高校要不断重视和加强环保社团和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同时要重点扶植和打造一部分有实力、有潜力的社团,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担当者。

3.5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省情教育活动

近些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了以“热爱江西、建设江西”为主题的省情教育系列活动,卓有成效,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江西、认识江西,把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激发了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青年大学生是江西建设和发展未来的生力军,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江西省省情教育活动,努力把丰富的省情教育资源转化为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的生动教材,让大学生在教育活動中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促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6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区域内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大学生在社区、学校、公园等地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咨询”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大力宣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宣传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知识。在学生党、团支部中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党、团支部—— 村、街道”结对子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总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以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指针,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本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着重研究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着力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努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要培养更多生态文明建设人才[N].中国绿色时报,2008-12-22(001).

[2] 程爱民.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科协论坛,2008(9):139-140.

[3] 李永兴,魏延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商界,2008(3):220.

[4] 格根塔娜,侯彦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2):73-7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