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2012-03-26朱爱江徐磊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211

中国药房 2012年10期
关键词:清除率耐药性病原菌

朱爱江,徐磊(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211)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经临床诊断、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和细菌学检查为以下G+球菌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等。

1.2 病例资料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病房住院患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55~85岁,平均(63±9.63)岁。其中,利奈唑胺组50例,替考拉宁组5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n)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2 groups(n)

1.3 给药方法

利奈唑胺组给予注射用利奈唑胺(Fresenius Kabi Norge As,Norway生产;规格:600 mg/300 mL;批号:09F28Z64)600 mg/次,q12h,静脉滴入,治疗时间7~28 d;替考拉宁组给予注射用替考拉宁(Gruppo Lepetit S.R.L生产;规格:200 mg×1包装单位;批号:A008)400 mg/次,qd,静脉滴入,治疗时间7~28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呼吸道症状、肺部体征、体温、氧合改善、心率、血压、输液部位皮肤反应、全身反应(如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气喘、全身皮肤潮红、出疹等情况);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痰培养、痰涂片、电解质、胸片,每1~3天检查1次。

1.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2]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以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评价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替换、再感染标准评定,并以病原菌清除(5 d以内)计算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及无关5级标准判断,前三者视为试验药品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分别见表2、表3、表4。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表3 2组病原菌清除率比较(n)Tab 3 Comparis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radication rates between 2 groups(n)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n)Tab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between 2 groups(n)

3 讨论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对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G+菌,在医院和社会环境内引起了大量疾病和死亡,其中,MRSA是医院和社会中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治疗G+菌引起的感染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不受现有耐药性影响的抗菌药。以利奈唑胺为代表的唑烷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合成抗菌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合成抑制剂,与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相似,均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终止蛋白合成。与其他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选择性结合于50S亚单位核糖体。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不论是对具有天然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都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性,在体外也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3]。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体液和组织穿透性,可保证足量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尤其是在肺组织,利奈唑胺在肺上皮细胞衬液穿透率100%[4]。

英国的研究者报道,对已确定或怀疑为G+菌感染的患者438名随机分成2组,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替考拉宁组(96%vs.88%);对于菌血症患者,2组之间临床治愈率有特别显著的差异(89%vs.57%),利奈唑胺组的细菌根除率高于替考拉宁组(82%vs.70%)[5]。Rubinstein报道,用利奈唑胺治疗的2 046名患者和用对照药品治疗的2 001名患者的7项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利奈唑胺的安全性。在上市后监控的前6个月,有0.1%的利奈唑胺治疗患者报道血液异常,但均为可逆性异常[6]。

本研究中,利奈唑胺对G+菌感染的患者有效率96%,病原菌清除率8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替考拉宁组有效率84%,病原菌清除率6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G+菌感染的治疗,利奈唑胺有效性优于替考拉宁。

与此同时,必须强调合理应用以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有人认为,应用利奈唑胺应从医院内开始,用于易发生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流行的皮肤及软组织和血液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除非是流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NPSSP),否则不宜选用[7]。

[2]朱爱江,徐 磊.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较[J].中国药房,2010,21(8):730.

[4]朱光发,刘 双,张 蔚,等.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6):420.

[5]佚 名.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5):238.

[6]于新蕊,张培城.对利奈唑胺临床安全性和耐药性的评估[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2):95.

[7]Linden P.Use of linezolid for gram-positive infections[J].Infect Med,2002,19(1):25.

猜你喜欢

清除率耐药性病原菌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