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规划浅析

2012-04-16李先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

李先平

摘要:新農村建设是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规划

Abstract: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rur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community-wide issues of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put forward a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rural; building;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的社会热点,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积极参与。但是,不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似乎只是单纯地为了实现城市化,把有着浓郁风土人情的乡村瞬间变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这一状况亟需加以引导和解决。

1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私建乱建,农民意识差

近年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而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农民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但农村宅基地的调整从规划到审批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手续比较复杂。急需新建住宅的村民缺乏节约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的意识,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私建乱建,工业、商业、住宅等各种功能分区混乱分布,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部延伸,大多集中在自留地、承包地和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随意性大。这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村外新建住宅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废弃地、空闲地、空置房屋不断增多。加大了将来农村外围道路扩宽的难度,拆迁成本增高。

1.2 环境污染严重,无明显的地域特色

目前,小村镇对住宅的建设规划投入比较大,但却忽视了与居住区配套绿化和户外环境的改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居住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居住区没有进行整体建设规划,技术含量薄弱,设计水平低,材料技术、设备技术、施工技术趋同,这就造成小村镇多层、小高层居住千篇一律,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严重缺失。

1.3 配套设施不完善

农村居住点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居住点一般比较分散,规模偏小,布局凌乱,各个年代的房屋并存。村庄道路、供水供电、生活能源,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基础设施投入渠道不稳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共享性差,给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1.4 农村小产权房问题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性住宅,未经规划、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居民销售的房屋,实际上就是没有产权。由于无法自由流转,遇到国家征收或村集体收回土地,购房者的利益将难以维护。此外,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程序违法,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农民虽然从小产权房的建设中能够获得收益,但是却是一时的利益。小产权房的开发侵害了国土资源,导致大量耕地的流失,也破坏了国家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整体规划,必将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执行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2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改进措施

2.1 先规划后行动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地方自然条件好,有的地方工业基础好,有的地方交通便利,有的地方文化底蕴深,有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2.3 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地域特色

根据村庄的整体风格、农民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地形、地貌特点,确定具体的布局形式和建筑风格。利用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存并维护村庄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从而进一步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此外,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应该制定出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宅设计方案,供村民选择使用。

2.4 改善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的类型、规模、经营模式,要适应农村人口规模、结构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的选址、布局要科学、集中,既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达到改善条件的目的,又要节约资金,减轻农民的负担。

2.5发展经济,促进农村规划建设

农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广泛吸引外来资金,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大胆对土地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把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土地分给种田能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新农村规划的建设。

2.6农村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

对于因历史原因已经形成的小产权房,本着“尊重事实、既往不咎”的原则,在完备法律手续的基础上加以认可,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对于规模比较大、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还没有销售出去的小产权房,可以由政府进行建筑质量验收,符合标准的划为社会保障性住房,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减少国家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和资金的投入。对于非城市规划违法占用耕地,甚至是利用基本农田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应该依据法律予以严肃查处,强行拆除,还耕于民,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土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7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社会的进步首先是人的进步,而人的进步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必须多层次发展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效地解决偏僻地区适龄青少年的失学、辍学问题,提高初中普及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全方位推进农村劳动力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法律的新型农民。

3总结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新农村建设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发动多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科学的规划,整体的协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参考文献

[1]曹立军. 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J]. 小城镇建设. 2007,(03):100-101

[2]万小艳.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3]程唯. 我国农村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20(10):79-80

[4]王珍子.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规划困境及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338-340

[5]张晓玲,元新娣.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设[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29(03):46-49

猜你喜欢

新农村规划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