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干预方法的临床优选

2012-03-29武华清张永光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差值骨性电针

武华清,刘 洁,张永光

(1.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261041;2.高密市中医院,山东高密2615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炎,是引起中老年人疼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胀变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床选取反应点为治疗部位放血干预,镇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分别是:A组(放血)20例,B组(电针)20例,C组(艾灸)20例。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病例脱落情况。通过比较3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差异、病情程度积分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疼痛治疗技术》中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国际诊断标准为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痹(膝痹)瘀血阻滞的诊断标准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3]。

2 治疗方法

选取施术部位:在患者膝关节周围,选取患者自我感觉最为疼痛的点,分别按组进行下列干预方法的刺激。

A组: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待患者血液自行停止即可。术后进行局部消毒。

B组:用75%乙醇消毒,选取压痛点和压痛点附近非经腧穴为针刺部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导线,选择疏密波波型,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C组:选用温和灸,对着疼痛反应点约距离皮肤2~3 cm处施灸,患者局部有热而无灼热感,施灸30 min,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目测类比定级法(VAS):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患者在直线上标记一点,以表示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病人将自己感受的压痛强度以“l”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1”之间的距离即是受试者的压痛强度;评分要求取一位小数点。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疼痛针灸治疗学》第3版[4]),结合本课题特点,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值为0;显效:经治疗疼痛显著减轻,疼痛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60%以上;有效:经治疗疼痛减轻,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值较治疗前下降30% ~60%;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4 研究结果

4.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各组疗后与疗前比较均P<0.01,表明3组组内VAS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提示

3组干预方法都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果。

4.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差值比较

表2 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差值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差值比较(±s)

注:与 B 组比较,*P <0.05;与 C 组比较,△P <0.05,◇P >0.05。

评分差值A 组(放血) 20 5.49 ±0.63组别 n VAS*△20 4.69 ±0.93 B 组(电针) 20 5.11 ±0.54◇C组(艾灸)

由表2可见,A组与B组、A组与C组在VAS积分差值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B组与C组在

VAS积分差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放血方法的即时镇痛疗效优于电针方法和艾灸方法。

4.3 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表3 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由表3看出A组、B组、C组的显效率分别是70%、40%、25%,经Ridit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明3组干预方法在显效率上有显著差别,表明放血方法的即时镇痛显效率要优于电针方法和艾灸方法。

结合观察结果分析表明,放血、电针、艾灸3种单因素干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放血干预方法的即时镇痛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艾灸干预方法。

5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是与年龄、外伤、感染、体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多以关节部位疼痛、酸胀不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中的“骨痹”。不管是肝肾亏虚还是外感寒湿,最终导致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痹证是以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所以骨痹与肾关系密切,当属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痹阻所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所以临床镇痛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

放血疗法是治疗痛证的有效途径。《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结脉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久病入络,导致局部血行不畅,久而成结,究其原因多为寒湿痰饮为怪。经络阻滞,引起疼痛。“刺血”可以针对这种局部有型病灶,刺血络,达到“菀陈则除之”血通气行的目的。瘀血得去,邪气亦出,经络得以通畅,疼痛自然缓解。

总之,放血疗法相对于其它干预手段,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即时镇痛疗效有显著优势,且方法简便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何建华,黄晓琳.旋转交变磁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和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7):474

[2] 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等.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4] 何广新,曲延华.疼痛针灸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差值骨性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关注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