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

2012-04-27瞿剑峰乔叶红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节基线

瞿剑峰,乔叶红,黄 杰,张 斌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1499)

急性脑卒中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其中20%为脑出血[1],更是有着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36例急性脑出血,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6例,将其分为GM1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34~89岁,平均年龄为(61±13)岁。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40~87岁,平均年龄为(65±11)岁。2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入选标准:①有典型脑卒中表现,且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②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③累及颈动脉系统。排除标准:①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②出血量≥60 mL;③无严重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纳洛酮3 mg/d,静脉点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M1(100 mg/d,静脉点滴),共治疗10 d。同时根据病情,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和血糖、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在基线和治疗后1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基线和治疗后3月,用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4]进行功能评分。mRS评分0~2分定义为无残障,mRS评分≥3分定义为有残障[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治疗组中,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5例、心脏病4例、脑卒中史3例、吸烟16例、高脂血症3例。临床表现为偏瘫30例、肢体麻木28例、失语10例、共济失调5例、意识障碍8例。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出血部位为脑叶11例、丘脑8例、基底节17例,平均出血量为(19.5±8.5)mL。患者基线的NIHSS评分为(10.8±6.1)分,mRS评分为(3.9±1.5)分,无残障28例,有残障8例。患者住院天数为(19.5±8.5)d,其中3例继发癫痫、5例并发肺部感染。

40例对照组中,有高血压35例、糖尿病5例、心脏病7例、脑卒中史5例、吸烟17例、高血脂7例。临床表现为偏瘫32例、肢体麻木29例、失语9例、共济失调6例、意识障碍11例。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出血部位为脑叶9例、丘脑出血10例、基底节出血21例,平均出血量为(20.2±7.5)mL。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为(12.2±6.2)分,mRS评分为(4.1±1.4)分,无残障22例,有残障18例。患者住院天数为(24.3±10.3)d,其中2例继发癫痫、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6例并发肺部感染。

2组患者基线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减少(分别P<0.01和P<0.05);治疗后1月时,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3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分别 P<0.01和 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的m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s)]

基线 治疗后1月 t值 P值10.81 ±6.05 5.35 ±4.69 4.3 <0.01对照组 12.24 ±6.18 8.2 ±4.36 3.36 <0.05 t值 1.02 2.74 P值治疗组>0.05 <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 R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 RS评分比较[分,(±s)]

基线 治疗后3月 t值 P值3.85 ±1.54 1.85 ±1.35 5.88 <0.01对照组 4.08 ±1.42 3.53±1.01 1.99 <0.05 t值 0.68 6.2 P值治疗组>0.05 <0.01

3 讨论

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撕裂、闭塞,直接破坏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而血肿的占位挤压使得局部脑血流下降,引发脑代谢紊乱、自由基增多、脂质过氧化、神经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血脑屏障被破坏,脑水肿不断加重,导致周围正常脑组织也发生病变。促进血肿吸收,尽力挽救受损脑组织,有效减轻或避免脑损伤后的继发损害,在脑出血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除常规的降颅压、控制血压及必要时手术治疗外,脑保护剂可能也有一定作用。GM1作为一种脑保护剂,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它能模拟内源性神经节苷脂功能,易于透过血-病变脑脊液屏障聚集到受损脑区,与受损组织高度亲和,减少周边区细胞凋亡[6];促进Na+-K+-ATP酶活性,纠正离子失衡,保护血脑屏障[7];能抑制病理性脂质过氧化作用,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对中枢神经的毒性作用[8],从而减轻神经系统水肿和损伤;促进轴突发芽,促进神经纤维发育成熟,促进神经再生[9],加快患者的功能恢复。早期的卒中试验结果也提示GM1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安慰剂组[10]。本研究结果表明,GM1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患者显著下降、mRS评分也有明显改善,残障数减少,提示GM1在促进脑出血患者恢复、改善预后、减少残障发生等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当然,本研究只是样本量很小的观察性研究,没有随机及盲法结局分析,也没有对患者可能的其他影响结局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是为缺陷。故欲明确GM1对急性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还必须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实。

[1]杨志寅.内科危重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8.

[2]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270-283.

[3]王拥军,张婧.脑血管病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45.

[4]王拥军,张婧.脑血管病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7-220.

[5]张世洪,吴波,谈颂.卒中登记研究中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2004,12:871-874.

[6]王诺,马风杰,张磊,等.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脑组织Fas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2-33.

[7]李彬,高丽丽,刘前,等.神经节苷酯对急性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3.

[8]Bachis A,Rabin SJ,Del Fiacco M,et al.Gangliosides prevent excitotoxicit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rkB receptor[J].Neurotox Res,2002,4:225-234.

[9]赵劲民,苏伟,杨志,等.神经节苷酯促进异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观察[J].广西医学杂志,2004,26:470-472.

[10]Lenzi GL,Grigoletto F,Gent M,et al.Early treatment of stroke with monosialoganglioside GM-1: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of the Early Stroke Trial[J].Stroke,1994,25:1552-1558.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节基线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