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原发性肺癌化疗后急性上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2-03-29娄必丹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副反应分度恶心

何 文,娄必丹

(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411101;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原发性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是原发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多数抗癌药物对增殖旺盛的胃肠道上皮有抑制作用,上消化道反应是化疗后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副反应,有的病人常因无法耐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而无法完成化疗计划。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化疗后上消化道反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已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参照张天泽主编《肿瘤学》[1])并行 EP 方案化疗[2][方案如下:第 1 天:顺铂DDP 100 mg/m2配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Qd;依托泊苷(VP-16)100 mg/(m2·d)配入2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Qd;第2~3天:依托泊苷(VP-16)100 mg/(m2·d)配入2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Qd]的住院病人49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加耳穴加药物静推组(治疗组)24例,单纯药物静推组(对照组)2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化疗后上消化道反应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呕吐的诊断标准制定:呕吐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伴有恶心,纳谷减少,胸脘痞胀,或胁肋疼痛,上腹部压痛或有振水声。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①已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进行EP方案化疗的患者;②化疗后4 h以内出现恶心呕吐等急性上消化道反应的患者;③年龄在35~70岁之间,性别不限;④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⑤近期未使用其它止呕药者;⑥没有胃肠型感冒、食物中毒等;⑦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②转移性肺癌的患者;③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患者;④排除因放疗或胃肠型感冒、食物中毒等所致的呕吐;⑤因精神或语言障碍,或因癌细胞脑转移有颅内高压所致呕吐,影响病情叙述者;⑥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肺疾患、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严重感染或其他应急状态者。有消化道梗阻者;⑦同时应用其他抗呕吐药物治疗的患者,包括皮质类固醇及甲羟孕酮,同时应用利福平和肝酶诱导剂的患者;⑧不愿加入本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49例患者均于每天化疗前半小时、化疗后4 h分别以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4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065)8 mg,配入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推,疗程3天。

治疗组:加用针刺及耳穴贴压治疗,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为取穴原则,体针取穴:中脘、双侧内关、手三里、足三里、公孙;耳穴取穴:肝、脾、胃、皮质下、神门、贲门、交感。施术顺序:先取腹部穴位,再取上肢穴位、下肢穴位,最后贴压耳穴。体针均采用直刺,行提插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提插幅度(1±0.5)cm,捻转角度180°±20°,频度 60~80次/min,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30 min。耳穴贴压:取针后选定两侧耳穴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隔3 h按压1次,每天按压6次(睡眠时除外),每次5 min,强度以耐受为度,连续贴3天。施术时间:于每日化疗后4 h施治。

对照组:仅使用昂丹司琼静推基础治疗。

疗程:3天,两组均观察3天。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第1次化疗后4 h施治前及疗程结束后1 h各评定1次。

恶心、呕吐分度:参照WHO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4]:0度:无恶心,无呕吐;I度: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及正常生活,呕吐1~2次/天;Ⅱ度:明显恶心,影响进食,呕吐3~5次/天;Ⅲ度:较严重恶心,严重影响进食及正常生活 ,呕吐5~8次/天;Ⅳ度:严重恶心,频繁呕吐,难以控制,不能进食而卧床。

其它副反应包括:纳呆食少,脘腹不适,倦怠乏力,口淡无味。参照我国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标准[5]拟定评分标准。

3.2 疗效标准

恶心呕吐的分度[6],完全控制(CR):0度;部分控制(PR):Ⅰ度;轻度控制(MR):Ⅱ度;未控制(F):Ⅲ~Ⅳ度。

临床疗效:按尼莫地平法计算:分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其它副反应评分×100%。显效:治疗后恶心呕吐显著好转(CR+PR),其它副反应评分提高≥50%;有效:治疗后恶心呕吐好转(MR),其它副反应评分提高25~49%;无效:治疗后恶心呕吐无明显改善(F),其它副反应评分提高<25%。

3.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采用秩和检验。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治疗前后两组恶心呕吐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恶心呕吐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分度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而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药结合组在改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程度方面优于单纯药物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分度的对比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其它化疗副反应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其它化疗副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其它化疗副反应积分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其它化疗副反应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而治疗后两组其它化疗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药结合组在改善患者其它化疗副反应程度方面优于单纯药物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其它化疗副反应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其它化疗副反应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 -17.609,★★P <0.01;对照组:t=-17.056,★★P <0.01。与对照组比较,t=2.316,△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24 9.54 ±0.823 16.25 ±0.6★★ 6.79 ±2.11△对照组 25 10.04 ±0.809 13.96 ±0.8★★3.92 ±1.80

3.4.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79.2%,对照组总有效率56%,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药结合组治疗化疗后上消化道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化疗后上消化道副反应是化疗最常见的症状,EP方案中的顺铂属于极高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达90% ~100%。化疗药物造成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通过刺激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体)而产生的。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止呕药为昂丹司琼和胃复安,但临床疗效尚不理想,大部分病人仍出现较强烈的恶心、呕吐。且昂丹司琼用药后可以发生便秘,也可有腹泻等不良反应[7],可有头痛、腹部不适、便秘、口干、皮疹,偶见支气管哮喘或过敏反应、短暂性无症状转氨酶增加(见于天武牌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说明书)。

上消化道反应属于祖国医学“呕吐”范畴。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大多数学者认为,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应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原则,从气血、脾胃、肝肾等方面着手防治。针灸治疗多取脾胃经及大肠经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够调节脊髓、脑干,直至大脑皮层的整个中枢神经,从而中转与内脏各器官的联系,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胃降逆止呕。耳穴贴压起到一个持续刺激的作用,可促进胃肠的蠕动,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以止呕的作用。足三里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和中枢性胃肠道反应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8]。实验研究证明[9]:手三里穴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胃肠弛缓者可使蠕动增强,蠕动强者可使之减弱。内关对食道、贲门、胃幽门的气机逆乱及神经系统都有明显调整作用[10]。足三里配以内关穴,有调理三焦、畅达气机、降逆止呕的功能。公孙对胃脘痛、呕吐、脾虚便溏等症状有较好治疗作用,是治疗呕吐之要穴。中脘为局部取穴,取之可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等。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并相互交织成丛。利用耳压刺激,通过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推动气血运行的同时,调整脏腑功能,起到宁心安神、镇呕止吐的作用。因此针药结合治疗化疗后上消化道反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及其他化疗副反应,从而帮助患者克服对化疗副反应的恐惧心理,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是临床治疗化疗后上消化道反应可行的方法。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09-122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12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4]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9

[5] 刘东升.富米汀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5):118

[6] 潘宏铭,徐农.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7] 李明瑞.肝脾肾同治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浅析[J].陕西中医,2006,27(2):192

[8] 冀来喜.针灸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5

[9] 吴广伟,杨湘宇.穴位注射改善肺结核化疗后胃肠反应的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4):12 -13

[10] 候中伟.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34

猜你喜欢

副反应分度恶心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弧面分度凸轮建模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B超分度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