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教育制造类集团化办学机制的研究

2012-03-28王新年王建忠

关键词:集团化职业院校办学

王新年 王建忠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2.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在机制体制上创新,更应该举多方之力,形成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的工业大省和教育大省,如何使人才的培养和工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教育制造类集团化办学是培养目标的要求

1.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重点进行“八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的推进措施,这必将需要大量的机械制造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借助全省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哈电集团、中航工业、焊接研究所等大企业、大行业的优势,由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单位成员共同结成的融教育性、职业性、行业性于一体的机械制造类产学研职业教育集团,建立适应市场、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强化技能培训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以“厂中校”“校中厂”“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社会适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不仅能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为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还可以使他们相互利用资源优势,相互提高、相互促进,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院校要培养出优秀学生,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内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培养要求,校企双方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互派教师共同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需求,使学生素质贴近企业需求,使学生能力贴近岗位需求,毕业生能够迅速立足岗位、服务社会,增加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可以为集团内的企业进行量身定做,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下需求订单,学校根据企业的某一固定岗位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此举能使学生尽早地掌握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赢的有利格局。

3.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其做法是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用他们的企业知识充实教学内容,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充实实习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职业院校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集团企业挂职锻炼,在一线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际动能能力。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一支优秀教师团队,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使学生毕业与就业实现“零过渡”。

4.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双赢”为基本准则,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集团把工作的重心定位在“规划、引导、服务、协调”上,使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在职教集团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形成从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到就业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教体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提高就业质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建立有效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1.共同发展、合作办学机制。集团内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中的名企、大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联合实行联合办学,共享优质资源。这样既可以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实行“校中厂”的模式,也可以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厂中校”的模式。例如,我院引进美国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建立生产、装配、销售为一体的“校中厂”模式,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实践育人合作机制。高职院校与集团中的企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合作建立了“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形成了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的机制,为校内实训创造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堂建到企业生产一线,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在工作现场讲解该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共同配备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协同管理,从而加大了实践育人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中、高职立交桥贯通机制。集团中的中、高职院校可以实行积极的联合办学,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贯通中职与高职教育、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满足中职学生学习深造及终身学习的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现有效贯通。

三、建立良好的集团化办学保障机制

1.办学动力机制。集团化办学中、高职院校运行的动力机制,是指其共同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为办学决策、办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建立理事会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是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中院校运行动力的制度保证。

2.管理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中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正确建立起包括理事会、分理事会在内的管理机构并确定各自在集团管理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各自的权利和职责,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形成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

3.协调反馈机制。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是集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做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实习实训、就业、课程开发、教师聘任等方面实现统筹,保持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1] 刘山.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8(10):193-194.

[2] 梁幸平.建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4):25-27.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职业院校办学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