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预防留置尿管感染中的应用

2012-04-09何晓燕黄桂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何晓燕 黄桂芳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它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1],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2]。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运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需要的完整的护理方案。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防治是ICU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尿路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延缓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在临床中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求有力、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留置尿管感染,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0例,其中男131例,女49例。年龄23~74岁。其中肺部感染42例(23.3%),脑出血36例(20%),外科术后23例(12.8%),多发伤13例(7.2%),其他66例(36.7%)。

2 循证护理实践

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西方国家占据各医院感染之首位,占30% ~50%,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 20.8% ~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3,4],其中又有80%的院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有关,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包括: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哪些护理措施有效,以及最佳的护理方法,如何护理等。

2.1 循证护理问题

2.1.1 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 对于初次留置尿管患者,选择过粗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会对尿道黏膜和膀胱黏膜产生刺激性炎症。

2.1.2 导尿技术不熟练 护士在插拔尿管时动作粗暴,会损伤尿道黏膜,不了解男女患者的解剖特点,会延长操作时间,反复多次插入尿管,会增加感染机会。

2.1.3 无菌观念不强 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尿路感染。

2.1.4 患者准备不充分 导尿前首先要彻底清洗患者会阴部,尤其是四肢瘫患者、大小便失禁者,反复冲洗可减少尿道微生物的数量。否则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2.1.5 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到位 留置尿管后要定期更换尿管,集尿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要保持尿管通畅,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

2.1.6 患者抵抗力低 病房内病原体较多,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又辗转于床上,自洁能力丧失而外阴难以保证无菌状态,易致尿路感染。

2.2 循证支持 根据提出的问题查询相关文献数据库,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库,在CNKI数据库和VIP数据库中检索国内相关资料10余种,共140多篇文献,然后比较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对文献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证据文献17篇,按照文献介绍并结合护理知识、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2.3 偱证护理措施

2.3.1 选择适宜的尿管 宜选用硅胶气囊尿管,因其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成年男性一般用F 12~14,女性用F 16~18。对于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尿道口松弛者,可以选择F 18导尿管[4]。

2.3.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插导尿管的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5]。导尿前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插管。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导尿管污染或导尿管误入阴道的情况应马上更换导尿管,重新进行操作。尽量避免留置尿管,对非插管不可的患者若病情允许,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2.3.3 留置尿管护理 留置尿管的患者应每天进行会阴冲洗和尿道口消毒。每日用温水做会阴冲洗两次,并用0.5%的碘伏棉球进行尿道口的消毒,防止逆行感染。导尿管、集尿袋必须保持密闭状态,且宜固定于床旁,尿袋不得高于耻骨联合处,悬挂时不接触地面,可减少污染,避免尿道感染。留置尿管必须保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或脱落,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有无沉淀及尿管堵塞等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同时做好记录。尿管要定时更换,亓玉媛等[6]通过实验发现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的最佳更换时间为15~20 d。我院采用的是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标准型),14 d更换导尿管1次,普通尿袋每3 d更换1次,抗折返引流袋每7 d更换1次[7]。

2.3.4 加强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嘱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除正常饮食外,还应多摄入一些高营养的食物,每天要多喝水,24 h饮水量应大于3000 ml,达到自身冲洗的目的[8]。

2.3.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物可引起菌群失调,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因此,应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尤其应避免为了预防尿路感染而提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 结果

通过对ICU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本组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15例(8.33%),低于国内报道的20.8% ~31.7%。大大降低了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促使护理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讨论,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在护理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4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不断收集证据,提高了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当前的护理科研成果、护士的临床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实践中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决策,并获得最高质量的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的实施使每个护士善于用脑思考问题,用眼观察问题,用心护理患者。随着循证护理的逐步实施,仅凭经验进行护理实践将成为历史,循证护理为护士的学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

[1]Schlomer G.Evidence-based nursing:a method for nursing practice[J].Pflege,2000,13(1):47 -52.

[2]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 -2.

[3]宋月兰,靳 芹,焦卫琴.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3):178 -179.

[4]赵家菊,万双青,刘红芬.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08,26(5):457 -458.

[5]郭爱香.不同护理方法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A):442 -443.

[6]亓玉媛,亓长梅,张 杰.一次性双腔尿管留置导尿更换尿管最佳时间的探讨[J].中原医刊,2003,30(7):52.

[7]陈爱金,林 洁.抗折返引流尿袋与普通集尿袋对尿路感染影响的比较[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5):57.

[8]田秀珍,袁 军.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200 -201.

猜你喜欢

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