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康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3-29崔仁爱邢艳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脑出血

薛 晴,崔仁爱,邢艳丽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运动想象疗法是目前国内新兴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法,国内外均有报道,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人来源2011年3月~2011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20例(运动想象结合针康疗法)和对照组20例(针康法)。治疗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47.9 ±8.429)岁;病程(35.45±12.967)天;脑出血8例,脑梗塞12例。对照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9.21 ±9.071)岁;病程(43.00±11.513)天;脑出血11例,脑梗塞9例。经统计学统计,两组在性别(P=0.752)、年龄(P=0.643)、病程(P=0.063)、疾病性质(P=0.342)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和(或)MRI检查确诊;②入院时意识清楚,年龄在60岁以下,病程15天~2个月;③病情稳定,运动想象问卷测试正常;④上肢肌力3级以下;⑤患者及家属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继发性脑梗死或伴有腰椎病变或下肢有骨关节疾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前庭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等;②病情恶化,出现新的脑梗死或脑出血;③认知及交流障碍而不能进行训练和有效评价者;④有抑郁症或认知功能障碍;⑤感觉性失语;⑥伴有严重心肾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痴呆、癫痫或意识障碍者;⑦上肢有严重痉挛或疼痛;⑧患者或家属不同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康复师采取一对一的治疗方式,给予每日1次,每次40 min左右的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上肢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另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如血塞通、吡拉西坦等药物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头针选穴:顶区、顶前区,每天1次,每次留针6 h。

体针选穴:上肢:外关、手三里、天井、臑会、肩髃、臂臑;下肢:髀关、血海、阳陵泉、悬钟、解溪、丘墟。以28号1.5~2寸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在相应的穴位连接英迪KWD-808-Ⅱ型脉冲针灸治疗仪,采用疏密波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次/天。

2.1.2 运动想象治疗

患者于安静的环境中,使其平静的仰卧在床上,由实验者讲解动作及想象内容,要求患者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想象运动训练,首先用2~3 min进行全身放松,接着用8~10 min进行想象,包括拿水杯喝水,用手机拨号、拿铅笔划圈等,以提高上肢的前屈、外展、腕关节的旋转及各手指屈伸能力,要求患者全神贯注的进行想象,最后2~3 min让患者注意身边的环境,回到现实中来。每2周为1个周期,并根据患者的能力适当调整指导语。

2.2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3.2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6.0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偏瘫上肢FMA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上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得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偏瘫上肢MBI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上肢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得分比较

4 讨论

“运动想象”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运动[1],是由Hossack在1950年最早提出的。解释其最有力的理论是神经肌肉理论,目前国内应用运动想象疗法主要是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且多与康复手段结合,认为此疗法可以刺激大脑受损区域细胞的功能,提高唤醒损伤的运动网络,从而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研究表明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2],从而促进和改善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中医认为刺激头部的穴位,对气血阴阳可以起到综合调节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的于致顺教授头针分区针法,与传统头针不同,其将头部划分成7个治疗区,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颞区及项区。治疗脑血管疾病时,取相应刺激区的穴位,每区刺入3~5针,且长留针(时间大约为6 h),以加强刺激量,通过这种方法来治疗中风偏瘫。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头部腧穴,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保护脑细胞,将中国传统针刺技术与运动想象结合,可以增加脑缺血区的局部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从而保护神经功能[3]。

运动想象疗法不仅是认知神经学的新挑战,而且也是神经康复学领域的一个新颖的康复治疗手段[4]。其治疗疗效与患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有潜在关联,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5]。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在适应症的选择、指导语的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其简单易行,不失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新康复手段。

[1] 贾子善.“运动想像”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67 -868

[2] 李媛,沈贵荣,王强,等.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3):244-246

[3] 姚利民.针剌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61

[4] 刘丽,尹娇,黄菲,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92 -793

[5] 李翔,杨珊莉,李天骄,等.太极拳想象运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1,42(4):5 -6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