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症状的分类:迈向前庭疾患的国际分类

2012-04-27冯智英杨晓岚季伟华蒋仙国李焰生摘译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疾患前庭头晕

冯智英,杨晓岚,沈 沸,季伟华,蒋仙国,李 颖,邹 静,李焰生 摘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127)

1 引言

巴拉尼协会(Barany Society)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于2006年在乌普萨拉召开的巴拉尼协会会议上正式成立,其任务是促进建立一种可应用的前庭疾患的分类。

对症状和疾病的定义是在临床和研究中实现专业交流的最基本前提。然而,对一种正式的分类体系、统一的定义或明晰的诊断标准的需求,却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那些主要依据于症状的综合征诊断的领域,如精神病学和头痛,结构性的诊断标准肯定是必需的,因为其通常没有病理组织学、放射学、生理学或独立的诊断标准。而且,对诸如癫痫和风湿病学等学科而言,诊断标准和分类亦很重要,因为虽然有确诊检查,但在不同综合征间存在临床表现或生物标记的大量重叠。

有趣的是,自从引进了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患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头痛协会(IHS)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ICHD)后,不仅精神病学和头痛科学在治疗上有了进步,公众的知晓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前庭疾患的命名仍处在萌芽阶段,除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的梅尼埃病的定义[3]及西班牙耳鼻喉协会的周围性前庭疾患的分类[4]之外,我们未见其他关于创建广泛的可接受的分类标准的系统性工作。

虽然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前庭疾患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各种临床疾病的明晰和统一的标准恰恰阻碍了该领域的进步。例如,目前围绕着“前庭性偏头痛”、“前庭性梅尼埃病”[2]或文献中使用的多种不同术语有着激烈的争议,这包括了“前庭神经元炎”、“耳蜗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耳蜗迷路炎”及“急性周围性前庭病”等。更糟糕的是,用于描述头晕和眩晕这些核心性前庭症状的术语的定义都存在问题。即使在只讲英语的国家,“眩晕”这个术语在患者、全科医师[6]、甚至耳科医师[6]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5]。

我们认为是到了该建立首个前庭疾患国际分类(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ICVD-I)的时候了。我们的初衷是用之来指导研究人员开展临床导向的前庭研究。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磨炼的研究标准将逐渐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我们设想这是个分期的和递进的过程,也能不断有来自神经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国际专家参与。我们希望巴拉尼协会能与AAOHNS、其他愿意推动该项目的神经-耳科协会及重点是支持前庭研究的资助机构共同合作。作为这个过程的起始,委员会寻求首先对关键的前庭症状予以定义,以便为后续的特定的前庭疾患的分类奠定基础,然后围绕这些正式的定义达成共识。

2 方法

巴拉尼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协会,由来自基础科学、生物工程、空间飞行到临床医学和理疗学的不同背景的前庭专家组成。在2006年瑞典乌普萨拉举行的第24届巴拉尼协会会议上,大会发出了建立前庭疾患分类的倡议。一个小型的临床医师工作组组成了分类委员会并开始起草这个方法的概念、分析该领域现有的及需要继续遵循的模式。IHS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7]给了我们极大的灵感。

由于目前还没有用于描述前庭症状的术语的共识,委员会决定在开始分类之前,先就重要前庭症状的正式定义予以确定并达成共识,这样就可为后续的特定前庭疾患的分类奠定基础。大家一致认为,定义应包括被认为是来自于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所有基本症状,前庭系统可以广义地分为与平衡相关的感觉传入、中枢处理和运动传出。

该项讨论逐渐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成员和意见领袖的参与,主要形式是电子邮件、专题会议及电话会议。工作的核心是在术语的习惯性应用、现代的发展及研究和临床的实用性之间找到最好的折中。初稿于2008年4月京都举行的第25届巴拉尼协会会议[8,9]上提出,各代表对之进行了讨论并对饱受争议观点进行投票。京都会议对分类委员会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定义容易被接受、哪些定义被否决或需要进一步阐述有着很大的帮助。草案随后又在2008年5月瑞士洛桑召开的法语区国际耳神经协会的年会上讨论。后者的专家及西班牙耳鼻喉科协会和AAOHNS的成员最终也加入了巴拉尼协会分类委员会并完成本分类。

3 结果

在附件中(附录1),本委员会提出了首个前庭症状的共识性分类(ICVD-I:症状分类,1.0版)。委员会还推出了一个流程图,以利对具体患者的症状进行编码(附录2)。在共识创建过程中,就几项原则达成了共识:

(1)选择定义的症状应足够广泛,能涵盖典型地由前庭疾患所导致的临床症状谱,且具有足够的特异性而能促进有效的研究。

(2)没有任何“前庭”症状具有完全特异的定位或分类学的含义,其发病机制很可能未被完全认识。

(3)症状的定义应尽可能是纯粹的现象学,并不参考某种病理生理学理论或特定的疾病。

(4)若没有重叠或层次性,则症状的定义是最清晰的;允许个体患者有多个症状共存。

(5)鉴于目前的文字使用模式,应考虑到所选的术语能够容易地被翻译成非英语语言。

有些领域基本无争议,但有些领域则出现了分歧甚至激烈的争论。虽然典型的美国式用法是将头晕(dizziness)作为一个总称,眩晕(vertigo)为其中一部分[5],但因决定使用非层次性的术语,故将头晕和眩晕单独定义,这种情况在欧洲较为普遍。这样的选择也被认为在未来的翻译中的语言学方面更具兼容性。对眩晕的定义存在争议,一些人希望仅限于是旋转的虚假感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应该指的是任何一种运动的虚假感觉,这种争议之前已有描述[1]。如果非旋转性的感觉被认为是“非眩晕”(not vertigo),那就必须引进一个或更多的新的术语或是将其纳入头晕的框架,但这样的定义会更不清楚。折中的方法就是加个阐述说明眩晕为旋转性的或非旋转性的。

由于眩晕和头晕经常为诱发的症状,而且许多前庭疾患都有(或缺失)某些特定的诱因,故对一些常见的诱发性眩晕和头晕进行症状定义的阐述至关重要。之前,一些专家倡议用“变位性”(positioning)眩晕而非“位置性”(positional)眩晕来描述一些患者所有的与头部运动到新的位置有关的眩晕症状,而不是指完成并维持于新的头位时所有的眩晕。然而,委员会的共识是,这种区分有点不切实际,因为这种差别的本质并不清晰,且位置性眩晕症状的定义早已深入人心。

毫无疑问,引入前庭-视觉症状的不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但对特定症状的定义却产生了很多争鸣。事实上,前庭功能障碍能导致一系列视觉障碍并未被前庭专家之外的人们所理解。制定这些症状的分类,部分来说,其明确的目标是促进对该问题的认识。主要的争议在于,如何定义一个体验有旋转性眩晕的患者,在有平衡感或前庭运动的“身体”感觉时所伴随的典型的运动的视觉感觉。因为这两种感觉有时在临床上是分离的(如一个患者由于眼震看到视景在旋转或转动,但闭眼后不感觉旋转),故委员会认为,运动的视觉感觉不应被简单地纳入到眩晕的定义中。有些人希望把这种视觉感觉称为“振动幻视”(oscillopsia),这点在既往的研究中有过讨论[10]。然而,大多数人更愿意将“振动幻视”用于表述双向的、来回往复的视觉运动,往往主诉为“跳跃性”或“反弹性”视觉。“客观眩晕”(objective vertigo)的术语被否定,因为对一种完全是主观体验的感觉症状用“客观”来描述,本身就是种模糊不清。“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也被否定,该术语常被用于描述由视景内的物体运动所引发的眩晕体验。一些专家建议引用新词“Vertigopsia”,但最终被更受支持的新术语“外在的眩晕”(external vertigo)所替代。

对前庭疾患常常伴随的姿势性平衡症状的定义几乎无需讨论即达成了共识。委员会更倾向于用“不稳”(unsteadiness)作为姿势不稳(坐、站或走路时)的描述性术语,而非经常使用但语言学上含糊其辞的“不平衡”(disequilibrium)或“失衡”(imbalance)。术语“跌倒发作”(drop attack)(突然跌倒不伴意识丧失)也是有些模棱两可,因为神经-耳科医师有时将此术语限于前庭原因引起的跌倒,而神经科医师、心血管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却并不这样认为(Meissner,1986;Parry,2005)。明显由前庭原因引起的跌倒发作在分类中表述为平衡相关的跌倒(balance-related falls)和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倒(balancerelated near falls)。

本分类明确,不对与前庭疾患相关性较少的、可能与头晕或眩晕相关的症状(如晕厥、复视、构音障碍、辨距不良)进行操作性定义。同样地,本分类也没有对可能与前庭疾患相伴随的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疲劳、虚弱、无力)或神经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予以定义。然而,我们确实对一些与已定义的前庭症状有重要区别且有必要阐述的症状提供了有限的定义(注释)(如晕动症、晕厥前、头脑不清、人格解体/丧失现实感)。

4 讨论

对前庭症状的分类是第一版国际前庭疾患分类(ICVD-I)的第一步。我们设想三步去实现。虽然这些步骤按顺序罗列,意味着线性进展,这个实际流程很可能是动态和重复的。特别是在建立ICVD-Ⅰ(阶段Ⅰ)的时候,随后的工作(比如,定义诊断标准)可能要对先前的工作进行大量的修订(如建立一个分类架构)。

要成功完成这一复杂的工作,我们期望采取模块化的方法。例如,一些并行工作组将负责确定相关前庭疾患亚型的诊断标准(如位置性眩晕综合征、急性周围性前庭病)。这些基本模块的选择将优先基于前庭疾患人群,将可能作为分类的“排头兵”向前发展一大步。因此,一些模块可以以出版的形式传播,而其他仍可能只是摆设。这些“排头兵”模块的设立将有利于后续模块的发展。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计划定期征求来自前庭疾患人群的反馈,并开始验证和测试定义和标准,使之达到一个更先进的阶段。比如,我们希望招募研究者,在一些有着有效标准诊断测定方法的疾病中(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去验证,而对无确定诊断标准的疾患(如前庭性偏头痛)则去验证编码的可靠性。

我们预计这些后续阶段的工作将比症状分类更具挑战性,需要更多的资源。甚至需要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时间表、充分的财力和相关的政治支持,完成第一阶段(制定一个完整发表的ICVD-I)需要至少数年时间。我们期待着与学会和基金会合作以推进前庭疾患的科学发展和研究其诊断与分类的一致性标准。

附录1

国际前庭疾患分类1(ICVD-I)

经Bárá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授权与批准

ICVD-I:症状分类1.0版本(2009年1月)

目 录

1 眩晕(vertigo)

-自发性眩晕(spontaneous vertigo)

-诱发性眩晕(triggered vertigo)

*位置性眩晕(positional vertigo)

*头运动眩晕(head-motion vertigo)

*视觉引发的眩晕(visually-induced vertigo)

*声音引发的眩晕(sound-induced vertigo)

*Valsalva动作引发的眩晕(Valsalva-induced vertigo)

*直立性眩晕(orthostatic vertigo)

*其他诱发性眩晕(other triggered vertigo)

2 头晕(dizziness)

-自发性头晕(spontaneous dizziness)

-诱发性头晕(triggered dizziness)

*位置性头晕(positional dizziness)

*头运动头晕(head-motion dizziness)

*视觉引发的头晕(visually-induced dizziness)

*声音引发的头晕(sound-induced dizziness)

*Valsalva动作引发的头晕(Valsalva-induced dizziness)

*直立性头晕(orthostatic dizziness)

*其他诱发性头晕(other triggered dizziness)

3 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e-visual sym ptom s)

-外在的眩晕(external vertigo)

-振动幻视(oscillopsia)

-视觉延迟(visual lag)

-视觉倾斜(visual tilt)

-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movement-induced blur)

4 姿势性症状(postural sym ptoms)

-不稳(unsteadiness)

-方向性倾倒(directional pulsion)

-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到(balance-related near fall)

-平衡相关的跌到(balance-related fall)

1 眩晕

定义:(内在的)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感到的自身运动感觉或是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感到的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这种“内在的”前庭感觉有别于“外在的”运动视觉感觉,后者在本分类中指“外在的眩晕”或振动幻视(见前庭-视觉症状)。简而言之,未修饰的“眩晕”默指“内在的眩晕”。该术语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评论:运动的适当感觉(与真实运动相匹配)并非眩晕。在本分类中,并未区分虚假的旋转性运动感觉与虚假的线性运动感觉(常称为“移动”)或相对于重力的静态倾倒(常称为“倾倒”),所有这3类患者体验的虚假运动感觉均被认为是眩晕。若摇摆的感觉仅见于站立或行走时,则应定义为不稳,归类于姿势性症状(详见后)而非眩晕。若眩晕的内在性感觉伴随有视景运动的虚假视觉感觉(外在的眩晕或振动幻视),则应被定义为附加的前庭-视觉症状(如“联合的内在的和外在的旋转性眩晕”或“非旋转性眩晕伴振动幻视”)。孤立出现的运动的虚假视觉感觉(没有内在的自身运动的虚假感觉)应该归类于外在的眩晕或振动幻视。眩晕必须进一步分为旋转性、非旋转性或两者兼有(见症状编码流程)。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真性眩晕(true vertigo)、假性眩晕(false vertigo)、主观性眩晕(subjective vertigo)、客观性眩晕(objective vertigo)、旋转性/转动性眩晕(rotatory/rotational vertigo)、线性/平移性眩晕(linear/translational vertigo)。

一些包含有眩晕的词语的区分如下:

1.1 自发性眩晕

定义:自发性眩晕是指无明显诱因的眩晕。

评论:自发性眩晕可在运动(尤其是头部运动)时加重。当自发性眩晕因这种运动而加重时,需添加第2个症状名(头运动眩晕,见1.2.2)。

1.2 诱发性眩晕

定义:诱发性眩晕是指存在明显诱因的眩晕。

评论:存在“明显”的诱因指需要在诱因刺激与眩晕间有适当的时间关系,多数情形下,还应存在眩晕与诱因间可复制的、重复性的关系。需要注意化学诱因(如食物、激素水平、药物)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前庭疾患(如前庭性偏头痛或梅尼埃病)患者中导致明显的自发性眩晕,只有在诱因与眩晕发作间的关系明确时,才可以被认为是诱发性眩晕。

1.2.1 位置性眩晕

定义:位置性眩晕是指头相对于重力的空间位置变化所引发及之后出现的眩晕。

评论:这不同于头运动眩晕,后者出现于头部活动中(见1.2.2)。应注意当头达到并维持一个新的姿势时,眩晕症状是持续的(≥1 min)或仅是短暂的(<1 min)。若是短暂的,就应注意其持续时间。位置性眩晕也应与直立性眩晕相鉴别(见1.2.6)。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positioning vertigo)。

1.2.2 头运动眩晕

定义:头运动眩晕指仅发生在头部活动时的眩晕(即与头部活动的时间锁定)。

评论:这种眩晕可以是由于头部活动所引发(基线时无眩晕)或是头部活动加重的自发性眩晕。头运动眩晕的概念是指在实际的自身运动时的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其不同于位置性眩晕,后者在头部运动静止于一个新的位置后出现。头运动眩晕也应与晕动症(motion sickness)相区别,后者突出的症状是持续的恶心感。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空间和运动不适(space and motion discomfort)、空间和运动敏感(space and motion sensitivity)。

1.2.3 视觉引发的眩晕

定义:视觉引发的眩晕是指由复杂的、变形的、大视野或移动的视觉刺激所引发的眩晕,包括伴随身体活动时的相对的视景运动。

评论:症状包括视觉引发的环形或线性自身活动(常称为“对流”)的错觉。如果感觉是视觉刺激引发的非眩晕性头晕的一种,则应归为视觉引发的头晕(见2.2.3)。如果受损的视觉传入来源于原发性眼球运动障碍(如眼肌颤搐或非前庭性眼震)并导致眩晕,症状就应归于此。视觉引发的眩晕也应与晕动症相鉴别,后者突出的症状是持续的恶心感。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空间和运动不适(space and motion discomfort)、空间和运动敏感(space and motion sensitivity)、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

1.2.4 声音引发的眩晕

定义:声音引发的眩晕是指听觉刺激所引发的眩晕。

评论:声音引发的眩晕不能用于描述由Valsalva动作、跨鼓膜的压力变化(如气耳镜)或振动引发的眩晕,这些均应归类于Valsalva动作引发的眩晕或其他诱发性眩晕。(见1.2.5 和 1.2.7)。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Tullio现象。

1.2.5 Valsalva 动作引发的眩晕

定义:Valsalva动作引发的眩晕是指由任何可以导致颅内压或中耳压力增加的机体活动所引发的眩晕。

评论:典型的动作刺激是通过对抗声门关闭(声门Valsalva)提高胸内压而使颅内静脉回流减少,包括咳嗽、打喷嚏、屏气、举重等。相反,捏鼻子Valsalva使气体直接进入中耳腔,对胸内压没有明显变化。应注意症状是否由声门Valsalva诱发、捏鼻Valsalva诱发或两者均可。充气耳镜/吹气法或其他“外来”的压力改变所致的眩晕应被归为其他诱发性眩晕(见 1.2.7)。

1.2.6 直立性眩晕

定义:直立性眩晕是指因坐起或站起所诱发或产生的眩晕(如身体姿势从躺到坐或从坐到站立的改变)。

评论:因为在坐起或站起时头的活动可能引发位置性症状,故应与位置性眩晕和头运动眩晕相鉴别(见1.2.1 和 1.2.2)。其他注释参见直立性头晕(见 2.2.6)。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姿势性眩晕(postural vertigo)。

1.2.7 其他诱发性眩晕

定义:其他诱发性眩晕指非上述刺激所诱发的眩晕。

评论:其他诱因包括脱水状态、药物、环境压力改变(如深海潜水、高原、高压氧、气耳镜检查中的吹气)、运动/用力(包括上肢运动)、长时被动运动后(如航海后)、激素、过度换气、恐惧状态、衣领过紧、振动及只针对个别患者的个体特异性的非典型诱因。

2 头晕

定义:(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

评论:这里定义的头晕不包括眩晕性感觉。虽然头晕术语被广泛使用且包含有虚假运动的感觉,但在本分类中,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和头晕。在本分类中,一个症状并不排斥另外的症状(特别地,若患者同时存在两个症状,出现眩晕不排斥患者还可以有非眩晕性头晕)。

该术语不应被用于描述单纯的即将昏倒的感觉(晕厥前)、脑子不清(精神混乱,mental confusion)或现实脱离(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那些感觉并不是空间定向障碍所伴随的。同样地,头晕术语也不能适用于患者的主诉是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无力以及不舒服、疲劳或不适(有时被称为“虚弱及头昏眼花”)等非特异性的感觉。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非特异性头晕(non-specific dizziness)。

一些包含有头晕的词语的区分如下:

2.1 自发性头晕

定义:自发性头晕指头晕出现时没有明显的诱因。

评论:自发性头晕可因运动(尤其是头部运动)而加剧。当因这些运动而加剧自发性头晕时,应增加第二个症状名(头运动头晕,见2.2.2)。

2.2 诱发性头晕

定义:诱发性头晕指头晕出现时有明显的诱因。

评论:存在“明显”的诱因指需要在诱因刺激与头晕间有适当的时间关系。附加评论见1.2。

2.2.1 位置性头晕

定义:位置性头晕是指头相对于重力的空间位置变化所引发及之后出现的头晕。

评论:位置性头晕有别于头运动头晕,后者发生在头部运动时(见1.2.2)。应注意当头达到并维持一个新的姿势时,头晕症状是持续的(≥1 min)或仅是短暂的(<1 min)。若是短暂的,就应注意其持续时间。位置性头晕也应与直立性头晕相鉴别(见2.2.6)。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头晕(positioning dizziness)。

2.2.2 头运动头晕

定义:头运动头晕指仅发生于头部活动时的头晕(即与头部活动的时间锁定)。

评论:这种头晕可以是由于头部活动所引发(基线时无头晕)或是头部活动加重的自发性头晕。头运动头晕的概念是指在实际的自身活动时的扭曲的空间定向感。其不同于位置性头晕,后者在头部活动静止于一个新的位置后出现。头运动头晕也应与晕动症相区别,后者突出的症状是持续的恶心感。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空间和运动不适(space and motion discomfort)、空间和运动敏感(space and motion sensitivity)。

2.2.3 视觉引发的头晕

定义:视觉引发的头晕是指由复杂的、变形的、大视野的或移动的视觉刺激所引发的头晕,包括伴随身体活动时的视景的相对运动。

评论:若视觉输入引发清楚的环形或线性对流,则症状应归在视觉引发的眩晕(见1.2.3)。如果受损的视觉传入来源于原发性眼球运动障碍(如眼肌颤搐(ocular muscle myokymia)或非前庭性眼震)并导致头晕,症状就应归于此。视觉引发的头晕也应与晕动症相区别,后者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恶心感。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空间和运动不适(space and motion discomfort)、空间和运动敏感(space and motion sensitivity)、视觉性头晕(visual dizziness)。

2.2.4 声音引发的头晕

定义:声音引发的头晕是指听觉刺激所引发的头晕。

评论:声音引发的头晕不能用于描述由Valsalva动作、跨鼓膜的压力变化(如气耳镜)或振动引发的头晕,这些均应归类于Valsalva动作引发的头晕或其他诱发性头晕。(见2.2.5 和 2.2.7)。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Tullio现象。

2.2.5 Valsalva 动作引发的眩晕

定义:Valsalva动作引发的头晕是指由任何可以导致颅内压或中耳压力增加的机体活动所引发的头晕。

评论:典型的动作刺激是通过对抗声门关闭(声门Valsalva)提高胸内压而使颅内静脉回流减少,包括咳嗽、打喷嚏、屏气、举重等。相反,捏鼻Valsalva使气体直接进入中耳腔,对胸内压没有明显变化。应注意症状是否由声门Valsalva诱发、捏鼻Valsalva诱发或两者均可。充气耳镜/吹气法或其他“外来”的压力改变所致的头晕应被归为其他诱发性头晕(见 2.2.7)。

2.2.6 直立性头晕

定义:直立性头晕是指因坐起或站起所诱发或产生的头晕(如身体姿势从躺到坐或从坐到站立的改变)。

评论:因未在坐起或站起时头的活动可能引发位置性症状,故应与位置性头晕和头运动头晕相鉴别(见2.2.1 和 2.2.2)。位置性和直立性头晕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询问患者头晕是否也发生在斜靠或侧卧时(如在床上翻身时);若有,则症状可能是位置性头晕而非直立性头晕。虽然直立性头晕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但不是唯一的可能原因。本命名系统并不认为两者是同义词。直立性头晕是一种症状,而直立性低血压则是个疾病或病因。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姿势性头晕(postural dizziness)。

2.2.7 其他诱发性头晕

定义:其他诱发性头晕指非上述刺激所诱发的头晕。

评论:其他诱因包括脱水、药物、环境压力改变(如深海潜水、高原、高压氧、气耳镜检查中的吹气)、运动/用力(包括上肢运动)、长时被动运动后(如航海后)、激素、过度换气、恐惧状态、衣领过紧、振动及只针对个别患者的个体特异性的非典型诱因。

3 前庭-视觉症状

定义:前庭-视觉症状是前庭病变或视觉与前庭系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视觉症状。包括运动的虚假感觉、视景的倾斜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力)丧失相关的视觉变形(模糊)。

评论:若视景中的物体是静态的,则视景中物体运动的视错觉或视幻觉不应被认为是前庭-视觉症状。例子包括看到移动的“漂浮物”、偏头痛视觉先兆时的移动的闪烁等。

3.1 外在的眩晕

定义:外在的眩晕是指视景旋转或摇晃的虚假感觉。

评论:外在的眩晕症状涵盖空间任意维度上的连续性或跳跃性视觉运动。其与振动幻视的区别在于后者为双向运动觉(振动)(见3.2)。外在的眩晕(视觉症状)常常伴随有内在的眩晕(身体运动)。但是,单纯跳跃性眼震可引起连续性视觉运动而无自体运动的虚假感觉(内在的眩晕)。在本分类,视觉症状和身体症状是不同的差别,可以(或不)在个体患者中同时存在。因此,视觉运动的虚假感觉(如外界旋转)应与眩晕(如联合的外在性的和内在性的眩晕)分开编码(见附录2:症状编码流程)。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真性眩晕、假性眩晕、客观性眩晕、主观性眩晕、旋转性眩晕、线性眩晕等。

3.2 振动幻觉

定义:振动幻觉是指视景来回摆动的虚假感觉。

评论:“振动幻视”是拉丁语“摆动”和希腊语视觉”的组合。这种前后摆动可见于任何维度,通常报道为所见外界的“上下弹跳”、“摆动”或“颠簸”的体验。相对于外在的眩晕,振动幻视的视觉症状是不同的,且需与任何伴随的运动的身体感觉(如眩晕和头晕)分开记录。若症状依赖于头部运动或是头部完全静止时出现(如动眼神经麻痹者的摆动性眼震),均需特别说明(详见症状编码流程)。

3.3 视觉延迟

定义:视觉延迟是指头部运动后延迟出现的视景跟随的错误感觉,或是头部运动完成后出现的短暂的漂移感。

评论:视觉延迟是短暂的,一般持续1~2 s。其可伴发于头运动眩晕和头运动头晕(见1.2.2和2.2.2)。这种短暂的视景运动感不应归为外在的眩晕,由于缺乏连续运动或流动的感觉。

3.4 视觉倾斜

定义:视觉倾斜是视景与真实垂直轴偏离的虚假的定向感。

评论:垂直头位时的症状性静态视觉倾斜的典型发作是发作性和短暂的(以秒和分计算),其不同于无症状的、主观垂直倾斜感知(SVV倾斜),后者在有中枢性或周围性前庭疾患的患者于控制视物情况下出现。尽管本命名系统倾向于术语“视觉倾斜”(有个特点的角度),但所谓“房间倾斜幻觉”(或“房间倒置幻觉”)常用来指倾斜度为90°或180°的特殊形式的视觉倾斜。如果视觉倾斜是运动的(即角度在变)而非静止的(即角度固定),那就应归为外在的眩晕(视觉感觉)或(内在的)眩晕(身体感觉)而非视觉倾斜。

3.5 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定义: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是指在头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短暂的视敏度下降。

评论:在头部运动时,前庭系统有助于保持视网膜图像的稳定。该功能损害则会导致视网膜图像不稳,从而导致头部运动中或运动后短暂的视敏度下降。这种视物模糊的感觉可以在连续头部运动中持续出现(如行走中),也可以是短暂的(如伴随于头运动眩晕或头晕)(见1.2.2 和2.2.2)。有些人则在此情况下,更可能是体验为振动幻视或视觉延迟。

4 姿势性症状

定义:姿势性症状是指与维持姿势稳定有关的平衡症状,仅见于直立位(坐位、站位或行走)。

评论:在本命名系统中,“姿势性”是指直立位(如站位)时的平衡症状,而非改变体位时与重力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如“站起来”这一动作)。后者在本命名系统中归为“直立性”。

4.1 不稳

定义:不稳是指在坐、立或行走时的不稳的感觉,无特定的方向性。

评论:不论在何种直立位置(坐、立或行走),增加稳定性的动作(即靠住平稳的物体,如墙面)应能显著减轻或消除任何不稳感,否则应考虑患者的症状是否为眩晕或头晕。除前庭系统外,许多其他系统的疾患都可以引起不稳。如果不稳出现时不伴随其他前庭症状(见上文1,2,3),前庭系统疾患虽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不大。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失衡disequilibrium,不稳imbalance。

4.2 方向性倾倒

定义:方向性倾倒指在坐、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要向特定的方向转向或跌倒的感觉。需要明确方向是向侧方、后方或前方。若为向侧方,还应分向左或向右。

评论:不论在何种直立位置(坐、立或行走),增加稳定性的动作(即靠住平稳的物体,如墙面)应能显著减轻或消除方向性倾倒,否则应考虑患者的症状是否为眩晕或头晕。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失衡,不稳。

4.3 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倒

定义: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倒指与强烈的不稳、方向性倾倒或其他前庭症状(如眩晕)有关的将要跌倒(但没有完全跌倒)的感觉。

评论:被“中止的”(如伸手撑住了墙)跌倒应被归为近乎跌倒。虽然不能很肯定地确定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倒,但明确的是因环境障碍(如绊脚)、无力(如束缚时屈膝)或近乎意识丧失(如晕厥前)等情况所导致的几乎跌倒则不应归为平衡相关性。近乎跌倒有时缘于视轴感知的突然改变(如视觉倾斜)、被推倒或拉向地面的感觉、或是与其他前庭症状相伴随的意想不到的下肢失张力或失去姿势张力。在神经-耳科学领域,这些发作通常被称为“耳石危象”或“猝倒发作”(特别是完全摔倒的情况下)。在本命名系统,这些近乎跌倒被简单地认为是平衡相关的近乎跌倒。不伴随其他前庭症状的类似的近乎跌倒(有时被称为“猝倒发作”)可源于多种疾患状况(如颈动脉窦综合征、心律失常、癫),在缺乏其他前庭症状佐证的情况下,不应被归为平衡相关性。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跌倒发作,耳石危象(otolithic crisis),Tumarkin危象(tumarkin crisis)。

4.4 平衡相关的跌倒

定义:平衡相关的跌倒指与强烈的不稳、方向性倾倒或其他前庭症状(如眩晕)有关的完全跌倒。

评论:被“中止的”(如伸手撑住了墙)跌倒应被归为近乎跌倒(见4.3)。虽然不能很肯定地确定平衡相关的跌倒,但明确的是因环境障碍(如滑到-摔倒)、无力(如急性卒中)或意识丧失(如晕厥、惊厥发作或昏迷)等情况所导致的跌倒则不应归为平衡相关性。跌倒有时缘于视轴感知的突然改变(如视觉倾斜)、被推倒或拉向地面的感觉、或是与其他前庭症状相伴随的意想不到的下肢失张力或失去姿势张力。在神经-耳科学领域,这些发作通常被称为“耳石危象”或“猝倒发作”。在本命名系统,这些跌倒被简单地认为是平衡相关的跌倒。不伴随其他前庭症状的类似的跌倒(有时被称为“猝倒发作”)可源于多种疾患状况(如颈动脉窦综合征、心律失常、癫),在缺乏其他前庭症状佐证的情况下,不应被归为平衡相关性。

本命名系统不采用的术语:跌倒发作,耳石危象,Tumarkin危象。

附录2 症状编码流程

[1]Blakley BW,Goebel J.The meaning of the word“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1,125:147-150.

[2]Boyev KP.Meniere's disease ormigraine?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luctuating hearing loss with vertigo[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1:457-459.

[3]Monsell EM,Balkany TA,Gates GA,et al.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in Meniere's disease[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5,113:181-185.

[4]Morera C,P rez H,P rez N,etal.Peripheral vertigo classification.Consensus Document.Otoneurology Committee of the Spanish Otorhinolaryngology Society(2003-2006)[J].Acta Otorrinolaringol Esp,2008,59:76-79.

[5]Newman-Toker DE,Cannon LM,Stofferahn ME,etal.Imprecision in patient reports of dizziness symptom quality: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an acute-care setting[J].Mayo Clin Proc,2007,82:1329-1340.

[6]Stanton VA,Hsieh YH,Camargo CA,etal.Overreliance on symptom quality in diagnosing dizziness:results of amulticenter survey of emergency physicians[J].Mayo Clin Proc,2007,82:1329-1328.

[7]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J].Cephalagia,2004,24:9-160.

[8]Bisdorff A,Bronstein A,Kingma AH,etal.Buildingworldwide expert consensus around a glossary of vestibular symptom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a structure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A].Abstracts of the Barany Society XXV International Congress[C].Kyoto,Japan,March 31 April3,2008.

[9]Lempert T,von Brevern M,Newman-Toker DA,et al.Controversi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zziness and vertigo[A].Abstracts of the Barany Society XXV International Congress[C].Kyoto,Japan,March 31 April3,2008.

[10]Neuhauser HK,von Brevern M,Radtke A,et al.Epidemiology of vestibular vertigo:a neurotologic surve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J].Neurology,2005,65:898-904.

[11]Meissner I,Wiebers DO,Swanson JW,et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drop attacks[J].Neurology,1986,36:1029-1034.

[12]Parry SW,Kenny RA.Drop attacks in older adults:systematic assessmenthas a high diagnostic yield[J].JAm Geriatr Soc,2005,53:74-78.

猜你喜欢

疾患前庭头晕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梳走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小儿输尿管镜在成人输尿管疾患中的临床研究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