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与学生创造性培养初探

2012-03-3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0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茶学专业课程创造性

张 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0025)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与学生创造性培养初探

张 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0025)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是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教学过渡到生产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是社会的需要。主要对茶学专业课程实习与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课程实习;茶学;学生创造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培养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2]。结合多年来茶学专业教学的体会,笔者对茶学专业课程实习与学生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意义

创造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100多年的研究,但其概念一直是众说纷纭。创造性一般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般认为创造性由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等基本要素构成。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包含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3]。创造性思维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3]。

大学生处于具有一定能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活跃的阶段[4]。有研究表明,在20~29岁之间,人的创造性处于最佳时期,而大学生正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并且这个时期的创造性表现为既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又有一定实现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5-6],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普遍具有独立特性的品质,富于挑战性;观点具有新颖性,很容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看清事物的本质。大学生的创造力中的变通性则相对较差,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显著差别: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性较强,理工科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为思维具有较强的聚合性和流通性,发散性则表现较差。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有明显差异。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大学教育对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尤为重要,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考试要求和制度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7]。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等,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

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概念、理论等陈述性知识;实践教学主要是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主要要求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茶学专业课的实践性极强,要想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加以灵活应用,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茶叶栽培育种、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与检验等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才能完成。茶学专业的课程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此时安排课程实习,学生既可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课程实习过程中验证或批驳自己的观点。所以,课程实习教学既是向学生传授程序性知识,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陈述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4]。

2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影响

茶学方向的主要专业课包括《茶叶加工》、《茶业机械与设备》、《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栽培与育种》、《茶叶经营管理》和《茶文化》等,这些专业课都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这些专业课又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由于茶树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制性等不同,使得不同品种的茶叶加工技术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品种能加工的茶类也很多,各茶类品质各异,加工技术与原理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品种加工成同一茶类,由于加工的季节和工序,加工设备等的不同,也使成品茶的品质各异等。学生要想比较扎实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参与和实践主要茶类的整个栽培及生产过程。否则,对各种茶类的鲜叶质量、品质特征、加工技术以及品质审评等主要技术环节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这对于理解、记忆、掌握知识点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技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茶学专业与其他农学专业相比,除了要求掌握以上知识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的贸易、茶文化、医学、食品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茶产业也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工业、医药、文化及服务业等扩展。茶已广泛渗透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茶学专业是一门集工、农、医、文等为一体的学科,其课程教与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必须理论联系实践。

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课程综合实习、茶叶生产实习”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较好的效果。专业课学习之初,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热情也较高,此阶段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这个阶段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后,就会出现懈怠的心理,特别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加强学生逆反心理,此时实验教学就变得举足轻重,既可以验证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当学生对茶学专业的基本知识都有一个总体了解后,则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个独立的实验了,这时安排课程教学综合实习则恰到好处,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课程单项技术和方法,初步掌握部分相关茶叶生产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教学作为整个茶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也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茶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主要方式是由指导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田间现场观摩和调查测量,到生产车间实际操作和听专家讲解等,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茶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训练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创造活动的锻炼。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对于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的要求,从而为在以后所从事的岗位上一展宏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中,为创造性而教应成为主要目标之一。茶学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作业和考试,这两种形式都是强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求同思维,要求学生能给出一个标准的唯一的答案。课程教学实习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求学生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习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变通性思维。因此,茶学专业课程实习能很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既包括知识、智能等智力因素,又包括性格、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茶学专业课程实习对学生创造性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在茶学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中,较侧重于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专业课程实习则更侧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家里和学校很少从事体力劳动,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课程实习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生产劳动,在劳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更深一层。

3 茶学专业课程实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典型实例

3.1 茶叶加工与机械设备课程实习

“多抛少闷,抛闷结合”是绿茶杀青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茶叶加工学》教学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学生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但在课程实习中,学生利用这个原则杀青,杀青叶的质量却无法保证,这就要求学生分析原因、改进工艺。通过实践和理论分析,学生才能明白,原来是实习时的鲜叶质量发生了改变而导致杀青技术的变化。

3.2 茶叶栽培与育种课程实习

在茶树栽培和育种的理论课程学习中,茶树鲜叶质量是茶叶品质保证重要基础的思想,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到茶叶生产单位实习后,才对这句话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茶树扦插一般采用水平遮荫棚遮阴,方法是在畦两边每隔2~3m打一木桩或竹桩,桩入土后离畦面高40cm左右,再用竹杆做横、直挡,并用绳子或铁丝将它们固定。实习时,学生对遮阴棚的搭建并没有注意,等到实际操作时,学生才发现很难做到规整、美观。这让学生感到无论做什么到要用心,哪怕是看上去特别简单的事情。

4 结语

总之,通过课程实习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闫晋文,边志华.高校改革要重视人才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9):80-81.

[2]熊华军.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152-154.

[3]Jurcova M.Contemporary trends in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tending to integration and system [J].Ceskoslovenska Psychologie, 2002, 46: 385-403.

[4]张丽华,白学军,张秀红.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12-115.

[5]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6]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78-82.

[7]何新荣,黄合婷.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47-949.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9.013

G642.44

A

1673-1409(2012)09-S044-03

2012-05-08

张 霞(1981-),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类茶植物生物学和茶学专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茶学专业课程创造性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