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及对策探究

2012-03-31吴志文闽江学院管理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行业协会冷链

吴志文 (闽江学院管理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及对策探究

吴志文 (闽江学院管理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金融支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强大后盾,将金融融入于物流产业当中,可以为客户提供将物流、金融、信息整合的综合性服务,已成为当今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的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但还需从健全行业协会,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方面进行完善。

物流金融;冷链物流;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

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物流与金融结合在一起,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能够提供给客户一种集约物流服务。物流金融正是以综合性服务为基础,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当前,我国中小型农产品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桎梏。物流金融在工业经济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为农业领域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通过冷链物流系统在农产品领域导入物流金融业务,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必将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 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的概念

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是指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系统下,各参与主体及其活动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中外部环境包括各种制度、技术支持和市场等,它是各参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支持条件;与此同时,它又制约着各行为主体的经营活动。对于各参与主体来说,其外部环境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进行改观和完善的。同时,在利益博弈中,参与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可以达到动态平衡,他们之间构成了一种生态平衡系统,既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又相互协作、相互发展[1]。

2 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2.1 外部环境

2.1.1 制度环境

(1)金融方面 作为一种涉及动产质押的融资业务,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业务离不开金融方面法律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金融业务来说,动产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能为它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冷链物流金融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金融法律法规对它的支持力度[2]。在我国很多法律法规中都涉及有信贷方面的法律条文,如《担保法》、《银行法》等。

(2)农产品方面 物流金融业务要想进军农产品领域,首当其冲就是要考虑与农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2]。为了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最近几年相继出台了诸多涉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法规政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比如《鲜、冻肉运输条件》、《速冻米面食品标准》,并于2010年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此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将对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1.2 技术环境

(1)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在冷链项目上,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扶持力度。以商务部来说,相继出台了“农超对接”和“放心肉”工程,以此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这些项目均涉及农产品冷链方面的安全标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开始关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甚至很多不是以冷链为主的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调整经营策略,随时准备向冷链物流市场进军。

(2)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 金融业是信息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其属于信息密集型行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目的是为了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行情。冷链物流企业非常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为它要深入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每天需要处理的客户及货物信息数不胜数。我国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已基本完成了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

2.1.3 市场环境

(1)市场需求 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服务来说,其主要涉及商业银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潜在客户群体三方面利益[3]。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三方合作意愿很强烈。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和分散独立的农户不胜枚举,可以说他们是金融业巨大的潜在市场,他们资金需求缺口大,自有经济实力薄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未来发展之路就是加紧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凭借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优势及监管优势,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中扩大客户群,将融资中的审核风险及监管风险降到最低。

(2)市场容量 我国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在全世界总产量中,我国水果和肉类、水产品和禽蛋、蔬菜产量分别占30%、40%和60%。不仅如此,我国生鲜农产品每年约有7亿吨投放市场流通领域,且每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自2000年至2011年增长速度高达27%。截止2012年年初,我国肉类食品厂达到规模以上的就有2500多家,其中年产肉6000多万吨,年产水产品4400多万吨,且分别以5%和40%的速度逐年上升。由此可见,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同时也说明在我国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业务是有基础的,潜在市场容量不可小觑。

2.2 参与主体

金融机构通过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在农产品领域面向广大农户及中小农产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增加中小农产品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扩大金融部门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潜在客户群,进一步增加市场占有率,增添新的盈利渠道,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4]。

3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生态体系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助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一些农产品经济组织和个人,如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以及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建立的、经政府相关机构批准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中介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自我服务[5]。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弥补了中小农产品企业和一些分散农户的不足之处,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我国应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以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国家相关机构应尽快出台同农产品行业协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加对该协会的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颁布一部同农产品协会相关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虽然各地方政府都相继制定了一些指导和帮扶政策,但受标准不统一影响,各地区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法律并不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一些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地区应进一步提升对农产品行业协会帮扶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为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建立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管理机制,对农产品行业协会实施规范化管理。构建动态管理机制,转变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管理方式,由之前的分散管理向目前的联合管理过渡。目前,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但都存在着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强等缺陷,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应组织不同级别农产品行业协会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基于自愿的前提下,鼓励低一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成为高一级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会员,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地方农产品行业协会方便了解农户需求的优势,还能够凭借高一级农产品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广大农户服务,进而形成规模效应。

3.2 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体制建设,强化农产品物流金融基础

农产品行业协会要想将农产品物流导入到金融业务服务领域内,为会员提供安全便捷融资途径,必须以同商业银行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良好合作为前提,基于此,农产品行业协会必须对合作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

(1)完善自身信息,加强系统建设。会员在参与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前,由农产品行业协会为其提供便捷安全的融资渠道,先要加大力度对自身信息系统的建造,确保及时更新、通报会员的信息变动和提供信息的真实可信。

(2)农产品行业协会担保体制的构建。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该协会既要负责保证会员信息的真实可靠,还要为申请融资的会员承担担保责任。如果融资会员发生违约行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应承担相应的还款连带责任。“担保基金”由农产品行业协会设立,并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协会各派一人共同管理该基金。

3.3 传统信贷向供应链金融转变,促进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

维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稳定而持久的贸易关系是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思想,在实体交易过程中,让授信资质差的企业与核心企业相对接,这样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资质审核也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6]。所以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是其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尽管供应链金融是其打开中小农产品企业融资市场大门的敲门砖,可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不容忽视。在银行获取、识别中小企业信息真假的过程中,融资思路的转变功不可没,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授信资质审核难的问题,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解决了融资前信息的不对称并不代表融资后风险就会降低。所以,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并不意味着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就可取代。在中小农产品企业融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与物流金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规避的是贷前风险,后者针对的是贷后风险,以此将风险减到最小。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外部环境基本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需要,然而在很多方面还亟待改革和完善,如农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法规政策细化跟进等。对于物流金融来说,尽管其受到外部条件的一些限制,可是源于其自身融资模式的独特和优势,可以说它的生命力相当旺盛,物流金融业务要想成功进入农产品领域,只需金融机构与冷链物流企业精诚合作,在组织上进行完善,在业务上进行革新,必将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1]夏 露,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56-277.

[2]胡 愈.现代农业物流金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44-356.

[3]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经济界,2010,(1):69-70.

[4]蒋益辉.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4):45-47.

[5]潘 劲.农产品行业协会: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7,(4):91-92.

[6]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58-166.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9.011

F25

A

1673-1409(2012)09-S038-03

2012-08-20

吴志文(1970-),女,福建浦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行业协会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