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校习俗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
——以茌平杜郎口中学和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为例

2012-04-02张颖郭峰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习俗新课程中学

●张颖郭峰

浅析学校习俗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
——以茌平杜郎口中学和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为例

●张颖郭峰

学校习俗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解学校习俗内涵的基础上,以鲁西北地区的茌平杜郎口中学和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为例,具体分析两所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学校习俗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习俗的对策。

学校习俗;新课程;影响

一、对学校习俗的认识

习俗是社会学的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不少著名的学者都对习俗作过界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观点的是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他说:“我们应把习俗定义为一种典型的一致性行动,这种行动之所以被不断重复,是因为人们出于不假思索的模仿而习惯了它。它是一种不经由任何人在任何意义上‘要求’个人遵从之而驻存的一种集体行动的方式。”因此,韦伯认为:“作为生活的常规性的不加反思的习惯已把它本身型铸为一种习俗。”。在韦伯看来,习俗实际上是人类调适生活的一种手段,它与习性、道德、习惯等交织在一起。另外,国内学者曾长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认为,民族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生动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构成了民众生活的主流倾向。”[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习俗内涵提供了基础。所谓习俗,是指在社会和组织发展过程中“自然”生存的、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并在有意或无意中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工作态度、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个人爱好等产生影响的内在的、无形的制度[2]。只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就能真实感受到某种习俗的存在,简言之,习俗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活模式,人们生活的方面都受习俗的影响。

本研究所界定的学校习俗是一种存在于学校中并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学校师生的情感态度、处事方式、工作态度、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产生影响的内在的、无形的制度,是能被学校师生感受或描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它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学校文化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因素如共同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习惯、思维模式、风格、学校环境、氛围、传统与作风等。

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校习俗因素分析

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习俗,学校习俗是学校发展潜在的生命所在,良好的学校习俗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进步提供保障。学校习俗无“形”而有“象”,弥漫于学校之中,推动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教化力量,对新课程顺利实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以聊城杜郎口中学和临清民族中学为例,从学校环境、学校传统、学校思维模式、学校氛围等方面入手,分析学校习俗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

这两所学校位于山东省西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但近几年这两所学校大力发展课堂教学,坚实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匹配的,可见经济发展落后与先进并不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唯一因素,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学校习俗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学校环境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可见因素

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客观事物中的任何事物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作为某一特定事物的环境因素。学校也是一种环境,它是对学校及其成员直接发生影响的因素。这种环境包括校园格局、建筑、校园设计等。这些环境的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念或办学理想。

临清民族实验中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走进学校,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古的建筑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互为交融,优美的环境蕴含着该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办学理想,其价值观念和办学理想无形中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是新课程实施的可见因素。

学校环境是对学校及其成员直接发生影响的因素。这种环境包括校园格局、建筑、校园设计、艺术形象或作品、语言等。而所有这些环境的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念或办学理念。可以这么说,环境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微观环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环境氛围的建设,不仅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还能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取得显著的办学效益。

新课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平台和载体,而学校环境就是这良好的平台和载体,这两所学校都注重建设积极向上,精神昂扬的环境氛围,如张贴鼓舞人心的标语,树立教师和学生榜样等,这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校习俗至关重要,从而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二)学校传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历史文化因素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位于山东省临清市,建于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八年的历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近年来,学校秉承百年历史的优良传统,以创建全国民族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规范化学校,进而实现向现代化名校的跨越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智慧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教学质量一路攀升。民族实验中学的优良传统正是其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的体现,显然也是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历史文化因素,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学校的传统有些是历史的延续,有些是当代“人造”的,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学校中的传统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会在教师或学生中一届届地传递下去,在学校中,师生关系、学习风气、交往方式、上课形式、应试方式等经过时间的积淀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传统,学校传统时隐时明地被人所体现、所感受,并影响着学校发展。

调查中发现学校具有悠久优良的传统,这种传统为制定新课程实施的改革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保障,能做到理论指导下传统文化研究和课程改革研究的对接和融合,这对于培育良好的学风、校风,搞好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习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决策者的思维模式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当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小而言之,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大而言之,他关系国家和学术之兴衰……”可见,校长的重要性与校长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校长的思维模式是影响学校决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远见思维模式的决策者往往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不可预见的作用。民族实验中学的校长王玉升正是一位思维模式超前的决策者。

王玉升校长具有启动教育信息化的远见思维,并且坚持不懈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带领全校跨越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新课程改革尚未风起云涌之时,就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尝试信息化教学。作为山东省西部一所偏远中学,已经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组建了多媒体教室和两个微机教室,配有阅卷机、一体机复印机等设备。为了配合新课改,组建了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这些举措正是王玉升校长远见思维的硕果,换句话说,王玉升校长的思维模式为学校顺利实施新课程提供了软硬件保障,可见,学校决策者的思维模式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作为学校习俗组成因素的观念、领导力和执行力对新课程顺利实施影响重大。很多新课程的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之初不容易被教师接受,这时候领导的教育理念就会发挥重要作用,有些理念如教师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接纳变革性的课程教学观念,发展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即教学”的认识,而走向“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和生成者”的领悟和理解[3]等,这些都需要领导组织师资力量从宏观层面上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因此学校领导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模式,具备执行力,塑造学校的发展愿景,提出课程改革进行的方向,制定新课程实施的策略规划,关注实施力度等。

(四)良好的学校氛围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谐氛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保障,是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助推剂,也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成才环境。学校和谐氛围的营造,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感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形成了良好氛围,学校习俗中的领导力发挥了巨大作用。课程改革最初,很多教师也不理解,对课堂教学改革并不热心。学校领导为了引导教师们尽快地走上课程改革的轨道,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先由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举行公开观摩课,然后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举行示范课。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示范、引导、敦促,课改的氛围在全校逐渐形成,教师们陆续举行了过关课、达标课,领导班子成员还对部分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从而促进了全体教师的迅速成长,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课程改革尚未系统化,其推进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形成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习俗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上述个案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学校形成了一定的习俗,全校师生都会一步一步溶入群体之中,接受学校习俗,并在被各种习俗的不知不觉的感染和对其模仿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正是这些最明显又习以为常的学校习俗,以最深刻、极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中小学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相同的习俗因含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而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一种集体的潜意识并在各种场合下表现出来,因此,一种良好的学校习俗毫无疑问会促进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力度和广度。

[1]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442.

[2]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习俗因素[J].全球教育展望,2007,(5).

[3]李娟,张景生等.影响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4]郑彩华,马开剑.薄弱落后学校:成功发展何以可能——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深度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精品课程的有效应用研究”(J09WL07)。

张 颖/山东省聊城大学实验管理中心教师 郭 峰/山东省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孙宽宁)

猜你喜欢

习俗新课程中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