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12-03-31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辅导员

卢 伟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社工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卢 伟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既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理念,也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原则。在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探讨了社工理念和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社工;理念;方法;大学;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组织集体,科学的班级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影响。20世纪美国社工学者安德逊提出了传统治疗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等4种学校社工模式[1]。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而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简称社工理念和方法)在社会上的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如何把社工理念和方法应用在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方面,并且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社工理念和方法的涵义

社工理念有2方面涵义。第一,从社会使命看,社工是一种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2]。第二,从专业使命出发,则强调“助人自助”。“助人”是指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对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自助”是指通过社工的专业服务,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3]。

按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程度,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服务方法。直接服务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在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中运用专业技术。间接服务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者并不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

2 社工理念和方法介入班级管理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者把帮助别人作为其准则,在对受助人群进行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受助人的困难,协调他们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助人”和“自助”是工作目标,“相信他人、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是工作宗旨。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采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这3种方法进行服务。对高校而言,怎样促使大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题。刘艳萍[4]在分析大学新生适应性表现以及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利用社工的观点阐释了解决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对策。王绍文[5]指出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利用社工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介入。鲁可荣[6]将社工的理念介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构建了大学生自杀预警和处理机制。黄斐斐[7]认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原理、方法与学校社工价值观、原理、方法互补。2010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团市委拟申请专项经费,招聘2名专职学校社工长期驻扎校园开展服务[8]。社工进校园后将服务重点放在情绪管理、行为矫正、学习适应、人际沟通以及人生规划等方面,着重对存在偏差行为者进行及时有效矫治。有此可见,运用社工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教育管理上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3 社工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3.1 应用原则

(1)尊重隐私及保密原则 是指班主任、辅导员不能把从帮助学生中获取有关信息向其他人透露,包括上级领导、同事、学生等。由于班主任、辅导员要向领导汇报学生思想动态,有时候很难做到绝对保密。但要遵循“以求助对象的利益为大前提”的原则,对资料应当有所筛选,不能随便透露过多的信息。

(2)无条件接纳原则 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具有无条件接纳学生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无条件接纳意味着学生可以确认自己可以向另一个人完全呈现自己而被接受和安全。也许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让你很难给予尊重,但是,除非尊重对方,否则就不会有帮助和改变。

(3)真正理解对方,恰当表达情感 当人处于一种极度焦虑、悲伤、无助的心理状况时,是没有能力去思考、分析与处理问题的[9]。“有目的地表达情绪”能让求助对象通过表达去克服情绪的负面影响,使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释放。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应当用心倾听,不能阻碍学生的表达。必要的时候还应鼓励和激发学生去表达情绪和感受。当学生所表达的情绪是负面情绪时,不应表示厌恶或对他进行责备。

(4)提供选择,让当事人自决 社工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和尊严,有改善自己的能力和动力,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社工认为人有权利、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事情。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是协助学生为自己的事做出选择和决定,而不是替他们选择和决定。同时,也要相信,只有让学生自己做决定,他才会有较大的动力去执行决定,最终实现他的目标。

(5)非批判的态度 “非评判”是指不对求助学生的个人做出批判,不批判他的过错,也不去指责他是活该、自作自受,更不能去判断他是否值得帮助以及他对讨论中的问题需负上多少责任等等。社工理念强调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双方应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班主任、辅导员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去批判学生。社工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所以也不能去判断求助学生是否值得帮助。同时,按照接纳的原则,如果不论求助学生是怎样的人,班主任、辅导员都能接纳他的话,那么显然班主任、辅导员根本没有批判学生的必要。

(6)控制自我的情绪投入 “控制自我的情绪投入”是指当班主任、辅导员把自己代入求助学生的经历、处境、思维、感知、价值观和情绪中时,要同时做到抽离于上述情境而不是把自己完全陷入其中。首先,班主任、辅导员要想象自己是求助对象,这样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求助者的需要,理解求助者对自身问题的理性和感性的反映,了解他对解决问题的期望,他有哪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求助者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障碍及各种制约条件。只有这样,班主任、辅导员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这能使求助的学生觉得班主任、辅导员与自己结伴同行,从而嬴得学生的信任,令学生对班主任、辅导员的辅助产生共鸣。

3.2 的应用方法

(1)个案工作法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面对面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学生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它可以使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并使社会功能得到发展,进一步使团体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使学生群体得到发展。如一个因失恋引起心理自卑的女生,班主任、辅导员出于对学生的体谅,对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表现同理心,以此获得她的信任和认同。然后班主任、辅导员运用一系列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通过多次与学生的电话和QQ交谈多方面收集资料,对该生从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家庭环境、过往经历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生在认知方面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遇到与自己愿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她在遭遇感情上的失恋后,把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失败。她并没有看到烦恼和不安不能使境况发生任何改变,相反,纠缠在情绪的困扰中,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这是导致她自卑的主要原因。为了帮助她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采用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帮助她走出困境。

(2)小组工作法 小组工作是指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内的个人获得小组经验,逐步实现行为的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达到个人、小组、社区及社会的发展。它对解决大学生入学适应、学业困惑、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团体为载体,让成员相互交往、启发、引导、支持、鼓励,成员在互助体验中成长、学习,从而改进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具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他认为,假如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了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认为,个体常在社会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参加小组活动可以给小组成员更多的学习机会;镜中自我理论认为,通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反映,从而建立我们自己的形象和自我评价。在大学中可以组建各种各样的小组,如互动学习小组、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等,班主任、辅导员可根据不同目的建立与之相应的小组。在小组工作中引入团体咨询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改变的结果是持久而有效的[10]。

4 结语

社工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助人自助原则,利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知识,运用社工的科学方法、技巧和情感态度而进行的助人活动。社工基于人的权力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的原则,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客体。社工根据学生自决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越俎代庖,不搞一厢情愿的服务,注重平等相待、启发互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运用专业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解决问题。因此,运用社工理念和方法管理班级要有扎实的知识,而且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

[1]金碧华.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介入[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84-86.

[2]易小涛.社会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基于长沙市城市社区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2010,(2):40-50.

[3]甘世云.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理论阐释及其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8-30.

[4]刘艳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J].科教导刊,2012,(7):12-13.

[5]王绍文.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J].法制与社会,2010,(9):238-239.

[6]鲁可荣,杨亮承.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机制缺陷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2010,(5):39-40.

[7]黄斐斐.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初探[J].社会工作,2007,(5):28-29.

[8]李白蕾.福州将招聘专职学校社工长驻校园(资讯)[J].中国社会工作,2010,(4):20-21.

[9]陈振国.企业人性化管理中社会工作交往原则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8):61-62.

[10]谢 倩,张云英.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9,(5):110-111.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9.018

G647

A

1673-1409(2012)09-S058-03

2012-08-20

卢 伟 (1985-),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辅导员
青春社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