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药物性血尿30例分析

2012-04-07郑淑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药物性血尿肾小管

郑淑霞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儿科,河北唐山 063300)

·临床研究·

小儿药物性血尿30例分析

郑淑霞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儿科,河北唐山 063300)

血尿;药用制剂;儿童

小儿药物性血尿是指患儿应用药物时,在代谢或排泄过程中由于本身或代谢产物的作用损害肾脏,出现的肉眼或镜下血尿[1]。现将我科收治的药物性血尿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1999年9月—2009年9月我科住院的药物性血尿患儿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5岁。其中≤3岁6例,>3~6岁18例,>6岁6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水痘2例,秋季腹泻4例,病毒性脑炎2例,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肺炎6例。

1.2 用药情况:静脉滴注头孢拉定9例,头孢曲松钠1例,克林霉素2例,20%甘露醇2例,阿昔洛韦2例;肌内注射小诺霉素2例,庆大霉素3例,口服磺胺嘧啶2例,感冒通3例,阿司匹林2例,扑热息痛2例。本组30例中按治疗剂量用药25例,超剂量使用5例。

1.3 临床特点:本组患儿均在用药12h~2d后出现血尿,为全程均匀肉眼血尿,或部分有血块,伴有排尿困难,血尿次数均>2次,无少尿、尿急、尿频、尿痛、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红细胞满视野,尿常规蛋白(+~++)。30例做泌尿系彩色超声检查无异常。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正常。抗核抗体、抗链O、尿培养均阴性。所有病例既往无肾脏疾患及出血性疾病病史,基本排除肾炎、泌尿系感染等临床常见血尿原因,可诊断为药物性血尿。

1.4 治疗与结果: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嘱多饮水,卧床休息,治疗原发病。给予安络血、止血敏止血,静脉输液促进药物排泄。感冒通所致者,加大剂量维生素C。阿昔洛韦、磺胺嘧啶、阿司匹林所致者,给予适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药物过敏引起者,给予苯海拉明、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治疗后血尿消失时间,≤12h者10例,>12~24h以内者17例,>24~36h以内者2例,>36~48h以内者1例。镜下血尿消失时间,≤3d 26例,>3~4d者3例,>4~6d内消失者1例。30例患儿全部治愈,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血尿。

2 讨 论

本组病例中,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血尿所占比例最大,解热镇痛药次之。这与临床上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的滥用有关。肾脏血管丰富,含有各种酶系统,许多药物又在肾脏浓缩排泄,所以有害药物较易损伤肾脏。小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使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更易导致血尿。资料[2]显示在小儿急性肾衰竭病因中药物性肾损害占20%。造成药物性血尿的机制主要有。

2.1 肾毒性:主要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药物剂量大时更容易发生。多见于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毒性可直接损伤泌尿系统。头孢拉定等可引起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血尿、蛋白尿,其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3]。头孢类抗菌素中,第1代头孢菌素的肾毒性反应最为突出,第2代次之,第3和第4代头孢菌素的肾毒性反应较轻。在常规剂量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依次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4],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损伤肾小管近端,但一般不影响肾小球功能。解热镇痛药及其复方制剂可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直接的肾小管毒性作用[5]。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异常。中药同样具有肾毒性,其肾损害主要以肾小管及间质性病变为主[6]。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经肾脏排泄,很少重吸收。大剂量久用后,可使肾血管收缩,降低血容量,并刺激体内肾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肾脏内药物浓度增加,从而引起肾脏损害。

2.2 机械性:磺胺类药物在酸性尿中短期内引起大量细胞核破坏,易形成结晶,沉积于肾小管而损伤肾清除功能,而出现血尿。阿昔洛韦主要经肾排泄,静脉滴注每8h,5~10mg/kg,输液浓度不能超过5g/L,输液时间1h以上,避免快速滴注及静脉注射,否则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沉积,引起肾损害,导致血尿。

2.3 免疫性:通过免疫反应累及肾脏,其病变与反复使用药物及疗程有关,多见于青霉胺、利福平等。

2.4 变态反应性:药物变态反应可引起肾小管、肾间质损害而出现血尿。如乙型肝炎疫苗、肠虫清等。

要预防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临床医生对药物的肾毒性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且要了解用药者肾功能状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肾毒性药物,非用不可的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剂量与肾毒性有关,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以7~10d为宜[7]。防止滥用药物,如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抗病毒作用,不宜使用。且脱水时药物在肾脏滞留时间长,易致肾脏损害发生血尿。应用磺胺类、水杨酸类药物时,可同服适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尿中的药物浓度,避免损害肾功能[8]。小儿发热性疾病避免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或数种药合用,或短时间内重复、叠加用药,能物理降温的尽量不用药物。在给药途径上也要合理,口服能达到疗效的勿采用注射或静脉滴注。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不仅要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也要提高广大儿童家长的认识,提倡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4年全国儿童血尿暨慢性肾衰竭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105-107.

[2] 易著文,党西强.重视儿童继发性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43-245.

[3] 罗艳.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25例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3):259.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

[5] 曹宁.药源性血尿56例[J].新医学,2004,35(4):224-225.

[6] 冀景芳,石德志,王桂芳.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36例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3):285-286.

[7] 李立胜.小儿药物性血尿30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47.

[8] 赵龙英.儿童药源性血尿54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241-242.

(本文编辑:刘斯静)

R692

B

1007-3205(2012)03-0347-03

2012-01-16;

2012-03-02

郑淑霞(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儿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3.042

猜你喜欢

药物性血尿肾小管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