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无痕教育”的做法与体会——以《品德与生活》为例

2012-04-02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德育

● 张 丽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只有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课程,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那品德与生活课如何来实现无痕迹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无痕,除了转变教师角色,淡化教育痕迹外,更应通过活动来创造无痕教育,因为“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下边联系我的教学实践就活动的实施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了解儿童实际,让活动源于儿童的生活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儿童的学习形式主要不是听讲,而是参与活动。要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活动,就必须珍视“童心世界”,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儿童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深入体味活动的内涵,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理解,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在执教《品德与生活》第四册《保健设施伴我成长》时,我在导入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出示喜洋洋、健康百宝箱图片),想知道里面都藏着些什么宝贝吗?那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谁。

先看游戏规则(出示游戏要求):

1.两人自由组合,一人面对大屏幕通过动作或语言表演,另一名同学背对大屏幕猜这件宝贝是什么。

2.注意面对大屏幕的同学在描述时不能直接说出这件宝贝的名字。

3.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件宝贝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活动开始,屏幕依次出示(牙刷、体温表、台灯、跳绳)

……

《品德与生活》是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到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中去。那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细心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让活动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此教学片段中,老师出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人物“喜羊羊”为同学们送“健康百宝箱。”。看着这熟悉的头像,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举起小手抢答自己知道的保健设施,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孩子学生更好地认识保健用品、了解并科学使用保健用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活动过程,让情感在活动中生成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因此只有学生的活动参与,才有学生道德情感的参与。也只有实践,才可以扭转我们的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尴尬局面。

在执教《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给妈妈过生日》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在刚才交流的时候,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再过几天××同学的妈妈就过生日了,大家觉得应该送妈妈什么礼物呢?

生1:为妈妈做一次家务;

生2:为妈妈唱首歌(《只要妈妈露笑脸》);

生3:为妈妈画一幅画,内容是:感谢妈妈的爱;

生4:为妈妈背诵一首古诗;

生5: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

……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下边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准备,过会我们就一起来给妈妈过生日!

(学生准备)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下边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过会妈妈下班回来,你应该怎么把礼物送给妈妈?到时怎么说?

师:(走到教室外,穿上风衣、背上包走进门。)边走边说“忙碌了一天,终于回家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不知我的孩子记得不记得,如果记得他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昵?”

(学生纷纷送礼物)

生一:双手拿着小红花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这是老师奖励给我的小红花我把它送给您。

生二:走过来让妈妈坐下,说:“妈妈您天天关心我教育我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为您献上一首《生日快乐之歌》来表达我的对您的爱。”(全班同学一边听一边拍节奏)

生三:妈妈,我过生日的时候您总会让我约好多小朋友和我一起过,今天是您的生日您看,你看,我也约了好多好朋友来给您过。

生四:妈妈这是我为您制作的心意卡,祝您节日快乐!(教师张贴)

……

生活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此片段中,我找准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到“过生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孩子们在活动中或做、或跳、或演……他们个个是那么积极、主动,而且快乐。听着孩子童稚的歌声,看着孩子一张张制作粗糙的生日贺卡、透过一句句质朴,甚至用许多拼音标注的话语,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短短几分钟的体验活动中萌生出的爱的情感,是诸多说教无法比拟的,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这一活动,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

三、关注儿童兴趣,让活动符合儿童口味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活动的形式。教师在确定活动内容以后,要多动一番脑筋,选择最符合儿童口味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使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更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笔者认为,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活动较适合低年级的教学,像猜猜、画画、玩玩、演演、说说、尝尝等形式。

在执教《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秋天来了》“认识秋天的水果”这个环节时,先让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然后模仿摘果子的动作随音乐做律动,这个“摘果子”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细节:

师:摘了这么多水果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你最想做什么?

生:吃!(众笑)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吧!

学生不相信的问:老师,真让我们吃啊?

师:当然。

请学生品尝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学生边吃教师边采访。

师:你们真是一群小馋猫,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来告诉我秋天是什么味道的?

生1:酸的。

生2:甜的。

生3:酸酸甜甜的。

师生大笑,教师提醒:秋天的水果这么丰富,你们这些小馋猫可不要贪吃呀,像橘子吃多了会上火,山楂吃多了会倒牙,吃水果也要定量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这节课,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所组织的活动都充分考虑到了口味。课堂上研究了水果,想吃是自然的,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孩子来品尝水果,在品尝体验的同时,自然就品味出了秋天的味道。通过这个环节,也在指导孩子只有亲自去体验,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心灵去感受,才能真正了解秋天的美好。这一细节的设计也对接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一目标。

实施有效的活动,可以使教学避免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更加重视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新课程所追求的“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

[2]体验触及心灵 品德源自内化.小学德育,2005.1.

[3]回归生活本真 追求有效课堂.小学教学参考,2010.10.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品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