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

2012-04-16贾亮刘世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贾亮 刘世仙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综合体的概念,提出了建筑综合体的城市设计要点,通过对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理念的探讨,明确建筑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价值,建筑综合体与城市设计的互动关系,进而讨论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综合体;设计理念;城市设计;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mplex building; point out the urban design of complex building, through discussed ab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to explicit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complex building in the city, complex building and urban design hav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iscuss its design method.Key words: architecture body; design; urban design;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建筑综合体通常由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社会生活空间组成,如居住、办公、出行、购物、文娱、社交、游憩等。把各个分散的空间综合组织在一个完整的街区,或一座巨型的综合大楼,或一组紧凑的建筑群体中,有利于发挥建筑空间的协同作用,这种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项城市功能的做法,对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交通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节省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减少城市经营管理费用及改善城市景观等,也具有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著名的建筑综合体有法国巴黎的方斯街区,美国华盛顿的西南改建区等。

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演进过程,强调了城市、建筑和市政设施的综合发展,成功地将城市环境、建筑空间和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三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空间体系。建筑师在设计中往往把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考虑的是“整体性”、“关联性”或“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物本身。他们以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采用人车交通垂直分离的建筑手段,将城市空间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它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2 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理念

对于建筑综合体的设计,仅从建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是不够的,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综合的设计理念,从更为广泛的理论领域——人类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来进行探讨。

2.1系统的观点

建筑综合体是由各种不同功能单元、不同性质空间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系统化的设计将改变过去仅仅局限于建筑层面的研究,而把建筑 交通、基础设施,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化传承等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并进行整体设计。

2.2生态的观点

重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人工环境的观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与自然环境休戚相关,他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将导致自身的灭亡。

2.3城市的观点

建筑综合体的出现使得建筑规模剧增,单体和类型的概念日益被突破,建筑越来越多地以群体的方式显现,它所涉及的空间领域也越来越向城市靠拢,彼此交织,关系密切。建筑与城市相互咬合、连接、渗透,使得两个环境层次之间的门槛日见模糊。建筑功能与城市功能趋于统一,建筑与城市呈現一体化发展趋势。

2.4重视文化的观点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建筑是“时代的缩影”,“文化的镜子”,是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一个典型的建筑作品.对于全社会的影响是其它社会产品所不可企及的,常常成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历史文化的见证,或者城市地区的标志。每到一国一地,首先投入人们“眼帘”的,莫过于该处的建筑风貌,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所在的时空座标,这就是建筑文化价值的体现。

3 建筑综合体的城市设计要点

利用开窗设计、建筑细部、后退和屋顶线的变化界定出一系列的立面模式,将连续水平长条立面分为若干具有人性尺度的单元。2)将建筑物超大的体量打散,分割成一群较小体量造型的组合,减少大型结构所造成的压迫感。3)提供一系列与现有市街道路相连接的公共空间和人行步道。4)建筑的后退要能加强沿街建筑立面的延续性,并将内部的活动带到沿街人行道的边缘。5)主要建筑立面和进口应朝向重要的行人步行大街。6)在建筑的地面层,利用透明的立面和零售商业活动,将超大结构的开发在功能上与沿街其他的使用融合在一起。7)设计新旧大小建筑物之间在高度和体量上的转承过渡。

4 建筑综合体设计方法

4.1空间的不定性

人们利用行为科学分析研究发现,人在建筑中的行为与活动并不仅仅是在“是”与“否”两极上运动,而经常是越过这种界线,在“中间”的地区行动。例如,人们在室内又希望享受到室外的新鲜空气、阳光、绿荫,希望看到无垠的蓝天和繁星密布的夜空;人们在室外又希望遮日晒、避风雨;人们在公共活动的场所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安宁的空间;人们希望少受他人干扰,可又喜欢与人交往方便等等。这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理想答案,除了“是”与“否”,还有“且”。建筑不定性的表现正在于此:建筑空间充满了复杂与矛盾,一个空间常常有多种功能与含义。后现代建筑大师文丘里认为“建筑是形式又是实体,又抽象又具体,其意义来自内部特点和它特有的背景,这些来回摇摆的关系复杂而矛盾,是建筑手段所特有的不定性和对立统一的泉源。”

建筑空间的不定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围与透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个人与公共活动之间;空间形状互相叠盖、交错;空间的弹性与生长;边缘与过渡的空间;以及有限的尺寸与无限的意境之间。

4.2设计的灵活性、可变性

4.2.1建筑空间的围与透

建筑空间是围与透的统一体,围与透是建筑空间的基本矛盾。建筑空间是围中有透的室内空间和有限定的室外空间的结合。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围造空间作为自己的庇护所;但同时,人们没有一刻不想摆脱有限空间的束缚,回到无垠的大自然中。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空间的延伸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各种空间互相流通,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表现在:

1)水平方向上的通透。采用玻璃、隔墙、柱廊、家具、绿化等材料对空间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与限定,以此形成较大范围的视觉通透;并利用多重玻璃不仅向室内、向庭院而且向另一室内空间乃至更远的景观渗透。

2)垂直方向的渗透。空间的渗透不仅意味着同一层内部空间的相互渗透,还可通过楼梯、夹层、中庭空间使建筑内部空间上下层乃至许多层之间相互穿插,以取得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效果。

3)内外空间的渗透。建筑综合体的室内、室外空间彼此交融穿插,不能截然分开。为了不受天气影响,经常采用玻璃拱廊将街道的局部或全部覆盖起来,从而使这些室外空间带有很多室内空间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在建筑内部留出大空间或中庭,布置树木、花草、流水等,顶部大面积地采用玻璃顶,营造出室外空间的意境。此外,城市上、下部空间之间的连接与过渡也可形成一种内外空间的渗透关系。

空间的围与透产生了多层次、多向度的景观效果,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4.2.2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

建筑综合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需要适时变更自身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所以其主要使用空间应该是多用的、灵活的、共享的、完整的被服务空间,通过不同的空间分隔来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而综合体内的交通、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作为服务空间,应集中布置,并有较强的兼容性,以满足被服务空间的功能要求。

4.2.3重视过渡空间的处理

在建筑中,由于多种功能的分工与联系,就出现了大量的过渡地区,而单纯的交通往来,不是过渡空间的全部意义。过渡空间是一个边缘的,意义丰富的,充满了不定性的区域,各种不同的信息在这里交融。例如:门厅、过道、室内外交界处等。成功的处理过渡空间,可以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功能更有效,空间更丰富的有机体。

4.2.4预留生长的空间

“新陈代谢”理论认为,建筑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不断地生长和变化。适当地留出增建、接建的余地。使建筑具有一定的生长的可能是很有必要的。留有余地的设计,能将建筑自由的蔓延纳入因势利导的发展中,在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成建筑空间整体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2]徐岩、蒋红蕾、杨克伟、王少飞,《建筑群体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徐萍,“传统的启发性、环境的整体性和空间的不定性”,《建筑师》,第12期.

[4]徐景酞,“现代城市建筑综合体”,《建筑师》,第21期.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